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为写俞敏洪整理材料时,看到了这么一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做好自己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做好自己不亏待每一份热情(本分地慢慢富一次)

做好自己不亏待每一份热情

在上一篇为写俞敏洪整理材料时,看到了这么一段:

“我卖点put其实很像风投,就是赌虚岁已经60的俞敏洪不会就此倒下,至于他最后能干成什么我是不知道的。总觉得俞敏洪是条汉子,象征性支持一下。”

这是今年1月段永平在社交平台上发的消息。十年前,就在新东方遭遇浑水做空之后,段永平也出过手:“离开新东方的人说新东方的好话,俞敏洪其实干得很了不起啊,要知道这是个文人相轻的行当,相当不容易。”

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角度,新东方并不是段永平喜欢的公司。“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 ”,在这句巴菲特的投资名言里,段永平认同两条:好的商业模式和合适的人(管理者)。新东方的生意模式在段看来,是个力气活,生意模式不够好的公司,段都不会细看,往往第一时间就被过滤掉了。对新东方的两次出手,在段永平的投资历史里,是极其少见的,按他自己的话讲,这不是投资,“像风投”,是支持,纯粹是对俞敏洪对人的支持。

段永平有过短暂的自己做老师的经历;他有一个公司在做教育电子业务;20多年前离开公司一线管理,“退休”之后,他的主业就是陪伴孩子的爸爸;他和他夫人刘昕在过去十几年里,光向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这两所高校的捐款已经超过6亿人民币。段永平是关心教育的。

段永平并不认为俞敏洪是顶级的企业家,他对老俞的概括简洁又精准:“他的问题是被现实纠结的太厉害”。但这并不妨碍段对老俞的欣赏,他理解老俞的痛苦,理解老俞选择教育这条道后一路的艰难,也理解老俞对“利润之上”的执着追求。段和老俞并不相识,但纵观段十几年里对俞敏洪和新东方断续的分享,段对老俞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相伴,新东方发展顺利时,段不吭一声不发一言,一旦老俞遇着困难,段搀扶的手第一时间就递过去了。

有知己如此,夫复何求?我之前写老俞那篇时,致敬老俞是“孤勇者”,翻看了段永平的分享后,心中被满满的暖意充填,老俞并不孤独。

更温暖的是,段永平关心的不止老俞一个人,他也关心着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比关心更多,过去十几年里,他在孜孜不倦地帮助,帮忙我们怎样以平常心,本分地慢慢富一次。

段永平希望不相识的人,用网民“大道”称呼他,为了表示尊重,接下来文章里也将以大道代称段永平。在大道的所有互动分享内容里,能够看到他最高频用到的,大概就是“大概”、“可能”、“毛估估”、“不了解细节”等等这些模糊的词。在这些模糊用语的表象下,其实有个前提:精确,如果理解大道,我们先要对“以平常心,本分地慢慢富一次”这句话做个明确的定义。

“平常心”和“本分”这两个词,是大道最常说的,他们的具体定义我没法比大道说地更好,大家想深入理解,请找来他的原话自行参悟。

“慢慢变富”和“一生只需富一次”,是大道在投资上欣赏的人——巴菲特说的。大道一直在推荐大家多看巴菲特说的东西,所以要了解这两句的原意,也建议大家看巴菲特的原话。

把这四个词,组成了这句话,并成为了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的理解并成为了我相信的东西。而且我相信不仅对我有用,对很多有缘人一样有用。

富,是几乎所有人想要的结果。虽然对什么是富的标准,每个人或许并不相同,但很多很多人在穷尽一生追求这个结果,遗憾的是,概率上说,成就了富的人,比率很低。

有一条道路,或者说是一种规律,让取得富这个结果,有更高的可能性并且适用于所有相信它的人。这种变富路径,首先是确定一种心态:慢慢变富。

没有人不想快速变富,包括巴菲特包括大道,如果世界上存在快速变富的规律并且适用于所有相信快速变富的人,那么巴菲特和大道,也一定是走在快速变富的那条路上,现在也应该在遵循快速变富的规律的。但巴菲特和大道都没有找到这样的快速变富的方法,世界上不存在快速变富的捷径,内心接受这样的结果,别想着一夜暴富,接受自己是普通人,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始终能保持这样,就是平常心。

1944年,巴菲特14岁,就填报了他人生的第一张税单,此后就再没中断过。很多文章把大道冠以“中国巴菲特”,也有人认为大道多年的投资结果不比巴菲特差,所以预祝大道超越巴菲特,成为世界第一的投资家。大道自己很清楚,这种可能性极小,不论成长环境,不论市场,不论个人能力圈差异,单从投资的年龄来说,大道开始做投资已经接近40岁,比巴菲特晚了20多年,而投资的结果如何是跟时间这个朋友陪伴的长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么多年,大道极其真诚地向大家展示着自己普通人的一面,让大家看到他和家人努力过好自己小日子的样子。只要符合他在平台上定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向他发起交流,每一人他选择回复的交流,表面看只是寥寥数语,却没有一个不是认真用心的回复。投资需要静心的思考,生活需要不被打扰,在平台上的互动交流,对他来说并不总是有益的。他想减少无效的交流时间,所以曾经一段时间设置了付费回答,并把收到的钱连同自己1:1对等额度的捐款,都会转给一家公益机构。一段时间中,这事出了岔子,在他并不知情下,平台降低了最高的付费金额,每条问题最高收费¥200(之前大道的设定是每条问题1万),一下子大量付费问题涌向了他,更不堪的是,大道在平台上把这些钱转给公益机构,每笔的上限也是¥200,每一笔的转账操作需要9步才能完成。到付费提问的时间结束,由这些每笔200提问组成的金额总数是13万。大道第一时间向平台反映了付费上限调整对他的困扰,也在第一时间反映了每笔200元每次操作9步的转账方式的不合理性(他甚至提出了即便费用上限不改,必要的实际操作在5步内就能完成的建议)。很明显,大道不满意平台对付费规则的调整,也不满意平台的转账功能;在另一面,大道一个个回答着已经付费提交的问题,一笔笔用9次步骤向公益机构转着钱。这是一个所有普通人日常中会遇到的问题,但几乎很少有普通人能做到大道这样的程度。如果想象不出来,可以试着体验下在微信中做下这样的操作:跟一个亲友交流框里,做下转账操作,每一笔可以是0.01元,坚持上100笔的操作,体会下自己整个过程中的心境。事实上,做微信这个操作,如果选头像交流作为第一步,确认“完成”最后一步,总共是7步,比9步还少了2步。别忘了,如果是200元一次,100次,也才能转出2万元,离转完13万还好远。

我理解,这是大道对自己“本分”的要求和坚守的践行体现。

富到什么程度,跟自己什么年龄来到这条路上,是不是会被岔路引开,以及怎么走下去,客观程度上都决定着属于自己在这条路上的终点位置。所以,按照大道的充要条件来理解,本分是走好这条路的必要条件,知道自己是谁,是本分的原点,选对的事并相信,是本分的选择,然后把事做对,这是本分的坚持。

本分就是跟自己相关的,我理解大道说的本分,除开那些原则性问题的共识,细化的解释权在每个人自己。我也发现,无论每个人自己怎么去理解解释它,自己是否做得本分,是可以自我衡量的:每一晚,自己是否可以安然酣睡。

在进入大道分享的世界前,我特别欣赏一类人,在人生走高时迎来了狠摔,然后再奋起,再走高,极少极少的人,一生里能几次这样的落和起。我之前坚信这样的人身上运气的成分很少,一定存在普通人能学到并能应用的一些东西。当然,从故事的角度去看,跌宕起伏的情节从来都是比毫无波澜的故事更诱人。进入大道的世界后,“一生只需富一次”对我的认知冲击太大了,虽然这话是巴菲特说的,但是大道让我明白这是一个对人生要say no的大智慧。

作为单个人,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机会,能富一次就足足够了。从字面上,看到“一次”,很多人的初意理解是不满足的,尽管能富一次,还是想富二次,三次,多次的。富是一个阶段性的状态,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结果,维持住富的状态,比到达富更难,只不过能体会到这个难度的人相当少,不常见导致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用去理解体会维护住富状态的那份难。达到富,能维持住富的状态,不要再经历返贫,不要再有二次以上发起对富状态的追求,是这里“富一次”的真正意思。很多人想要的富二次、三次、多次,其实是富的程度的累加,从实现一个“小目标”到拥有n多个“小目标”,分清这个理解很重要。

把“状态”作为一个角度来理解,并不是到了一个具体的结果指标才有,而是应该在结果之前先有的,先有了一种状态,应该来的结果,只跟时间有关系,也就早晚都会来。

要“富一次”,应该有什么样的状态呢?对不起,如果要说有,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统一应该有的状态。但大道希望进入他世界的有缘人能够悟到,人都是可以“富一次”的,因为虽然不知道适合每个人富一次的状态应该是什么,但影响着大家“富一次”的状态,是有的,那些就是我们不该做的事。

对不该做的事,大道的告诫,有几条,因为大道的分享是假定大家对投资有兴趣的,所以表面上这几条,都跟投资有关:

不懂不碰

不做空

不用margin(杠杆)。

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大道反反复复,无数次地重复着这三条。奇怪的是,每看他多说一次,我就多感动一分。什么是倾尽全力,掏心掏肺,这就是。在我们生命里,对着一件只有我们受益的事,能不厌其烦唠叨和叮嘱的,除了父母,很少很少能有外人做到。所以我很想套用那句“有一种冷,是妈妈认为的冷”,改为,“有一种错,是大道认为的错”。没有原话里任何调侃意味,是对大道给予陌生人长辈般告诫的感恩。

这三条,即便不做投资一样受用的,比如我就理解为,在生活中:

不做自己不相信的事;

不对自己的未来悲观;

不借自己还不了的债。

大道特别频繁说到的,还有两句话,一句叫“做对的事”,另一句叫“把事做对”。

做对的事,如果只从什么是“对的”去理解,对很多人可能没有可操作性的。“对的”事物,很多,甚至多到无法穷尽。相比而言,对什么是“不对”,大多数人是有感觉的,“做对的事”就是不做不对的事,这里是不能包容错的。但不做不对的事,并不等于在“做对的事”。就事来理解,做对的事,是一种取舍,必须放弃舍掉的那些东西,而且要坚持,在未来持续面对这些舍掉东西的时候,即便再有诱惑,能不为所动。就心态来说,是一种信念,在做对的事上,无怨无悔。

“把事做对”,更容易理解些,这里是容错的。做是前期,做任何事的过程,错是一种必然,关键在怎么做对,在这个关键上,大道也给了方法,叫stop doing list。“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细心如你,或许已经发现,在大道自己的表述里,上面的那句话和stop doing list都是针对“做对的事”而展开的。这里之所以要改用,是假定大家跟我一样,认同找着了“对的事“:以平常心,本分地富一次。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这事做对。

巧的是,大道一直在分享怎么把事做对,更巧的是,大道围绕的事还就是“以平常心,本分地富一次”这么个事。

如果以狭义来看待大道的分享,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投资的。通过投资能够实现富一次,但只有一种投资方式,就是价值投资。事实上,对于愿意先明确定义再展开交流的大道来说,投资=价值投资,就是能被叫做投资的只有一种,就叫价值投资。除了这个等式,延着大道的定义展开下去,还有另外两个等式:

价值投资=买企业

买企业=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

完。

在投资路上,大道的投资秘诀,包括大道理解的巴菲特的投资心法,都已传授完毕。简单吗?简单!难吗?很难!

首先,难是正常的。谁都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富一次”,富就不会是一种挑战,也就不会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的一种状态。

难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种就是执行的难。比如,跑步能让人保持健康,每周坚持跑步3次,每次至少跑步5公里左右,周复一周坚持十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能做到的人的身体状况会比大多数不运动的人更健康,也会更长寿。没人会拒绝健康,没人会拒绝长寿,但能长期坚持这么跑步的人很少。

其实,为自己“富一次”的行动和跑步健身是一样的,并不是跟别人比,是跟自己比,跟自己的过去比。从来没有坚持过跑步的,不用一上来就每天逼自己跑5公里、10公里,第一天、第一阶段甚至都不用跑步,每天比昨天多走几步,让自己先迈开腿动起来。如果把跑步比做投资,就可以把“富一次”比做健康长寿,就像能让自己健康长寿的运动不止跑步一种,让自己“富一次”的方式也并不只有投资这一种。“本分”在这个时候就起作用了,只要是有助于健康长寿的运动,自己喜欢运动并相信自己能够坚持,好比自己喜欢并相信游泳能让自己更健康长寿,那自己该坚持的运动就是游泳,这事只有自己能对自己有交代。“慢慢”是个过程,无论哪种运动都没可能只坚持一两次、只坚持一两年就能健康长寿的。能“慢慢”坚持,除了这是无法加速的客观事实之外,还有一个潜在因素很重要,不用真到“富”这个结果或者状态,在过程里,自己是享受的,是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愉悦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运动”不一定真的要动,只要享受并相信静坐打禅能健康长寿,自己更愿意接受静而非动,这就是遵循本分。这种“静”相当于自己能确认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用再去看别人以什么方式在“富一次”,你已经比大多数人幸运,你要做的步骤比别人更少,只要长期坚持。

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感受是知易行难,我更愿意相信大道说的:“知不易”。“富一次”的第二种难,就是容易有认知谬误。

很多人认跑步和健身这种经年累月积累的效果,他们也认习武这种十几年几十年投入的效果,他们不会跟那样跑步和健身的人去比自己的体脂状况,也不会想着跟常年习武的人去下场过招,他们知道对方是练家子,自己比不过,会输。但是,到了投资,到了企业经营,他们不认时间积累在这上面有什么的效果,而且对时间本身的认知也会有偏差,只要自己十年前买过股票,就可以认为自己投资生涯已经十年了,只要股市里赚过钱,就会认为自己有投资天赋的。自己跟巴菲特有差异吗?嗯,有的,我的本金没他多而已。如果我有他那样的本金,我在2022年比巴菲特挣得还多的概率至少有50%。自己跟大道有差异吗?嗯,有的,自己没做成过企业而已。如果自己像他那样在20年前就做成了步步高,我其实不用做投资,我做的步步高现在或许已经比苹果更值钱了。

这种认知谬误,是自己“富一次”的极大障碍。

还是以长跑必做投资,如果你并不是出于喜欢也不学习吸收领会应用,只是听说跑步能健康长寿,然后就开始跑,然后不管不顾就这么开始长期坚持,要实现健康长寿是蛮难的,甚至反而适得其反。事实上,如果不是比喻,“投资”(并不是大道说的投资)亏钱比跑步影响健康的概率要大得多得多

三个等式一路下来,投资=买企业未来现金流。字面容易理解,相当于存钱吃利息,或者买房收租。

再细一步想,存钱吃利息和买房收租,不一样。存钱是本金不变(以后或许都不能这么说了,都有爆银行的),就盯着利息的高低看;通常买房(假设只为出租)是否合适,要盯着租金看。但在过去二十年的中国,盯着租金是不如盯着房子的。接下来呢,适合盯租金还是盯房子,或者是盯买房的钱(现金)?各种不同盯法会适用多少年呢?

用买房收租来比喻投资=买企业未来现金流,都能引申出市场、周期、投资还是投机这些金融话题或心理,所以必须要确定,投资=买企业未来现金流,并不是容易懂的。

大道自己说,自己能看懂的企业很少,看懂一家公司不比读一个本科容易。

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一样,看到读本科和看懂公司这个比喻后,第一时间理解到的可能不是难,而是没那么难。以我自己来说,有两层误解,第一是误认为时间的明确性,结合大道在说的两三年投一个企业的频次,大道说话很多时候很委婉,所以我当时理解普通人可能可以4年看一个,我属于笨的,估计8年也能看懂一个了,只要能够拿到看懂企业这个结果,8年我是能接受的,还挺开心的;第二层误解是,当时直觉本科在人群里的比率现在并不算低,看懂一家公司比本科难,哪怕比率再少掉一半,甚至少掉四分之三,那即便国内,人数也是以千万这个量级计。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只有一个大道,成为这么多人中的一员,毕竟自己也是读过本科的,再努一努力,看懂企业貌似不至于遥不可及。

后来再体会,觉得难,而且相信:觉得难才是对的。觉得难才是投资,才是‘富一次’正确的开始。

首先读本科,并不是4年,应该是从小学算起的,甚至应该是从牙牙学语开始的。看懂企业不只是盯着某个企业看就能看懂,是需要积累一系列懂的前提的。就像如果我们只盯着读本科来看,以国内情况来说,从进入大学到拿到本科学位,大部分人都是水到渠成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生活差不多是人生里最轻松的一段。但读本科还是难,难在进大学前。对我来说,高中毕业很多年之后还偶尔会做梦,梦到自己还要参加高考,那就是噩梦,梦里数理化的题目,已经完全无从下手,从这样的梦里醒来,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同理去理解看懂企业的难,就可以体会到难在看企业前自己需要积累能看懂的那些基础。

怎么看企业未来现金流?大道给了方法: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他说这两个是筛选器,过不了关的,不用多花时间。

这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当年俞敏洪给我们每一位送了一本他的红宝书。

大道的“大道”,是大道至简的大道,也是康庄大道的大道。不仅让我们知道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而且还在告诉我们直达的高速哪条,哪些是弯路。

难其实会带来成就和乐趣,啃一点是一点,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所以用不着怕。怕的是,不得其门而入,老是在外面的弯弯道道里晕头转向。前一种,时间就是朋友,后一种,时间就是杀猪刀。

是的,针对同一个东西的描述,意义是可以完全相反的,但都可以是极具道理的。我们被淹没在大量的各种道理里,哪怕是那些告诉我们不该怎么做的,也埋着很多烟雾弹。“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都是说风险的。两句话都是否定句,但第一句用否定句式在表达明确的操作指向:要多买几只股票。后一句是真正的不做,大道给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是“让自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的操作总纲!

在“富一次”的说法里,有一条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它是事实,你忽不忽略它都在:财富会变少。要“富一次”,先要确保自己不变穷,如果说过去四十年中国发展速度太快,大家没法真实感受会变穷,现在是时候认真面对下这个问题了。

大道虽然没有按照逻辑或时间顺序来延展着介绍怎么“富一次”,他还是对怎么不变穷,做了注解,大意是:购买力不下降。

大道对自己的投资,如果每年增长能有8%-12%,他是满意的。虽然从实际的结果来说,他的投资表现高过了这个预期的上限。但我很相信,有8%增长,他是真的接受的。哪怕2022年到最后,美国的通胀超过了8%,大道的投资增长只有8%,即便这个假设真成立,那他今年变穷了,但他还是可以满意的。

因为投资是长期,长期的通胀是不可能每年维持在8%的,大道的8%-12%不是指单年的,是长期的。这个增长率的威力,完全不用额外算,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的经济变化就可以了解,过去40多年,我们年均GDP的增长率差不多就是8%。

看大道懂的公司,大致有个规律,大道会持续用它们的产品。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普通人很少比大道玩游戏多,很少比他更会用iPhone和iPad。但是,大道买了茅台,是他仅次于苹果,花钱第二多买的公司,他却不喝白酒。

大道的这种破例,让我们也有了机会懂那么一点点:茅台53度飞天,每回提价是高过通胀的。

这就是给我们打开的去了解好的商业模式的一条缝,过去茅台53度飞天能抗通胀,接下来的10年,20年甚至30年,很多人会相信茅台53度飞天能抗过通胀的概率依然极大。

别误会,我没有建议大家买茅台,不论是产品、股票或者公司,更不是在说“以平常心,本分地慢慢富一次”=“买茅台”,除非茅台给我“富一次”的广告费。

我是说,从大道买茅台去理解好的商业模式这条康庄大道,就是能赚钱,持续能赚比通胀更多的钱。

能赚钱并不限于从投资的角度看企业,假使我们以最简单纯粹的定量思维来理解,只要你(单人、以家庭为单位、公司)每年有8%的财富增长速度,可以说你已经在慢慢“富一次”的路上了。这跟你是否是按部就班在工作,是否创业,是否投资,都没有关系,只要时间足够长,想不富都难。

当然,实际没法做简单假设,比这难,难得多。并不是8%的财富增长速度有多么可遇不可求,是因为几乎没有人、家庭和公司可以被这么简单纯粹的定量。作为个人,我们会有想法,“别人8%可以了,我有没有可能做到8.1%?”作为家庭,“你看谁家老公创业了,5年时间已经是过亿身家了呢?”作为公司,“大家都在做新能源车,我们要不要往这个方向试一试?”,“企业要走出去,要有国际竞争力。”

大道说的企业文化,就是用来在这些问题上做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的。如果是投资,看公司,是企业文化,如果是看自己和家庭,可以把企业文化替换为“平常心”。

从人来说,健康长寿是最重要的,越健康越长寿,就越能“富一次”,这里没有偷换富的概念,就是指经济上的富,想象下,一个人若能活1万年,每年只要省下1万元,1个“小目标”很轻松实现。

从这方面看,对怎么理解好的企业文化,大道也是给我们开了缝的,从他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里就能看到:更健康,更长久。

富一次,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从来都是自己努力的事(不接受反驳,富二代不是富一次,是富零次,富二代被动的“富一次”是件悲伤的事,富二代主动“富一次”也还是自己努力的事)。

致谢大道,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可以做这件事:以平常心,本分地慢慢富一次!

最后的最后,要把这件事做对还有一句,引用大道的引用:

You must belie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