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美国海军成功测试高能激光武器成为热议,值得关注点包括两方面:海基平台、150千瓦功率。此次高能激光武器测试平台是“波特兰”号两栖船坞运输舰(LPD 27),安装了固态激光武器系统(LWSD)MK 2 MOD 0,测试中成功击落一架无人机。
其实背景很简单,就是一架无人机被击落,美国激光武器接近实用化部署。
激光发射
激光武器系统操作界面看起来也不复杂,锁定并持续照射,然后无人靶机就开始冒烟坠落。
操控界面
美国对于激光/定向能武器研制起步较早,包括空基、陆基平台都做过相关测试,激光武器的原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做为武器实用化难度太大。功率不足、小型实用化、持续跟踪照射,这几个方面都制约着激光武器从试验场走向战场。
激光最大的优势是速度,以光速击发照射目标从理论上说,只要功率足够大可以实现瞬间摧毁。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输出功率,在实现大功率照射激光发射器体型、发电机配套等自然也很大,相对空基和陆基平台来说有点费劲。但是对于机动性更好,空间更大、载重更有力的军舰来说相当合适,于是美国人很早就开始在军舰上进行相关试验。
从2013年开始,美国海军在“庞塞”号船坞登陆舰、“杜威号”导弹驱逐舰上,都曾安装过激光武器系统进行相关打靶测试。
激光武器系统
测试结果表明激光武器具备对无人机、小型舰艇打击能力,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摧毁,更多是碰坏装备电子元器件实现软杀伤使其丧失战斗力。当时测试报告显示,这种激光武器在12次测试中命中率100%,而且成本相当低一次只要1美元。当然这价格吹牛成分更高,就是光算电费都不止这个价格,一门正常安装到舰艇上的“激光炮”造价约3800万美元。
不管有多少疑问当时美军一度宣称要实战部署,特别是部署到伊朗周边海域,因为激光武器对抵近慢速无人机、快艇等相当有效。美军说法只要电力供应不中断,激光武器可以持续发射激光束比传统子弹更有效,当然激光武器发射的激光束属于红外线光谱肉眼不可见,更加强了它的打击效果。
打击效果
打击效果
上面提到的都是激光武器的强大好用之处,不过宣传效果好并不代表实战就好用,激光武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还在不少天然缺点。大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战忽局的“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战法,表面看好像很夸张无聊,但在激光武器中还真是这么回事,我们看一下激光武器在使用中有多少限制。
只能对付低速目标,这跟科幻片中看到一击必杀不一样,激光武器杀伤原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的烧穿能力。由于目前武器级功率有限,在目标一个重要的固定点持续照射,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以达到杀伤目的。这又涉及到跟踪瞄准系统,以目前技术来说只能针对针对速度较慢的无人机及快艇,而高速飞行的导弹或战斗机基本无效。
低速无人机
雾霾天睁眼瞎,天气原因对光线传播造成的影响很容易理解,碰上大雾天拿个手电筒照不远就是最直接的展示。雾霾天气由于空气中存在微小金属颗粒,PM值越高时激光穿透效果更差,可能原来射程10公里碰上这种天气,可以直接下降到1公里杀伤效果可想而知。同时,激光远距传输功率同样会随距离而减弱,毕竟大气层内不属于真空,功率衰减是相当正常的。
雾霾天气
另外还包括激光干扰技术,强大可持续的供电平台(这对军舰要求也不低),直射受地球曲面影响射程有限。现代常规传火炮射程可达数十公里,各国正在研制中的电磁炮射程更是高达200多公里,相比之下激光打远距目标没有优势(部署在太空威力更明显)。因此,对于美国目前测试中的激光武器系统来说,还不能真正构成跨代优势,它目前在军舰上的应用更像近防系统。利用速度快优势将威胁舰艇的无人机、快艇等击伤,使其丧失战斗力。
近防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