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1)

春发生旧址 绘图/ @陶浒

缘起

我生长在西安城内东北隅的东三路一个叫操场的小巷里,这条巷子的居民,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却其乐融融。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切需票证的年代,每户人均不多的肉油粮定量,让家家缺油少肉,吃肉用油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民乐园有一家肉食门市部,常年销售肉联厂的猪肉,捎带有猪下水。平日里还好,一旦到了夏天,冰库只能存放白条猪肉,无法存放猪下水,卖不完每天都要处理。于是工作人员骑着三轮车沿街叫卖。那时,一斤猪肉凭票卖七毛多,一斤猪肠卖两毛多。猪肠因不要票颇受操场巷人喜爱。家家户户三斤、五斤的买,买回去翻肠、摘油、漂洗,摘下来白生生的肉蛋蛋在锅里化成猪油,贴补平时食用油不足,大肠炖炖打牙祭,每到此时小巷里飘起一股猪大肠的味道。

那时我十余岁,因嫌羊肉膻大肠腥,总是敬而远之。那时候的我又瘦又小不足百斤,邻居们吃着猪大肠拿我开心:“连源,吃了猪大肠就能强壮”,我不为所动。

我饮食的转折来自于从事出租汽车运营。

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2)

票证年代 绘图/@宋黎明

1988年,我在西关机场从事出租车载客工作。那时的飞机常常延误,因此吃饭没有准点。1990年的一天,我接了一班台湾直飞航班,一位吴姓七旬老翁乘坐了我的车,上车便问“春发生还在不?”,得知还在,便让我拉着他去一吃为快。

车到南院门我征询老者意见:“吴先生,我给您买好,您自己吃如何?”老者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小老弟,50多年了,我回来一趟不容易,你就陪老哥哥吃一碗葫芦头吧!”话已至此,盛情难为,索性硬着头皮吃一碗。

落座后一人俩馍掰起来。我按着吃牛羊肉泡的掰法一分为二、再劈开掰,吴先生哈哈一笑:“小老弟,葫芦头是发面馍,不用掰太小,也不用劈开。呶,像我这样。”看着他娴熟的手法心里想,他之前一定是春发生的常客。

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3)

当年精瘦的小伙

很快两碗葫芦头端来,吴先生从辣子罐里舀了一勺油泼辣椒在碗里一搅和,闭着眼对着升腾的热气深吸一口;“啊,想了40多年了,终于可以吃一口了。”随后大口扒拉起来。看着他吃的那么香,我有些心动,但碍于固有习惯,踌躇再三难以动箸。

我呆呆地看着他,他一抬头我们的目光相对:“老弟,你咋不吃呢?”“我看您吃的这么香,想着一定是台湾没有吧?”“你真说对了,台湾人哪做得了这个,想死我了,快吃吧。”他看着我,令我左右为难,勉强夹一块馍放进嘴里,哦,味道不错。又夹起一块肥肠,香糯适口并无异味,还有一种肥肠特有的香,接着便一口口的吃了起来,最后我们两人都吃了个底朝天。

吃完饭,吴先生告诉我,春发生葫芦头的味道一如往昔,还是原来的味道,也是他想了40多年的味道,末了说了句:“今天吃过死而无憾。”原来,他是长安人,1949年以前在南院门某机关供职,后随单位迁往台湾。之前他最爱吃春发生葫芦头,到了台湾再未吃过, 家乡和美食令他日思夜想,这次趁两岸通航专门回陕省亲,也了了多年夙愿。

那次,送他回了秦岭北麓的老家,没几天他呼我去接他。问及原因他说,至亲均已不在,晚辈们只喜欢他的钱,还不如一碗春发生葫芦头来得实在。我接吴先生回来后,把他刻意安排在钟楼饭店,这样他可以随时去春发生吃葫芦头了。

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4)

春发生装饰一新

人说起来很奇怪,有些吃食从小不吃,形成固有习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都全全活活的吃了起来,真是造化弄人。自从那次和吴先生吃了葫芦头,就再也忘不掉了。一是葫芦头特有的味道,二是“葫芦头能吃胖”的说法,既然能让我强壮为啥不吃。

一次,送一位客人到芦荡巷,一出来看到春发生,肚子里的馋虫便被勾了出来。当时正在饭点,但转了几圈没有停车的地方,春发生门前也被多辆汽车围裹,索性并着路边一排停放,反正吃饭用不了多久。刚端上碗扒拉几口,门外有人喊道:“24042谁的车?”“我的、我的。”我端着碗跑了出来,一个市容人员冲着我喊道:“你违规停车,影响车辆通行,请跟我去处理。”

“不管咋处理都行,你让我把这半碗饭吃完得成?”“快点、快点,路都堵成啥了!”市容一脸的不耐烦。我边吃边看了一眼,也难怪,一条东西街道在春发生门前挤成了疙瘩,汽车、自行车、三轮车、行人拥堵了一大片。三下五除二呼呼啦啦地扒完了碗中的饭,出来移车,市容正在处罚后边的车辆,看到我后他用手指了指前边,意思是“你先开到前边路边等我过来”。

启动了车,随着车流缓缓前行,向北一拐却看不到了市容,心眼一动“下次来吃不开车”,溜吧。

一脚油门,远离了春发生的喧嚣,欠了市容5块钱罚款,等于春发生给我打了个折。

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5)

南院门旧景 绘图/@陶浒

自从吃上春发生就再也离不开了,邻居们当年“吃了猪大肠就能强壮”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我在35岁之前体重仅103斤,搓背嫌疼,坐板凳嫌硌,但自从经常吃春发生几年后,体重悄然涨了20多斤,邻居留柱哥有天突然对我说:“兄弟,你有肚子了。”这时才恍然大悟。

我胖了,比少时富态了许多,了却了让我常耿耿于怀的一桩心事,春发生成了我强身健体的福地,何乐不为。

2015年,古道茶城迁址粉巷,我受邀作文化顾问,在茶城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朋友盈门。一日,文友曹为民携他监制的黄酒来拜访,中午我们在春发生用餐,一人一碗葫芦头,那天鄠邑黄酒就着葫芦头竟吃出别样滋味。

鄠邑黄酒,古曲秘,甘心酸苦而性温,其以形藏性,入五脏而不摇其根。葫芦头的原料肠肚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其中少不了料酒。因此料前用酒与餐时饮酒实乃一脉相承,而且酒香伴着葫芦头香,让香气更盛,实乃绝配也。

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6)

2017年7月23日,朋友徐谨召集几位西安基础大学校友,并邀请我一起游览关中书院、于右任博物馆,晚上在春发生二楼包间用餐。没想到,朋友当中藏龙卧虎,一位叫白禄的文友竟是春发生的老饕,他赞誉春发生葫芦头“三绝”:第一绝:洗肠留香祛异。第二绝:熬汤料精味浓。第三绝:泖馍渗透均匀。并一一做了详细介绍,给现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五一小长假,陕西美滴太公司陈总电话咨询我说,他的江苏朋友小长假来陕,点明要吃葫芦头,问谁家好?这还用说,自然是春发生了。我从陕南回来后,专门致电陈总,问客人吃后有何反馈?答曰:真乃人间美味,若盐再少那么一点点就更完美了(可以提前知会咸淡)。客人临别留言:下次来陕,首选春发生。

春发生葫芦头有口皆碑,吃了都说好,其关键在汤上。是将猪大骨、整鸡、整鸭等料按一定比例入锅熬制,直熬到色泽奶白时方成,泖馍时还要放蒜苗、香菜、五香粉、胡椒等多种调味,遮蔽大肠异味,激发出它的本香。我少时不吃羊肉、大肠,与家庭调料匮乏,人们不善烹饪所致。吃了春发生方知人间绝味,再不吃对不起自己。今次,趁春发生百年征文之际,撩拨起陈年旧事二三,权做回忆。

春发生走过漫长百年,是西安城足金的百年老字号,这个金字招牌历久弥新,给喜爱美食的、南来北往的食客带来舌尖上一个又一个的惊艳,留下永远难忘的记忆。

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7)

陕西第一碗葫芦头泡馍(西安故事一碗葫芦头)(8)

装修一新的春发生大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