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伟志 穆伟东 谷朝明 高芳

“‘急难愁盼’,广生,这不就是说的咱嘛!”10月16日上午11点16分,正在看直播的矫洪军扭头瞅瞅老伴,笑意盈盈。

当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是啊,那时候不就是盼着拆迁吗,要不是拆迁,咱哪有钱买房子。”客厅里,老伴赵广生感慨地说。

红砖二层楼房设计图(20平米筒子楼一住25年)(1)

10月16日上午,矫洪军和老伴赵广生在家收看二十大开幕会直播

老楼旧屋太不堪,上下管道都破烂。跑冒滴漏家常饭,吃水如厕都犯难。

——《我的住房变迁》

矫洪军今年72岁,老伴比她大一岁,两人家住开平路22号水清新居小区。2017年搬到新家之前,他们在路对面的筒子楼里住了25年,“结婚时他单位肉联厂分的,5楼,20.5平米,两间屋。”

上世纪70年代,青岛年轻人结婚,能有一处自己的住房,简直比登天还难,矫洪军和赵广生着实让周围人羡慕了一番。

但时间一久,兴奋劲儿淡了,愁来了。筒子楼里没暖气,取暖靠烧煤;每层共用一个水龙头,吃水用桶拎。“一层楼住着11家,只有一个公厕,3个蹲坑,排一小时都排不上。”公厕经常堵,污水横流,“楼梯上都垫着砖,连个楼都没法下。507户那家的青年相了一门亲,人家一看这个房,直接拜拜。大伙都盼着早点儿拆迁。”

红砖二层楼房设计图(20平米筒子楼一住25年)(2)

矫洪军是个文学爱好者,她创作的打油诗《我的住房变迁》发表在街道阳春诗社的自办刊物上

二〇一七过元旦,双喜临门迎回迁;七十多平电梯房,宽敞明亮心里甜。

——《我的住房变迁》

2013年,日思夜想的拆迁来了,老两口贴补了15万元,搬进了马路对面这处房子。

“来来,看看。”记者一进门,矫洪军高兴地介绍起了自己的新居。房子在22楼,一南一北两间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出门就是电梯。“一共71平米,就我们俩住,够了,很滋润。”

阳台装修时改造成了一个榻榻米,“洗衣机也放在这个地方。我们就在这儿喝个水儿、打个牌儿,晒晒太阳,挺好。”

老两口平时睡主卧,北间的卧室成了家里的仓库,米面粮油、青岛啤酒、牛初乳……东西多得数不过来。“你看我们家,日子过得咋样,仓库都满满的!”

红砖二层楼房设计图(20平米筒子楼一住25年)(3)

矫洪军家楼下的劳动广场

老年生活开新篇,跳舞唱歌太极拳。古稀之年有所乐,欲向老天借百年。

——《我的住房变迁》

2000年,50岁的矫洪军从青钢退休,过起了安享晚年的生活。“应该是2016年吧,闺女给我买了个智能手机,我就用上了微信。”平时热心助人,邻居们都觉得她和蔼可亲,矫洪军给自己起了一个“可爱老太太”的微信名,“我就觉得要做一个好人,还要可爱。”

矫洪军是个“潮人”,爱好文学的她加入了开平路街道的阳春诗社,《我的住房变迁》就是她创作的一首打油诗。10月15日,第31届青岛国际沙滩节开幕,她和老伴还获邀参加了其中的“婚纱庆典”环节。

“我每天一早都到广场打太极拳,十多年了。”随着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推进,矫洪军家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小区后门出去就是劳动广场,经常有演出;买菜就到开平路市场,一站地;出门坐地铁,1号线中心医院站离家也就三四百米,“本来公交就挺方便,现在更方便了”。

“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现在的日子过得富富海海的,真想向天再借100年,30年也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