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一生幸福,但千万不要一味地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提升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真正的幸福是不寄托于外物,不依赖他人,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恩。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很难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TA们得到越多,反而越“饥饿”。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呢?听听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幼稚园园长张燕怎么说。


本期园长:张燕


感恩园长对孩子好(园长说从现在起)(1)

将近16年幼教行业从业经验,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幼稚园园长,长沙市学前教育协会兼职教研员,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园长,长沙市雨花区第五届政协常委、长沙市雨花区第六届(本届)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委员学前教育工作室委员。


给孩子劳动的机会

开展劳动教育极其重要,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而且还会让孩子通过劳动懂得感恩。

让孩子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中,既能让孩子掌握生活中必备的生存技能,也可以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更能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懂得感恩。

感恩园长对孩子好(园长说从现在起)(2)

▲孩子们在诺贝尔摇篮(少年)儿童农场开展劳动,体验耕作、采摘,深刻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将“谢谢”赋予实际的意义

很多学龄前的孩子,说“谢谢”就像是“鹦鹉学语”,他们其实并不一定真正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只是父母要求说了就重复一遍。

因此,要培养一个感恩的孩子,从小就需要在日常点滴小事中帮助孩子去理解“谢谢”背后的实际意义,而不是把“谢谢”流于形式。

过节更该教孩子“感恩”

每到各种节日时,父母都想着给孩子买玩具买衣服,亲戚间走动也是送孩子玩具。这样的行为反而让节日变味了,让孩子觉得只要过节,我就是“收礼物”的,一旦这变成理所当然的,那自然就会不满足。

让孩子参与到送礼物的过程中,让她知道节日不只是意味着有礼物拿,更是意味着去表达感谢和感恩。

比如国庆节、劳动节等节目都是给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契机,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个人扩展到关爱集体、关爱社会。

感恩园长对孩子好(园长说从现在起)(3)

▲诺贝尔摇篮一直重视“感恩”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平时有节制地满足

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好很多了,我们每个父母都是力所能及地想要给孩子最好的。

很多时候,我们带孩子出行,本来没有购物计划的,但因为孩子看到了某件玩具想要,于是就买下来了。

一次两次以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似乎被孩子“操纵”了。

他们想要的东西,即使一开始我们不同意,但最后只要他们一哭一闹,我们就买了。

这样无节制地满足孩子,会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印象:只要我想要的都能得到。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容易珍惜;不容易珍惜的孩子,自然就不懂得感恩。

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深远影响。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孩子看到父母孝敬长辈、尊老爱幼,与亲戚朋友的关系融洽,他也会用这种方式和态度来对待其他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

感恩园长对孩子好(园长说从现在起)(4)

▲诺贝尔摇篮开展“感恩精神的雕像 人生的榜样”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感恩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懂得感恩,就是懂爱。孩子会用平和的心态,发现世界的真善美,不骄不躁,感激别人给予的帮助,感知无穷无尽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