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因此,东北地区大多数汉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河北及山西等省份(当然解放后,开发北大荒,很多关内的建设者也移居到东北,参与东北的开发,但这不属于闯关东的范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东北人的性格特点优缺点有哪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北人的性格特点优缺点有哪些(东北人性格形成之猜想)

东北人的性格特点优缺点有哪些

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因此,东北地区大多数汉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河北及山西等省份(当然解放后,开发北大荒,很多关内的建设者也移居到东北,参与东北的开发,但这不属于闯关东的范围)。

东北地区汉族人的来源清楚了,那么他们闯关东的原因是什么吗?闯关东的人员构成又是什么呢?他们又是如何到达东北的呢?

电视剧《闯关东》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但是大家是否思考过朱开山闯关东的原因呢?电视剧中明确交代,朱开山是因为闹义和团而被官府通缉,甚至传言朱开山已经明正典刑,所以朱开山闯关东就是因为在山东当地犯了大罪,不得已而闯关东。这种情况在当时闯关东者中为数不少。文他娘带领朱传文、朱传武和朱传杰三兄弟闯关东的动机是什么呢?肯定不是像朱开山那样犯了滔天大罪、论罪当诛。那么是单纯的去投靠朱开山吗?不完全是。她(他)们是知道朱开山在关东山立足之后,而且过的不错的情况下才决定闯关东的。因为她(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东北地广人稀,但土地肥沃,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这也是多数人闯关东人的根本动机。

山东地区历来人多地少,天灾不断,而又战乱频繁,所以普通民众生活较为困苦,据各地县志记载,时有“人相食”的惨剧发生,所以,获知某地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后,自然会萌生迁徙的想法。而因为此种原因而迁徙的人中,以家中次子居多,且身体素质强壮。为什么家中长子少有闯关东的呢?因为不要忽略山东是孔孟之乡,受孔孟思想植根于每人的脑海深处,长子需要留在家中继承香火,所以长子绝少闯关东。

再有就是家中极度穷困者居家迁徙闯关东。此种情况拖家带口,老弱病残均有,往往也是迁徙途中伤亡最为惨重的。曾经与一位闯关东的后人闲聊,据其讲述其祖母带领全家闯关东的情景:其祖父早丧,祖母率领阖家老小依然从山东临沂过济南,经天津,出山海关,到沈阳,继而抵达大连。其时,祖母虽年龄不过四十岁,但因为裹足而造成一双小脚,率领年迈的公婆及成年的大儿子、半大小子的小儿子和年幼的女儿踏上了漫长的迁徙之路。所有的路程都是一步步靠双脚丈量出来的,全部的家当不够一辆山东小推车的装运。途中,年迈的公婆,小脚的祖母、年幼的女儿轮流在小推车上休息,依靠两个儿子推着前行。最终,年迈的公婆分别葬于济南和天津,年幼的女儿也丧命沈阳,最终只有祖母和其两个儿子到达大连。这是闯关东迁徙者的缩影,却是真实写照。电视剧《闯关东》中朱传文和鲜儿走的陆璐基本上就是这一条线。

再看文他娘一行人,他们是从烟台坐船经海路达到庄河,进而北行。这是闯关东的另一条路线,走此条线的以山东黄县(现在山东省龙口市)、掖县(现山东省莱州市)居多。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一行人抵达东北的登陆地,是庄河而非大连。数量众多、历时长远的山东移民在此登陆,造成了庄河人现在的口音更接近山东话口音,成为东北地区一大特色。当时的大连还是一个渔村,而庄河、复州、旅顺和金州相对而言则是繁华所在。其时,现在大家口中的大连当时还是一个小渔村,而旅顺因为拥有纬度最高的深水不冻港被晚晴重臣李鸿章经营多年,驻防北洋水师而为外界所熟知,现在的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亦因北洋水师驻防居住而得名,并沿用至今,后来旅顺、大连设市,名为旅大市,亦是由此原因。这是外话。

另外一部分闯关东的人员则是驻军及驻军家属。他们随明清军队逐步迁徙到关外,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在东北地区繁衍生息了下来。此种情况为数较少,在此不做讨论。

迁徙的人员确定了,迁徙路线也确定了,那么他们是如何到达的东北呢?

这些人的迁徙其实是一次充满血与泪、无法回头的生死之旅。当时的情况,套用现在的揶揄之词“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比较恰当。交通工具肯定没有汽车、火车,更没有飞机,有的仅是牛、马及人的双腿。那么骑牛、马出行的人多吗?答案是否定的。牛、马当时作为重要的生产、战略物资,是贫穷的老百姓所奢求的,拥有牛、 马等大型牲畜的百姓,一般同比生活当属富裕,所以基本上不会迁徙,而且,明清政府也不会允许这种大型牲畜出关(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所以,当时的闯关东的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手推肩扛自己的少的可怜的家当,一步一泪、一步一血的走向未知的远方。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东北名菜“乱炖”或者“地三鲜”,就是土豆、茄子、芸豆、辣椒甚至鲜玉米等放在一起的一种杂烩菜。这种名菜于色香味三者中均毫不沾边,这是东北的一种地方菜或者说特色菜。为什么会有这种特色菜?究其原因,就是东北地区保留下来的一种迁徙印记。闯关东的人在出发之初,携带了少量口粮及钱财,但无论是口粮还是钱财,都绝不能支撑走完这漫长的旅途。在关(山海关)内,人烟稠密,或做工或乞讨,尚能糊口。但是到了关外,则人烟稀少,流民增多,施粥舍饭的人员较少,糊口困难,于是乎,坑蒙拐骗之流络绎不绝,偷摸抢夺之事逐渐增多,依色卖身之情也逐渐显现。电视剧《闯关东》中,鲜儿委身恶霸也是真是的体现,在生命面前,伦理似乎是弱者。

无论是坑蒙拐骗也好,还是偷摸抢夺也罢,在衣衫褴褛、饥饿难耐的流民眼里,只有吃饱才是硬道理。如此漫长的迁徙之路,出发时携带的锅碗瓢盆早已在路上遗失或者变卖,而且获得的食物多是坑蒙拐骗、偷摸抢夺而来,肯定不能煎炒烹炸,时间不允许,形势也不允许,唯有最快的速度做熟吃到肚子里才是正途,所以“乱炖”应运而生。就地取材,发现道边有茄子,四下无人就顺手摘下;发现路边有土豆,无人看管,赶紧刨几个;新鲜的玉米,佯作方便,就手掰了。或者中午、或者晚上,亦或者随时找个无人之所,或靠瓦瓯,或依石片,不求色香味,只求果腹,于是乎“乱炖”就发明了。东北人常吃或者说爱吃的“蘸酱菜”、“烧烤”,也是因为这漫长的迁徙而保留或者说流传下来的。有人说烧烤是唤起人类原始记忆的一道菜,对于东北人而言,这更是充满纪念与敬意的一道菜。

经过漫长的旅途终于到达某处可以谋生的地方,或者辽宁,或者吉林,亦或黑龙江,乃至内蒙古东部地区,那么住下来活下去就成了当务之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拳头硬才是真道理”,好勇斗狠,恃强凌弱,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为了活下去,出卖色相与身体,更是比比皆是,自古“笑贫不笑娼”,也就为大家所理解了。什么伦理,什么道德,什么法律,在生存面前都是迟到者。

来自各地的各种各样的人汇集在一起,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源,彼此之间既非亲朋也非故旧,在共同抵御天灾的同时,也在互相压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此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最终,身体强健、头脑灵活的人生存了下来,年迈体弱、呆萌蠢笨之徒淘汰,所以,东北人的体格强壮明显的证明了“遗传”的重要性。

于是乎,外表彪悍,内质刚毅,豪爽胆大,讲义气而轻法律的这种东北人的性格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过程中,自然而又不自然的形成并保存了下来。

本文出发点绝非地域黑,仅是对东北某种文化的形成进行的一种野考与猜想。不对之处敬请海涵,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阅读后敬请点赞支持。如有指正,敬请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