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助力双新改革(上海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质量)(1)

升级版“空中课堂”成为学生“双减”以后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教育资源。 何思哲 摄

升级版“空中课堂”成为学生“双减”以后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教育资源。 何思哲 摄

中新网上海12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3日获悉,上海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开展了课后服务。此间教育部门凝聚资源丰富课程,汇聚多种力量和资源提升课后服务课程内涵,吸引学生回归校园。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13日对记者表示,目前,上海已初步建起了市区校三级互动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平台,各区校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并打造新型自主学习社区打破教室围墙。

在13日举行的上海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双减”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教委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全面升级了惠及所有学生、更具个性化和专业性的“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新设“名师面对面”栏目。升级版“空中课堂”成为学生“双减”以后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教育资源:不仅加强了优质免费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而且在初中学段增加了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对每一门学科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智慧教育助力双新改革(上海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质量)(2)

上海的学校还不断创设学习场景,为学生配备了智慧作业机器人与智能学习舱,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何思哲 摄

上海的闵行区是中国智慧教育实验区,部署了“1258工程”,即1个云平台、2种助手、5类用户、8大场景,让信息技术扎根教育场景,构建服务“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和市民”的系统工程。闵行区的智慧教育为“双减”系统工程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破解学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育治理等痛点、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供了有效路径。

在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记者了解到,该校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支持系统。借助点阵数码笔,老师可以采集学生作业过程数据,实现在线批改作业;学校还不断创设学习场景,为学生配备了智慧作业机器人与智能学习舱,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小学,校方利用体质健康数据、绿色指标数据、质量监测数据等表现性评价数据,在课后服务时段,构建有活力和张力的高质量社团课程。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恽敏霞表示,闵行的智慧教育为师生提供差异化教学平台工具,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推进现代化治理,让师生、家长的行为、思想发生变化,更优化了区域教育生态。这位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让技术赋能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对“双减”内涵的完美诠释。

李永智指出,上海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独特优势,全面优化和提升对各类群体的教育供给服务水平,将数字化真正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