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1)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022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现在,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医疗投资课程来了。课程梳理了医疗庞大的体系,并拆解为15个细分赛道,再逐一剖析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让你从此掌握医疗投资方法,对各个赛道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抓紧机会学习哟。

尽管近期因为疫情反复,使得用户“万物到家”的电商模式心智再次得到强化;尽管电商的渗透率因为各种创新电商的出现不断增加,目前除了传统的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搜索电商,还崛起了以抖音、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更出现了以美团、拼多多为代表的社区团购电商;尽管很多线下实体店受到电商、疫情的冲击纷纷倒闭。

但所长始终坚信,未来线下的门店、线下零售的业态是不会消失的,它始终会存在,最后与电商达成某种平衡。

毕竟,消费者很多时候买东西,不仅仅是为了买东西,还为了购买过程的体验,不然,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现在山姆会员店等商超会这么火爆,消费者宁愿开上好半天的车,排好半天的队,去这些开在郊区的会员店买东西。其次,还有一些东西天然就适合线下购买,那些对实效性、体验感要求高的商品,它的在线化渗透率就是不高。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2)

在未来,超市依旧会是很有未来的行业,只是核心在于,行业内会进行一轮洗牌,一些玩法可能会改变。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电商出现了这么多年,我国的超市行业整体规模虽然增长放缓,但仍处于正增长。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3)

一个规模高达三万亿且还在增长的行业,叠加头部集中的行业特性,其实未来国内还是有希望出现类似海外沃尔玛那样的大商超,只不过,中间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所以,即便永辉之类的超市去年受社区团购等冲击亏出了天际,所长也依然坚持追踪他;虽然他目前依然还看不到反转的迹象,但却可以通过他来窥探行业的动态,说不定哪一天,反转就出现了。

巨亏背后有曙光

2021年,可以说是永辉史上最难受的一年,全年实现营收910.62亿,同比减少2.29%,归母净利润-39.44亿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自然源于2020至2021年诸多互联网大佬纷纷下场做卖菜业务,不计成本地讨好用户,永辉等实体商超再家大业大,也干不赢那些永远不会缺钱的互联网巨头。

不过,历经一年多的无序竞争,绝大多数社区团购玩家已经或主动或被迫退出战场,现在只留下了美团、拼多多等几个头部玩家,而且这些玩家也已经不再像先前那样无底线烧钱,纷纷开始重视盈利。

可以说,对于商超而言,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去年还亏出天际的永辉,今年一季度盈利就大为改善,今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6.28亿,虽然还没达到2018年的水平,但比起之前2020、2021已经好了很多。

当然重点不在这里,如果仅仅是从亏钱变为少赚,所长也就没兴趣追踪他了。

所长之所以在他最艰难的时候,还饶有兴趣地研究他,一方面是前文所讲的,线下门店不会消失,最终必会与电商达成一个平衡;另一方面,线下零售行业属于典型的赢家通吃,非常讲究规模效应(看下图,近些年中国确实在上演大型商超头部集中的大戏);还有一点就是,永辉确实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4)

比如,虽然永辉去年的业绩极其惨烈,一年亏了近40个亿,但现金流还是正的。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5)

所长说过很多次,一家企业,利润可以是假的,利润为正、现金流为负的企业,大概率会死;但利润为负,现金流为正的企业,却一定死不了

核心原因就藏在下图里,永辉超市的运营能力以及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依旧很强。下游直接面对C端,所以几乎不存在什么应收帐款周转,而他的存货周转天数小于上游的应付账款周转,这使得他的现金循环为负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6)

虽然2021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但现金循环周期依然为负,仅次于2017年,存货周转也比2020、2019要强,到今年一季度时,存货周转天数又比去年一季度减少近3.5天,说明公司的运营效率是在逐步改善。

并且,所长本人非常喜欢永辉的永辉到家业务,基本上每隔一两天就会使用,平均单价在50-60元,有时候需要买的东西多单价就会冲到100-200元。每单价格看似不多,但由于频次高,累积一个月下来金额还是不菲。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7)

2021年,永辉实现线上销售额 131.3 亿,同比增长 25.6%,日均单量 43.7 万单,占总营收比达 14.42%

看来,不仅仅是所长对他的到家业务有“依赖性”,很多人都有。

甚至前不久,由于家附近的永辉超市要进行装修,所长一度担心,买东西怎么办。后来发现虚惊一场,并没有受到影响,这个永辉不能送,其他的永辉却可以送。在重庆,永辉超市的覆盖率还是蛮高的。

零售巨头仍值得追踪

在一众传统商超中,永辉是最积极拥抱新鲜事物的那一个,虽然,这中间交了很多学费,从最开始的永辉生活小店到超级物种、到永辉mini,没一样成功的。

不过好在,在一众对新零售的积极尝试中,前文讲的到家业务跑了出来,到家业务就是,当用户在网上下单后,系统会自动匹配就近的门店,然后安排骑手到店取货后送货上门,这个到家分为自有app和第三方平台,所长用的就是其自有app。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8)

短短四年时间,永辉的线上收入占比就实现了从2.4%到14.4%的飞跃,其中自营APP占比为55%左右。

永辉超市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腰斩再腰斩后永辉超市)(9)

这里还需要额外解释一下,其实很多我们C端消费者理所应当的日常生活,仔细想一想都并不那么“理所应当”。就比如超市到家业务,看似简单,骑手小哥去店里拿货然后配送到家,其实很困难,超市这么大,货物如此分散,我们自己去买东西都要逛半天,更何况一个骑手小哥是要同时送很多单的。

像永辉这种大商场,要想实现线上到家业务,就必须进行门店的重新改造,新增到家窗口,最好将门店变更为仓店一体化。如此,永辉的每一个线下门店既是对外销售商品的门店,也是一个到家业务的仓库。永辉在最近的会议纪要透露,公司目前超1000家门店,已有90%以上实现了仓店一体化改造。

在公司门店密度比较高的地方,比如福建福州、重庆以及四川,永辉的配送基本可以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当然啦,像门店没这么密集的地方如北京、上海,暂时就还做不到,不过这也侧面说明永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也确实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还在线下继续开店的超市,2021年,新开门店75 家,关店 14 家,即便在今年疫情如此反复的情况下,也计划新开店50家。

最后

体内有业务在不断增长,门店总体也还在扩张,供应链把控能力强带来极强的现金流,再叠加商超行业天生讲究规模效应往头部集中,种种迹象都表明永辉依然值得追踪。

不过,之所以所长说永辉值得追踪但并不说他反转有望,是基于另一个原因。

虽然不论国内外,线下大卖场都依旧会存在,但现在活得好的、活得滋润的商超,比如日本超市、Costco、山姆以及国内的盒马、Ole,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拥有很多独特的商品包括小众品牌和超市自有品牌,其他地方买不着。

盒马自有品牌的爆款商品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15%,对比一下,目前永辉的自有品牌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只有2.9%(2021年全年自有品牌实现营收26.5亿),而且,实话实说,永辉自有品牌的吸引力比起盒马等真的有点差。

其实,这考验的就是超市的选品能力,换句话说,这些活得比较滋润的国内外超市,都是买手制,超市挑出一批专有的队伍,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SKU。而国内传统商超更像是租货架,他们在选品上并不完全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而是坐等供应商找上门,哪家给的入场费高就卖哪家的货,卖不完也不要紧,还可以再把库存退给供应商。

所以,如果要想看到永辉彻底反转,需要密切跟踪两个情况,一是线上到家业务的推进,二是超市的选品是不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能更加贴近新时代。

最后,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价值事务所团队新鲜出炉的《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投资类书籍,完全基于投资新手的视角,专门挑新手必定会遇到的困惑进行内容展开。书里将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估值分析等,进行大量的精简,梳理成一个一个的分析框架,这样小白也可以很简单地跟着参照分析,就像练钢笔字时跟着描红一样。

小白看完书后,也可以学着自己做公司分析,而不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想要自己学会公司分析,学会做价值投资的朋友,一定要买一本好好学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