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知识讲解

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与小说中人物描写方法一致,常用的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技巧有衬托、烘托、渲染、悬念、白描、独白、伏笔、照应等。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河南省初中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知识讲解)(1)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外貌描写要刻画性格、显示灵魂。虽然写的是外表,但反映的却是思想和性格。要传神!要善于细腻地描绘哪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征的东西。外貌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描写的好,就可以透露人物的内心秘密并充分揭示人物性格的个性特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经历等,否则会很不谐调。

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动作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描写人物的行动,除了发展情节,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尽量要抓住个性特征,抓住人物习惯性的动作,或不同于其他人的动作,并恰当地使用动词,动词用得越准确,人物就越传神。

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要写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特定的心理活动。要努力描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善于运用人物内心独白、幻觉、借物写人等手法,肯定能极大地增加人物的感染力。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河南省初中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知识讲解)(2)

命题规律

人物描写是阅读题考查的重点,占有较大的分值,其题型一般是填空、分析、表述及简答,以及按设置的情境进行某种描写。如:

1、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2、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解题策略

对策: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此外,在答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题时,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河南省初中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知识讲解)(3)

例文导读: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①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②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③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④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⑤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⑥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⑦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⑧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河南省初中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知识讲解)(4)

要点精析·点拨技巧

①语言描写。明写廖医生对母亲的责备,实则侧面表现廖医生对病人的关爱之情。

②神态描写。由“脸色晴朗”到“一脸阴云”,揭示母亲由喜转悲的复杂心理,因儿子的腿能治好而喜,又因无钱治病而悲,为下文廖医生治好“我”的腿不要钱作伏。

③语言描写。给病人治病急而自己收诊费不急,医德高尚。

④神态语言描写。“酸”“掉”表现母亲的辛酸,“湿”表现廖医生的同情和善良。他的话,既是对母亲的安慰,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行动描写。一个“塞”字,突出廖医生救人于急难的坚定决心。

⑥语言描写。为给我继续治病,不仅亲自上门,还想出一个绝妙之法,消除母亲的心理负担,深化了人物形象。

⑦神态语言描写。此句从侧面表现了廖医生的高尚品质。

点拨: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不直接写某人某事,二是写与之相关方面,来达到写某人某事的目的。这种写法也称为“曲笔”

⑧语言描写。用木槿花象征对美好品质的赞美和思念,篇末点睛之笔。

点评:这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跌宕多姿,耐人寻味,紧紧围绕廖医生给我治腿展开情节。文章主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廖医生的心地善良、尊重弱者、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正面描写主要是对廖医生的语言描写,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对母亲的神态、语言等描写来表现廖医生的高贵品质。文章以“洁白的木槿花”为题,别具匠心,以此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