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伫立南通狼山之巅,北宋诗人王安石眺望滚滚江水奔腾入海,写下这磅礴雄浑的诗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南通在建湖的西南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通在建湖的西南吗(大江之尾海之端)

南通在建湖的西南吗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伫立南通狼山之巅,北宋诗人王安石眺望滚滚江水奔腾入海,写下这磅礴雄浑的诗文。

南通,大江之尾海之端。长江、东海、黄海于斯三水相拥、咸淡分潮,江与海的交汇激荡,不仅滋养了江海大地、孕育了江海文化,而且造就了江海儿女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千年以降,辟吾草莱、启吾东疆,偏居一隅的洪荒之地嬗变为熠熠生辉的江海明珠,在追江赶海中谱写着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华彩篇章。

江海之约

大江大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江海奔腾汇聚、吐纳交融,使这里发生了四次大的海陆变迁,孕育出广袤而富饶的土地。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江海儿女牧渔垦荒,创造了垦牧文化,沙地圩田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书写了沧海桑田的壮丽史诗。

从烟波浩渺中走来,寻觅岁月的印记,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呈现于世,将江淮平原的历史追溯到6000年前。徐淮的陶、良渚的玉、大汶口的器,不同文化在此汇集,展示了包容会通的博大胸襟,映射了弦歌不辍的厚重文脉。

文人墨客赋予南通“江海之汇、南北之喉”美名。这里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日本遣唐使团在如东国清寺写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成为世界三大东方游记之一。元代,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留下“这个城市面积不大,但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十分充足”的印象。明《通州志》记载:“海绕东北,则通辽海诸夷,江绕西南,则通吴越川广,内有官河,则通齐鲁燕冀,通之名其以此欤。”江海门户豁然开朗,延揽东西南北,见证古往今来。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狼山卧于江畔,其东西两侧各有军山、剑山和马鞍山、黄泥山,五山玲珑娇小、秀丽多姿,拱江而立、错落有致,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引人注目、堪称神奇,乃灵气之风水宝地。大唐国师僧伽在此传法,晨钟暮鼓应着江海风潮;“初唐四杰”骆宾王长眠于此,雄文激荡;一代高僧鉴真扬帆东渡,传去心香;南宋名臣文天祥更是感慨“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抒发“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浩然正气。江海之畔、惊涛澎湃,多少故事随江水流逝,目送无数先贤的感念追怀。

环抱城邑的濠河,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成为全国保留最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如今,十余座博物馆傍河而立,寺街、西南营、濠南等历史街区风貌如初,仿佛能感受到明清鱼市、米市、布市的热闹喧嚣。行走在河边街巷里,颇有“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之感。青苔掩映、墙影斑驳,河边石板道道痕迹诉说着昔日繁华和钟灵毓秀。光孝塔下,范氏十三代诗文书画相传;小巷深处,胡长龄青灯黄卷终夺状元之魁;“扬州八怪”李方膺从濠水畔走出,颇具江海风韵的梅与竹名噪一时……而当代,数学家杨乐等50多位院士厚植学识根基,人民艺术家赵丹等文化名人拉启艺术大幕,文学家卞之琳写出“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等现代名篇……文化之旅穿越时空,文化名城历久弥新。

十八里河口,古盐场的繁华栩栩如生;大生码头,百年前的汽笛犹在耳畔。清末状元张謇凭栏远眺江海,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他秉持“救亡图存”理想,在大生纱厂的机器轰鸣声中开启实业救国壮举,构建了以纺织为核心的庞大实业体系。称赞他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他开风气之先,以城市西北郊唐闸镇为工业区、长江边天生港镇为港口区、城市南郊狼山镇为风景区,构建“一城三镇”城市格局并影响至今;倡导“父教育母实业”,创办新式学校百余所,师范学校、戏剧学校、盲哑学校、纺织高等学校等创造国内诸多第一。

江海之魂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江海儿女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在革命烽火的斗争前线浴血战斗、向死而生,在改革探索的发展一线拼搏奉献、接续奋斗,铸就了以红色基因为内核的江海之魂,留下了平原革命老区的英雄之名。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狼山半山腰,坐落着白雅雨烈士之墓。这位李大钊的恩师,同蔡元培、秋瑾一起成为同盟会最早的成员,1911年组织了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用牺牲点燃了江海大地的觉醒明灯,照亮了后人求索的革命道路。1926年的春天,六名进步工人在大生纱厂组建中共南通独立支部,南通第一个党组织就此诞生,随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南通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两旁,十四块浮雕屹立,记录着曾经的金戈铁马。这支江苏境内唯一的中央序列红军,历经近百次战斗,“碧血遍染江淮间,丹心永照桑麻田。”先后两任红十四军军长、八位如皋县委书记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精神之柱,与江海同在、与日月同光。

抗日战争的烽火袭来,新四军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南通成为抗敌斗争的前沿哨所;苏中军区海防部队在此诞生,成为我党第一支海上抗日力量。耙齿凌战役,南通军民全歼日伪部队,捷报声震大江两岸;江海港汊,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转移军需物资,掩护营救邹韬奋等爱国人士,桨声烛影划破黎明前的黑暗。红色经典《51号兵站》再现了当年峥嵘岁月。

全面内战爆发,华中野战军纵横江海,打出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赫赫威名,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红旗漫卷、军歌嘹亮,英雄之城矗立江海大地。渡江战役,南通军民奋起支前,护送人民子弟兵横渡长江天堑。“百万雄师下江南”的史诗里留下了江海儿女的赞歌。

一唱雄鸡天下白,迎来春色满人间。战争硝烟散尽,江海儿女将火热激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洪流。火红年代,建成数十座水利工程,江海天堑变成发展之源,南通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经历过抗战烽火的海安角斜民兵团被授予“红旗民兵团”荣誉。沐浴改革春风,南通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创办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海门叠石桥从家庭作坊发展为世界家纺中心,建筑铁军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日新月异的城市流淌着大爱温情,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几十年如一日资助学生;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用磨刀积攒的一摞摞硬币帮助他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沈亚秋20多年贴心照顾八位“父母”;中国好人宋英捐出毕生百万积蓄设立慈善基金;时代楷模海安宁蒗支教团在云南边陲播下教育火种……14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无数凡人善举在这里生根发芽。

江海之梦

站在五山地区滨江栈桥上远眺长江,江岸葱茏蓊郁,江水浩浩汤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20年11月,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称这里是沧桑巨变。

从过去“有江无桥”“有海无港”,到如今大桥、大港、大通道次第圆梦,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跨江大桥长虹卧波,“八龙过江”指日可待,从隔江相望终到跨江融合,南通正全面融入上海、苏南半小时都市圈,打造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建设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扬帆奋楫,江苏新出海口、南通新机场等战略工程建设蓝图全面铺开。

同江海奔流、与时代同行。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如今的南通经济总量已迈上万亿元大台阶,船舶海工等主导产业集聚赋能,天鲲号等大国重器闪耀华夏,星云号等航天装备箭指星辰,沿海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加速崛起。由“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态秀带”的沿江,激情与梦想携手,生态带与科创带共舞,正向着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进发。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南通正御风而上,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