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大。就拿应届生来说吧,记得笔者刚毕业那会,虽然大家都没有正式的工作经验。

但光凭着“应届生”的身份,就能在不少企业里得到机会,只要你不是过于挑剔,总能找到差不多的岗位。即使已经拿着毕业证回到老家,只要在网上挂出简历,同样能被HR留意。

可现在再去招聘会看看,发现很多私企早已没了“管培生”等专门留给应届生的岗位。而且上一届学生刚毕业,不少大企业就提前进行下一轮校招。

国企签约年薪10万实际到手多少(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1)

本以为这种现象,最苦恼的是还没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想不到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却有现实原因。原来校招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某国企校招,承诺“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报名者依然很少

很多高校才刚刚开学,大四的学生就已经迎来了一些企业的校招宣讲会。别看很多行业有减员的情况,但是对于招新还是很积极的。

尤其是水平还不错的院校,会有部分大型国企去招纳人才。在很多家长的心中,生产、基建型的企业是“靠谱的选择”,稳定性有保障。

国企签约年薪10万实际到手多少(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2)

但是在校招中,却未必吃香。我们来看看某个国企在2023届校招里给出的承诺:入职第一年就能有10万的收入,入职三年后年薪15万起步。总之,工作时间越久,待遇越高。

而且大四时直接签约的话,还会给奖励。除此之外,还有六险二金的待遇,光是“公积金按最高比例缴纳”,就已经胜过很多单位。

国企签约年薪10万实际到手多少(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3)

看到这,也许很多家长会觉得,这家国企开出的条件已经很优厚了。然而报名者却很少,宣讲会结束后没有按照计划招满大学生。

这家国企开出优厚条件,为何还是招不满大学生?内行人说出原因

这样的工资水平其实已经超过很多毕业生能达到的标准,为何应聘的大学生并不积极呢?有内行人分析了原因,确实有道理。

首先,该企业主要是做基建工程的。这个行业在以前曾经有过很辉煌的时期,虽然工作辛苦些,可是工资真的很高。不少工科类的大学生很青睐。

国企签约年薪10万实际到手多少(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4)

但是任何行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效益的影响,毕业生的待遇水平也有变化。有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表示,这几年工作任务一直在增多,可是工资却没涨。

其次,校招时提及的年薪,往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指的是综合的收入。而这种待遇一般不会在签约时写清楚。

大学生在面试之前也会跟同行的前辈打听真实情况。有的企业会把底薪降低,绩效部分占很大比例。校招时说的待遇可能绝大多数员工拿不到,却又无可奈何。

国企签约年薪10万实际到手多少(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5)

再次,即使是毕业院校不错的大学生,多半也要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毕业生需要风吹日晒,出差加班时还可能要先行垫付差旅费用。

这样的工作模式令很多同学难以长期坚持。其实并非是当代年轻人不能吃苦。换个角度想,从小勤奋学习、考上了还不错的大学,不正是为了让未来的日子轻松些吗?

企业招聘时列出真实而具体的待遇,反而更容易吸引大学生

其实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很多毕业生发现,在招聘信息里可能很难直接看出真实的待遇水平。即使是一些规模不小的企业,也有类似的现象。

国企签约年薪10万实际到手多少(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6)

比如公告里写着月薪8千左右,实际上底薪只有三千,其他是绩效和奖金的部分。看起来好像能力出色就能拿到好的待遇,但入职后才发现,同事里能达到的寥寥无几。

有时候大学生反问面试官,大家达不到这个水平,为何招聘里要写出这么高的待遇?这种举动还可能被面试官认为是“学生思维”,太过较真。

国企签约年薪10万实际到手多少(入职三年达到15万年薪)(7)

这种情况多了,即使是校园招聘,大学生也很难再轻易相信这些“优厚条件”。企业校招列出真实而具体的工资,反倒更容易吸引大学生前来应聘。

在00后的眼里,其实招聘能够看出企业的管理风格。他们更喜欢真实、有一说一的职场风气。或许有了这些大学生的加入,真的会慢慢改变一些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