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西戎趁势攻破镐京,西周王朝就这么结束了,随着周平王东迁,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时代,东周又被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段,表面上看,这两个时段都是诸侯混战,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那为什么要分为两段?只是因为东周经历的时间太久了吗?

东周和春秋战国区别(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

首先要说的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点,其实并不明朗,不同的历史学家或者教材,有着不同的分法,最流行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三家分晋为分界点,就是公元前453年,晋国势力很大的四家大夫中,赵魏韩三家灭了实力最强的智氏,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第二种还是围绕赵魏韩这三家晋国大夫,但是是以这三家在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的时候开始算的;第三种最早,是教科书普遍的说法,是以《史记》当中《六国年表》的开始之年,公元前476年,来算战国的起点。,我个人比较支持第一种分法。

东周和春秋战国区别(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

为什么支持第一种呢?我个人认为,从春秋到战国,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各国诸侯对于实力和名号的看法。春秋时期,各国最大的目标是“称霸”,而不是统一,大的诸侯吞并周边较小的诸侯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更有称霸的资格,就是当各个诸侯的领导,让各国臣服自己即可。自己还是打着朝拜周天子的旗号,更多的是为了“名”。像是春秋初期的“春秋三小霸”(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著名的“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后来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都是一国之君。

东周和春秋战国区别(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3)

而到了春秋末期,发生了几件重要的大事,改变了诸侯国对于以往“称霸”战略的看法。首先就是前文所说的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家本是晋国的大夫,本来按理说应该辅佐晋国国君,但由于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不仅把晋国的土地瓜分了,自己成了诸侯,还把原来的晋国国君废掉了,从此晋国就消失了,赵魏韩三国出现在了周王朝的版图上。这在当时的诸侯当中引发了不小的惊动。还有就是齐国,三家分晋后不久,东边的齐国也发生了大夫夺走了君主的权力的事情,大夫田家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虽然国号还叫齐国,但国君已经换了个姓氏了。

东周和春秋战国区别(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4)

晋国齐国本来都是大国,是霸主,可是国君却没有自己应有的权力,要么国土被几家大夫瓜分,要么就直接被大夫所取代。这回有远见的诸侯明白了,徒有虚名没有用,在外面威风八面,到头来可能会被自己手下的大夫给废黜了。所以都搞起了变法,一边增强君主集权,防止大夫以下犯上,一边增强国力,防止被邻国吞并。在这个没有规则,实力说明一切的时代,有实力的诸侯也陆续称了王,名义上就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了。历史就进入了一段“战国”时代。

东周和春秋战国区别(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