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唐代大诗人,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陋室铭》,其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他的自白,表现了他那种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行。

刘禹锡最好的一首诗之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居)(1)

刘禹锡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二十二岁时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诗歌文赋出类拔萃,被称为诗豪。步入政坛后深得唐顺宗李诵的信任,是“二王刘柳”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他参与永贞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贬谪流放到地方,时间长达二十三年之久。

晚年他被召回京城长安,并任职主客郎中。这个时候他写的“再游玄都观”,我们一定都很熟悉,因为这首诗和前面的那首“游玄都观”一起,构成了他仕宦生涯的一个传奇故事。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最好的一首诗之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居)(2)

刘禹锡游玄都观的前后两首诗,是他敢于革新、蔑视权贵的果敢刚毅精神的体现。特别是第一首得罪了权贵,让他刚踏上京城长安,又重新走上了贬谪流放的道路。

现在和刘禹锡一起外放的好友柳宗元已不在人世,想到过去宦海沉浮和种种漂泊坎坷的经历,刘禹锡此时虽然回到了京城长安,但心情仍然十分苦闷。

一天在京城的好朋友窦员外喜迁新居,邀请刘禹锡做客。刘禹锡满口答应,说不定参观窦员外新居可以消除心中的苦恼。可以说刘禹锡是如愿以偿,他触景生情,参观完后还写了一首诗记录了当时那种兴奋的情形。

刘禹锡最好的一首诗之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居)(3)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共有三层意思。其中第一联写诗人自己的兴趣和心情,中间两联写窦员外新居里外的风景,尾联以共同的志趣作结,表达了对朋友的恭维之意。

诗中的“长爱”就是指刘禹锡自己一直喜爱,因为街西一带的风景不但优美,而且地方也很悠闲安静。这里既是表达来到窦员外新居时愉快的心情,也是从侧面交代出新居的地点所在。

刘禹锡最好的一首诗之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居)(4)

从庭院往外看去,新居门外清新亮丽,溪水潺潺,一条小河环绕着流过。远处还能够看到秋山的优美景色,它们如梦如幻,一点点分布在视野之中,看起来像一幅水彩画。

唐代时滋润长安城的渠水,是从安化门旁流入城内的。而安化门临渠一带景色十分秀丽,那些达官贵人之家,多居住于此。他们大多引渠水入宅,形成壮丽的园林景观。

刘禹锡把目光收回,转而观赏窦员外庭院的内部。这里栽种了一些松树,它们稀稀疏疏,正适合那朗朗的月光照射下来。洒落的光影斑驳有致,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刘禹锡最好的一首诗之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居)(5)

还有多处的“红药”,那些芍药虽然已过花期,但它们的青枝绿叶在风中拂动,也非常可爱。那种神情,好像正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到那时群芳争艳,这里一定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

房前屋后远近的景色都欣赏了,刘禹锡深有感触地说,不要说“堆案无余地”,工作再忙,处理的文案再多,读书再紧张,也不会妨碍窦员外成为一个诗人。他的爱诗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在唐代诗人的地位声誉是很高的,刘禹锡参观了朋友的新居,最后把朋友夸赞为诗人,这既是对朋友的美誉,也表明了自己和窦员外的深厚友情。

刘禹锡最好的一首诗之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居)(6)

同时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借对朋友新居夏秋之交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官宦生涯的厌倦,对山水田园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是晚年心情的真实流露,既自然又寓意深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