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文化点心铺”:诗和远方并不遥远,它就在眼前。多数时候,这里只谈文学;偶尔也会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李煜临死前说的一首词(有其父才有其子)(1)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一棵树的成长,一朵花的开放一样,中国古典诗词在诞生之初,就如一条涓涓细流,也是在越过了无数的高山深涧,跨过了无数平原大川之间,才逐渐汇聚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穿越千年,奔流不息。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代表样式,宋词尤如一座绚丽多姿的花园,展现出了与唐诗不一样的独特魅力。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并绝千古。然而,这座园林的繁花似锦,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事实上,在宋词的鼎盛到来之前,南唐词人的词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李煜临死前说的一首词(有其父才有其子)(2)

宋词之前,南唐词坛也出现了一些绝美词作,例如李煜父亲——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经典词作,短短5句,惊艳万古,足以让李煜黯然失色。这首词就是《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全词如下: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煜临死前说的一首词(有其父才有其子)(3)

中国人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然而,这句话偏重的还是儿子的优秀。同为帝王诗人,李璟和李煜身为父子,都是以文才闻名后世。可是,对很多后人而言,李煜的名气显然要远远大过他的父亲——李璟。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其父才有其子”

如果没有一个如此才华卓著而又爱好文艺的父亲,李煜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千古词帝而扬名后世?当然,其中原因也有李煜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更多的却是李煜在词作上所展现出来的超人才华。事实上,身为父亲,李璟的才华被很多后人忽视了。这首《摊破浣溪沙》就是一个证明。

李煜临死前说的一首词(有其父才有其子)(4)

在宋词的鼎盛局面还没有到来之前,这首词作确实令人惊艳,足以让李煜都黯然失色。在题材上,这首词是一首传统题材的伤春词,借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来表达词人本身的感慨和愁绪。全词已经没有了一丝花间词的靡丽浮华,而是雅致净洁,感慨深沉,是一首难得的千古佳作。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一位重楼深锁的深闺伊人,轻卷珠帘,本想欣赏一下那满院春色。可以,此时早已是暮春时节,风吹落花,纷飘落,令人伤感。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感叹,自己就像这落花一样,孤独无依,没有归宿。一句“思悠悠”,似有无限愁和恨在心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煜临死前说的一首词(有其父才有其子)(5)

下片承接“思悠悠”,进一步言说“春恨”。其首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语出惊人,唯美至极,是这首词最为后人称道的千古名句。它化用了西王母与汉武帝的典故,点出了主人公“春恨”绵绵不绝的缘由所在:她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连青鸟都不能够为她传递书信。她的愁绪就像那雨中的丁香花一样,白白地开放着。

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词人用景语结束全词:主人公呆呆地凝望着远方,一回首,是一片日暮天晚,江天一线的景色。茫茫天地之中,顿时仿佛只剩下了主人公孤独一人。其愁绪有多深有多广,不言而喻。其意境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异曲同工。可以说,整首词无论在意境上,还是韵律上,都是一首足以惊艳千古的名词,足以秒杀很多鼎盛时期的宋词佳作。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