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乡土散文(乡土散文盼雪)(1)

雪,洁白无瑕,小若星辰,大似鹅毛,飘飘洒洒,无声无息,翩跹人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雅俗共存,尽显对雪的赞美。

冷得跺脚的冬天,少有人腹诽雪地来临,都喜言“瑞雪兆丰年”。在孩子们的眼里,雪来自神奇空寥的天上,是圣洁的精灵,迎接一场白雪,犹如经历一次漱心地洗礼,个中自有满满的乐趣。

五十多年前,“小雪”基本上按节气如期而至。冬至打开了九冬的门扉,小雪便是先遣的信使,它带着对来年农业的希冀,播种对大地纯洁的爱。那一颗颗小小的雪粒,体积小质量轻,淮安人称之为雪采。雪才刚落下乍看有点干结,没有六角形或是羽状的雪花那样飘逸,坠落地面也有点仓促,这种雪很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白色的面粉,孩子们见到雪采会稚声欢叫:“下干面喽!”是的,不一会儿,房上地上就会铺上薄薄的一层白干面似的积雪。

老家乡土散文(乡土散文盼雪)(2)

孩子们更喜欢大雪,漫天飞舞,落满棉帽、双肩,钻进脖颈。雪地上行走,鞋底下吱吱作响,似美妙的韵律,让人心里酥酥痒。堆雪人,打雪仗,摔个跟头是常有的事,随手掸掉沾在衣服上的雪继续打闹不停。雪地里,孩子们来回奔跑,欢呼雀跃,狗儿也会加入到欢快的气氛中来,摇头摆尾地跟在孩子们前后……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足印。孩子爱雪、盼雪是童心童趣所致。

淮安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四季分明,炎夏热哈哈,严冬冷咝咝。淮安这个地方的冬天,雪很少缺席,若某年不下雪,人们会感到缺憾和失落,也会有怨言的, 因为, 气候冷热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农谚道:“冬要冷,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难结。”1971年农历六月,正逢水稻分蘖发棵季节,太阳暴晒得水稻田的水发烫,人在树荫下扇扇仍大汗淋漓,一天下午,一场暴风骤雨浇凉了炽热的夏天,气温一直没上来,那年的水稻就减了产。

一般来说,夏季越热,冬季会越冷,冬天频繁的寒流遇到暖空气会孕育更多的雨雪。冰雪对祛除虫害、提高墒情很有益处,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

大雪洒落下来,农民就会笑脸迎接。是啊!一年忙到头,正好在雪季里安心地休养生息,筹备过年。每到大雪飘舞的时候,他们有的焐在被窝里抽旱烟,有的烧着干牛粪或稖头穰围着火盆烤火,妇女则在火盆旁捻线、纳鞋底;也有在家耐不住的,便拎一根木掍,带一条狗,冲进白茫茫的雪中,四下里寻找田边沟旁的兔子窝。雪天的兔子会蛰伏,饿的时候也得四处觅食,必定会在漫无边际的雪野里留下爪印,打雪兔的就循迹寻找雪地里的兔子窝。在雪野里扑哧扑哧地跑,身上虽冷,心里却热乎乎的,因为充满企盼,其实兔子很狡猾,打兔人空手而归是常有的事。

老家乡土散文(乡土散文盼雪)(3)

过去农人爱雪、盼雪就是祈望来年五谷丰登日子好过些。

现在人们盼雪却是另外一种心境,就如今年,淮安的首场雪如期而至,雪前寒流警报紧催家家防冻防寒、多添衣服,雪后树白地白路光滑,气温骤降至零下10度,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却生出了别样的生活情致——城乡住户,热气腾腾,火锅老酒,推杯换盏。今日淮人盼雪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在诗意般的雪世界里尽享生活的丰腴、温馨和惬意!


审阅:骆荣君

简评:时代不同,盼雪的心情不同,辛劳与享受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了正能量。

终审:严景新


作者:郭应昭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