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简介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1)

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圈”,京津冀位于东北亚中国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 京津冀地区古为幽燕、燕赵,历元明清三朝八百余年本为一家,元属中书省、明为北直隶、清为直隶省。民国初北京为京兆,天津属直隶省。民国定都南京后,北京改为北平,与天津同属河北省。 京津冀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2)

天津

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

别名:津、沽等

行政区类别: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政府驻地:河西区友谊路30号

电话区号:022

邮政区码:300000

方言:天津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

著名景点:五大道、天津之眼、鼓楼、盘山、古文化街、大悲院、水上公园 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火车站: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天津北站

车牌代码:津

著名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市花/市树:月季、绒毛白蜡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3)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 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石家庄8地市。由于河北一共11地市,为了更好的衔接河北规划,新的京津冀规划涵盖河北省全部。即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石家庄11地市。目前京津冀明确了以“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核指首都核心功能,这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两城指北京、天津,三轴指通过京津、(北)京唐(山)秦(皇岛)、(北)京保(定)石(家庄)三个发展轴来带动周边发展,四区即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和中部核心功能区。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4)

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5)

天津: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6)

河北省: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天津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

发展壮大八大优势支柱产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中介),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商贸餐饮、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创意、会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服务外包)。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7)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8)

● 天津八大产业功能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成为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滨海化工区

包括大港三角地石化工业区、油田化工产业区和临港工业区的一部分。重点建设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渤海化工园、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等项目,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量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产品链,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滨海高新区

位于东丽区与塘沽区的交界处,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以科技研发转化为主体,聚集国内外资源和高端人才,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纳米及新材料和民航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成为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强、环境优美、机制灵活的国家级高新区。

滨海中心商务区

位于塘沽城区内,包括开发区商务区、响螺湾地区、于家堡地区、天碱和解放路地区等,规划面积10多平方公里,先期建设3至4平方公里。建设形成滨海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标志区。

海港物流区

包括天津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散货物流中心等,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形成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建设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

临空航空区

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民航大学、空港加工区、空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区等,面积约1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总装、航空运输、加工物流、民航科教、研发与产业化、商贸会展、航空设备维修和生态居住等,形成现代化生态型航空城。

海滨休闲旅游区

位于汉沽城区以南、京山铁路以东、经济开发区以北,陆域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国际游乐港等项目,成为特色突出的海滨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和黄金海岸。

临港产业区

围合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实现与临港工业区的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2035规划天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天津)(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