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林山东麓。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1)

多瑙河水系

黑林山在德国西部阿尔卑斯山区,一般海拔500一100m,主峰费尔山海拔1493m,西煎与莱茵河谷地相连,山势陡峻;东坡较缓,西、南坡海拔400m以下的低地多已辟为葡萄园,东北坡富云杉、冷杉、松林。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2)

多瑙河发源地黑林山

多瑙河流出黑林山后,向东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等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在罗马尼亚苏利纳附近注入黑海。长2850km,流域面积81.7万k㎡,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3)

多瑙河峡谷

从源头到西喀尔巴阡山脉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东的“匈牙利门”峡谷为上游段,长约966km,河流流经山区,河道狭窄、谷深流急,河水主要靠阿尔卑斯山融雪补给,6、7月水量最大,2月水量最小水力资源丰富。以雷根斯堡以下的河谷段风景最为优美,两岸森林茂密的山丘上,点缀着许多古城堡。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4)

多瑙河被称为“欧洲最美的河道”

中游段介于“匈牙利门”至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边界的铁门峡之间,长约900km。在多瑙河中游平原接纳众多支流,河面宽展,水量大增,流速减慢。中游最大流量出现在春季;夏季流域内雨水较少,为枯水期。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5)

至铁门峡两岸高峡对峙,河谷最狭处宽仅162m,峡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6)

多瑙河铁门峡段

铁门峡下为下游段,河谷宽浅,水流缓慢,北岸多沿泽。在保加利亚锡利斯特拉附近转向北流,在罗马尼亚东部折而向东并从图尔恰以东分成三支,在罗马尼亚与乌克兰边境注入黑海。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7)

多瑙河三角洲

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m³/秒,每年平均入海水量约203km³。因水量丰富,水质清澈,似蜿蜒在欧洲大地上的一条蓝色飘带,故有“蓝色的多瑙河”之称。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8)

维也纳——蓝色的多瑙河

多瑙河有大小支流300多条,左岸较大支流有发格河、蒂萨河、奥尔特河、锡雷特河、普鲁特河等;右岸支流主要有伊萨尔河、因河、德拉瓦河、大摩拉瓦河、伊斯克尔河等。

多瑙河的水上航运具有很大经济意义,素为中欧和东、南欧之间的重要国际航道。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9)

莱茵河与多瑙河构成了横贯欧洲的水运动脉

从德国乌尔姆至河口,2588km的河段可以通航,并有多条运河联结其他河系,其中德国境内的莱茵一多瑙运河,沟通多瑙河与莱茵河两大水系。形成东起黑海之滨,西至荷兰鹿特丹,横贯欧洲大陆长达3400km的内河航运大水道,是黑海与大西洋间水上交通运输的捷径。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10)

莱茵一多瑙运河

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一黑海运河使切尔纳沃德以上驶往黑海的船只缩短航程380km。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11)

多瑙河——黑海运河

多瑙河水力资源丰富,从源头至河口总落差约670m,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500万千瓦,干流上建成的多座水力发电站中以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合建的铁门一号、二号水电站最为著名。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12)

铁门峡水电站

河口附近面积达4300km2的三角洲上河网密布,芦苇丛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芦苇约占世界总产量1/3,为造纸、化工和人造木材等工业提供丰富原料。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13)

多瑙河畔的德国雷根斯堡

沿河干流上的主要城市及河港有德国的雷根斯堡、奥地利的林茨和首都维也纳、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多瑙新城、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及首都贝尔格莱德、保加利亚的鲁塞、罗马尼亚的布勒伊拉、加拉茨以及乌克兰的伊兹梅尔等。

多瑙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水文特征与航运价值)(14)

多瑙河畔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多瑙河流域内的德国慕尼黑、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等也都是欧洲名城。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