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1)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注释:黍(shǔ):北方作物,似小米,有黏性。离离:行列貌。稷(jì):古代粟或黍属粮食作物, 靡(mǐ)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心神不定貌。噎(yē):堵塞。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2)

微雨直译:

黍子一行行,稷苗正青壮。迈步缓缓行,心中真不安。知我谓我忧,不知问何求,悠悠那苍天,谁使我忧愁。

黍子一行行,稷穗已泛黄。迈步缓缓行,心中痴醉样。知我谓我忧,不知问何求,悠悠那苍天,谁使我忧愁。

黍子一行行,稷实已累累。迈步缓缓行,心中如噎食。知我谓我忧,不知问何求,悠悠那苍天,谁使我忧愁。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3)

《黍离》是一首感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诗。据说平王东迁之后,周大夫行役,经过昔日宗庙宫室所在地镐京,发现其地尽为禾黍覆盖。于是悲从中来,伤感不已、哀恸不已,徘徊许久,不忍离去,遂作此诗。

全诗三章,一咏三叹。除了六字不同,呈现了季节的变换,三章内容基本相同。但缅怀之意,伤感之情,层层递进、逐层加深。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4)

三章开篇“彼黍离离”写诗人故地重游,但见黍子一行行,长得很是齐整;“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从稷苗青青长得极为茁壮,写到稷子抽穗,一直写到稷子泛黄成熟,结实累累。

这些长势喜人,生机盎然的农作物,何以让诗人如此触目伤怀了呢?原来,这片庄稼地,就是昔日的宗庙,如今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诗人触景生情,缅怀西周旧事,心中无限怅惘。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5)

三章的三、四两句,“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行迈靡靡,中心如噎”。写诗人看到昔日宗庙城池,如今淹没在一片稼穑之下,感怀西周往事,悲怆不已,内心沉痛,故而渐渐迈不动步子。他先是迈步缓行,心中彷徨,来回徘徊,边走边环视这一片看似生机勃勃的庄稼地。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6)

想到周幽王被杀后,西周已经彻底灭亡,周王室东迁已是不争的事实,昔日繁华难再寻觅,如今全然杳无踪迹。沉湎于国家往事的诗人,内心越来越悲怆伤感,他的步子渐渐变得摇摇晃晃。一片赤诚之心,如痴如醉,他如鲠在喉,面容沉痛,如丧考妣,失魂落魄。如今国事已成定局,除了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于国家日渐衰微,又能做些什么呢?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7)

三章的后六句完全相同,诗人解释了自己的这样失态的原因,无非是忧心国事,为百姓生计发愁罢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为国家前途忧心如焚,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追求名利富贵而不得,而心生伤感呢!苍天啊,苍天,我一片忧国忧民之心,你可看见?又是谁,让我如此忧心忡忡,不得安宁呢?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8)

最后这六句话发人深省、意蕴无穷,引发出后世读书人无穷的想象。“此何人哉”一般解作“是谁让我如此忧愁啊”?但诗人一腔忧国之思,希望为政当权者能够体察自己的爱国情怀,或者也有寻求能够理解自己的那个人的意思吧。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人仰视苍天,纵观古今,拥有常人没有的那一份哲人般的孤独和清醒。然而越清醒,也就越觉得天地之大,无人明白自己的孤独,无力改变既定现实,也就越觉得痛苦。诗人徘徊中路,踟躇乡野,心意彷徨,如痴如狂,悲恸欲绝,可谓千古伤心人也。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10)

伤心人别有怀抱。诗人的伤心,是为家国存续伤痛,为黎民生计担忧。他满腹忧虑,心似狂潮,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才有了这首旷古绝今的《黍离》之诗。

诗经黍苗全文注音(诗经黍离彼黍离离)(11)

“黍离之悲”后世引申为国破家亡之痛。历代有家国情怀的读书人生逢乱世,必诵此诗,表达自己对国家残破,民不聊生的深切哀痛,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忧思和痛惜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