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能跟谭咏麟、刘德华、周润发那些靓仔明星比?他们是影迷心中的偶像,我只是一个丑陋的性格演员。我有一次去看我主演的电影,那些观众一面笑,一面骂我是衰人!”

这是周星驰当年的原话。

时过境迁的周星驰,会在鲁豫采访时坦然承认自己很英俊

周星驰当年究竟有多猛(为什么很少有人说周星驰长得帅)(1)

会在和马云面谈时,当被马云问怎么看待自己的长相时,一脸笑意的说:“我都说过很多遍了,帅哥!”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要先谈一谈帅这个字的定义。

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男星远不及女星受欢迎,电影的主角以女性为主,大家普遍认同“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看美女,但只有女人喜欢看靓仔”,电影风格也偏向充满阴柔之气的黄梅调。

而此时的欧美国家已经刮起了“浑身肌肉的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妖风。

一位叫张彻的导演一看,诶,这就不对了嘛,然后他提出了“阳刚美学”,开创了武侠动作片的先河,让男性成为了领衔主演,女性开始成为陪衬。

周星驰当年究竟有多猛(为什么很少有人说周星驰长得帅)(2)

李小龙的横空出世,更是加速了英雄主义的传播。

周星驰当年究竟有多猛(为什么很少有人说周星驰长得帅)(3)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主流审美是外放的,张扬的,人们普遍认同有阳刚气质,有领袖风范的男性的颜值,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虽然有所衰减,)。“霸道总裁”“小狼狗”这一个个标签的背后,是女性群体对男性阳刚气质的肯定。

周星驰当年究竟有多猛(为什么很少有人说周星驰长得帅)(4)

从人性出发,这种偏好的本质是人们对强者的崇拜。

而强者是怎么定义的呢?

毫无疑问,在任何领域做出巨大成就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强者。

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在历史和文化方面我们毫无疑问是远远领先其它国家的。而作为一个当时不算强大的国家,被嘲笑的最多的是我们的体格。

“东亚病夫”,大家还记得这回事吗?

所以帅这个字本来应该用来形容强者,形容体格健壮还会功夫的人。

而当时的周星驰会功夫,喜欢功夫,按理讲说是靓仔应该是实至名归的。

周星驰当年究竟有多猛(为什么很少有人说周星驰长得帅)(5)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美需求逐渐背离了其本意。人们逐渐不再认为那些真正意义上体格健壮的人帅。取而代之的是五官间的阳刚气质,眉宇间流露的霸气和英俊。

所以在当时的环境和背景下,周星驰的长相确实是不吃香的。

他和梁朝伟一起报无线电训练班,梁朝伟进了他没进。当时那个满怀热忱和梦想的少年在听到自己的好友已经收到录取消息时,疯狂的在那栋有四层的楼上跑上跑下,反复检查每一个信箱,不敢相信自己没有收到信。后来他去找戚美珍,她去求情时也说:“不是靓仔也没关系啦,他会功夫,很厉害的”

还有,莫文蔚也说周星驰和她谈恋爱时,喜欢自称“偶像派”,还说自己的靓仔程度比实力程度多。记者问莫文蔚对此的看法,莫文蔚说:“他有这个自信是好的,但是……”

所以以现在的审美去看当时的人,有很多人会很不解,为什么会觉得梁朝伟比周星驰帅?

在当时,事实是,周星驰不算帅。他的脸没有非常鲜明的、锋芒毕露的特征。

但是凡事有两面性,周星驰的长相在电影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是,没有非常明显的性格和身份特征,所以演什么像什么。当然,这首先取决于他的十分高超的演技,这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认可,但是是事实。我们可以发现他无论是扮演弱小还是强大,邪恶还是正义,贫穷还是富贵,都不会让人产生就像大灰狼掐着嗓子扮演小猪般的违和感。

周星驰当年究竟有多猛(为什么很少有人说周星驰长得帅)(6)

即使你是周星驰的铁粉,对这个人熟悉到一种无可复加的地步,你也会觉得,这个人他就是一个小偷,一个满天下泡妞的男人,一个被爱绑架一心想要当武状元的少年郎,一个让人沦陷的卧底警察;其次才是周星驰。审美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但是又很受大环境的影响。在我看来,周星驰的长相在各种角色的兼容性恰恰是他最帅的一点。

周星驰当年究竟有多猛(为什么很少有人说周星驰长得帅)(7)

现在,时代变了,审美逐渐变得多元化,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抱残守缺。

什么“当年李小龙打碎了东亚病夫的牌子,现在鹿晗、蔡徐坤之流又把捡了回来当宝供着”

什么“崇拜娘炮的0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

我知道很多周星驰的粉丝年纪不小了,他们不太能接收这篇文章里存在替鹿晗等流量明星辩护的观点。但是其实很多看似针尖对麦芒的争斗双方,他们的本心是一样的。

对于强者的推崇是人类的本性。但是强者永远都不能被定义为五官、装扮等的强大,永远不是虚张声势的面子工程。

我们可以批评流量明星还需加强的业务能力,可以以其作品的积累不够为由批评他们的失职。

但是任何强行把自己的审美强加在他人身上的人,无论他们多懂得抱团扎堆,多么的臭味相投,他们都不会是正义的一方。

星爷长得帅的事实呢,粉丝知道,就够了。

最后用一句引用的话送给全世界最好的星爷,“我喜欢你看这个世界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