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

毛泽东与毛岸英

1950年10月的一天,中南海菊香书屋外,毛泽东披着大衣来回踱步,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着重要的问题。

前几天,他和周恩来密谈关于朝鲜的战事,商量找谁挂帅出征?毛泽东问道:“谁敢横刀立马?”周恩来默契地接道:“唯我彭大将军!”

后来,当毛泽东问及彭德怀时,彭德怀快人快语:“如果非打不可,早打不如晚打!”

将军是找到了,只是这仗要怎么打,还是一个麻烦事。所以他今天设宴邀请彭德怀过来商议,也算是给他临别饯行。

很快,他就听到一阵脚步声,毛泽东抬眼看见儿子毛岸英带着一个人进来,眉眼逐渐舒展开来,热情地笑着迎上去,“老彭,就等你了,可以开饭了!”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2)

带兵前往朝鲜的彭德怀

彭德怀笑着向毛泽东问好,随即三人便进了屋,席间,毛泽东和彭德怀商量着打仗的事宜,而毛岸英在一旁认真地听着。

随即,毛泽东话题一转,指着一旁的儿子欣慰地对彭德怀说:“老彭啊,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非说要跟着你去打仗,一大早就把请战书给我交了上来,可你是司令员,这事还需要你的批准。”

彭德怀听了神情严肃起来,对毛岸英说:“战场上凶险着呢!飞机到处轰炸,你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不是非得上战场。”

毛岸英言语诚恳地对彭德怀说:“彭叔叔,你让我去吧,给我一个机会,我以前在苏联也当兵参加过作战。”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3)

正是彭德怀为难之际,毛泽东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老彭,就当我给孩子求个情,你就收下他吧,岸英的俄语、英语都不错,到了朝鲜,免不了要和美国人打交道,你可以让他担任翻译工作。”

“让他作为第一批志愿军战士,也正好到战场上历练历练。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彭德怀想了会儿,赞许地看着毛岸英,爽快地答应。

得到了彭德怀的点头,毛岸英心中很是激动。晚间躺在床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男儿郎有哪个不向往金戈铁马,血战沙场,报效国家。

今日总算得了机会,可以在战场上历练一番。但毛岸英想起了还在医院手术的妻子刘思齐,思量再三,还是决定先不告诉她。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4)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带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直奔朝鲜的战场上。

彭德怀加紧战略的部署,毛岸英也在后方紧张地开展工作安排。

但命运的无情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毛岸英也没有想到,死亡的镰刃会这么快就悬在自己的脖颈前。

1950年11月25日这天,意外突然来临,万里无云的天空上突然出现了数架轰炸机,没有丝毫预兆地就往大榆洞作战室附近投放了数枚炸弹,顷刻之间,这里变成一片火海。

而当时在作战室里值班的四名人员中,正有一位是毛岸英。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5)

朝鲜战场的油画作品

就在前一天,毛泽东还致电彭德怀,让他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而美军也在那段时间探查到,在隐秘的大榆洞附近发出的电报数量很多。

于是他们猜测,这里一定是个重要目标,指挥作战的领导或许就在这里,便立即派出轰炸机在附近轰炸。

当天早上凌晨四点,毛岸英还苦劝彭德怀先转移到矿洞隐蔽,剩下他们值班的四人在作战室的木板房里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轰战机突然出现,往木板房投放了炸弹。一切都快得让人来不及做反应。

而当时毛岸英和另一名志愿军同志站在离门较远的地方,因此在同伴着急的呼唤声中,他们还来不及往外跑去,就已经被数千度的燃烧弹所吞噬,壮烈牺牲在大火里。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6)

中国志愿军横渡鸭绿江

在矿洞里听到轰炸声的彭德怀,想到毛岸英和其他几名战士还没有转移,脸色苍白的正要冲出去,却被身边的工作人员紧紧地拽住。

终于捱到轰炸机飞走,他们回到木板房,那里早已经化成一片灰烬,两具烧焦的遗体中,彭德怀根据一块残缺的苏联手表,才辨别哪一具尸体是毛岸英同志。

彭德怀脑子有些发懵,就在一个月前,中南海的晚宴上,毛岸英还一脸诚恳地乞求自己:“彭叔叔,你就让我跟你一起去吧!你给我一个机会,我肯定会做的很好。”

而如今记忆还鲜活的仿若昨夕,故人却已经化为一具烧焦的尸体。

当天晚上,彭德怀坐在电报机前,神情凝重,斟酌着字句,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发给中央。

一封短短的电报,彭德怀却用了整整一地的废纸,最终用了一个小时才将毛岸英同志牺牲过程写了出来。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7)

刘思齐与毛岸英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此消息一出,让中央的工作人员都神情一肃,一股悲怆从心底油然而生。

主席的一生本就够苦,为了革命,几乎所有的亲人都慷慨就义,壮烈牺牲。而如今连疼爱的儿子也没能留住。

接到通知的周恩来,考虑到毛泽东同志最近身体状况不好,便决定将消息压了下来。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这样的大事,毛泽东迟早要知道的,最后中央商议决定,在毛泽东同志身体好转后,由周恩来将电报转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8)

1951年1月2日,周恩来在屋外犹豫再三,神色凝重的将走到主席身边,将电报交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见了周恩来过来,原本还亲切地笑着,但看到他沉重的脸色后,心中突然涌上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

后来根据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叶子龙在回忆录里所写,毛泽东手里拿着那一封电报,看得足足有四分钟,他将头埋得很深,似乎不愿意让别人看他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那一刻,他不再是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民领袖,只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普通父亲。

再抬起头的时候,毛泽东脸上没有泪水,只是眼圈红红地冲工作人员摆摆手,说:“战争么!难免会有人牺牲,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9)

周恩来与彭德怀

说完这话,毛主席想去点烟,但双手颤颤巍巍地怎么也点不着,等到烟点着后,毛泽东狠狠地吸了一口,但又很快把将烟捻灭,然后重新从怀里掏出一根烟,继续点。

那个时候,主席眼里的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可生忍着没有让它落下来。

屋子里沉默静寂了好久,毛泽东才拖着沙哑暗沉的声音说:“岸英的事情先瞒着思齐,别让她知道。”

他听到这样的消息,尚且难以接受,何况是岸英新婚没多久的妻子,刘思齐年纪轻轻,若是突闻噩耗,恐怕难以走出来。

晚间,工作人员都出去后,毛泽东忙完案前的工作,一个人站在窗前沉思。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0)

毛泽东与儿子毛岸英

这位老人直挺的背脊似乎被压弯了许多,人似乎也苍老了很多,毛泽东神情苍凉悲怆,这一次,他的泪水从深陷的眼窝里溢出来,老泪纵横。

他在想,几个月前,毛岸英还活生生地站在这院子里与他说着话,毛岸英说:“爸爸,我想去上战场,成为抗美援朝的第一批志愿军。”

当时毛泽东有些惊讶,但是又为儿子的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的精神而感到欣慰。他拍着儿子的肩膀,连连地说着好,并答应帮他向彭德怀说情。

可是没想到,再听到儿子的讯息时,竟然已经天人永隔。是他亲手把儿子送上了战场,他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任何人,更不能有半刻的悔恨。

他是和其他志愿军男儿一样,将鲜血洒在了疆场,为国捐躯,是无上光荣!

夜幕沉沉,寒风飒飒,毛泽东立在窗前吹着冷风,脸上已经冻得毫无血色,但仍没有半点动静。

其实毛泽东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亏欠儿子很多,年幼时不能陪在他的身边,岸英的童年过得比其他的儿童都要惨淡。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1)

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惨遭杀害,毛岸英亲眼看到妈妈死在自己的面前,幼小的他心里埋下了深深的阴影。

而当时的毛泽东在延安脱不开身,便只好托人照顾毛岸英兄弟。

只是后来出了些意外,两个孩子在上海失去了踪迹。

毛泽东心中焦急,唯恐两个孩子在外遭遇不测,便托人四处寻找和打听两个孩子的下落。

直到1936年夏天,董健吾才从一个挤满流浪儿的破庙里找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

孩子找到,毛泽东总算稍许的安心,但由于当时国内局势紧张,毛泽东让人将兄弟俩送往了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并托人给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送去一封信件。

接到父亲家书的毛岸英很是激动,将它藏在枕头下面,每次想念爸爸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看一看,那个时候,他是多么迫切希望能和自己的爸爸见面!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2)

杨开慧与两个儿子

一直以来,毛泽东都和儿子保持着书信联系,风雨不断。毛泽东很关心儿子的学习和进步,很多时候两人也会互相探讨和分析国内外的局势。

毛泽东对儿子的长进和成长感到惊喜又欣慰,但同时他不忘提醒毛岸英:“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

为了让儿子吸收更多的知识,毛泽东还亲自给儿子挑选了很多中国书籍,涉及哲学、经学、史学、文学,其中甚至还有武侠小说。拿到书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地阅读。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3)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两人合照

1946年1月7日,毛岸英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上,并如愿地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毛泽东。

那一天毛泽东高兴极了,本来身体有恙的他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似乎精神都变得格外好。晚间,父子两人坐在桌前,对饮了几杯,互相讲述着这些年各自经历的事情。

看着吃尽苦头却依然成长优秀的儿子,毛泽东心里欣慰极了,只是眼角有些湿润,满饮了一杯酒,语重心长地对毛岸英说道:“这些年爸爸不在身边,你们受苦了。”

毛岸英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但是他从来没有埋怨过爸爸。

夜已经很深,寒风还在肆意地呼啸,有工作人员路过主席的书房时,惊讶地看到毛泽东立在窗前,还没有休息。

想起今天周总理拿来的那一封电报,工作人员不忍地上前提醒主席,让他注意好身体,早点休息。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4)

毛岸英

这时才从回忆里幡然醒悟的毛泽东,擦了擦眼角湿润的泪水,关上了窗子,这才慢慢地踱步走向床边。

他本以为自己亏欠儿子的陪伴与关怀,这后半生都能够好好地偿还,却没有想到意外来得这么猝不及防。

他这一生都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父母、妻子、儿女,毛泽东感受到了一种无力的挫败感。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5)

本以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每逢佳节,他终于可以体验到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坐在桌前吃个团圆饭的幸福,却没想到再一次历经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毛泽东没有睡去,他走到桌前拿起了笔纸,给远在朝鲜的彭德怀,写下了一行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6)

周恩来远赴朝鲜凭吊毛岸英同志

第二日,远在朝鲜指挥作战的彭德怀,便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央的电报,那是毛泽东写给他的话。

“岸英是我的儿子,但他也是志愿军的一名战士。他生在中国,战斗在朝鲜,牺牲在朝鲜,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光荣,就让他留在朝鲜与牺牲的同志在一起吧。”

看完主席给自己的一席话后,那位横刀立马、战场杀敌的大将老泪纵横。

彭德怀朝向中国的方向神情肃穆、郑重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毛岸英的死曾给彭德怀带了很大的压力,他没有想到战争刚刚打响,便出现这样的岔漏。那几天他愧疚得寝食难安。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7)

毛岸英

而毛泽东并没有对他过多地指责和埋怨。这也让彭德怀心中对毛泽东十分感激,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赢这场仗。

逝者已往,生者坚强。

彭德怀在心中暗下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1953年7月,在经历五次战略性战役后,中国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作战指挥下,终于迫使敌军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8)

毛泽东与彭德怀

而毛岸英的妻子的刘思齐,还尚且被身边的人瞒着,没有告知她丈夫去世的事情。

直到刘思齐偶然看到了毛岸英一张照片,照片上毛岸英带着朝鲜人民军帽。那个时候,刘思齐才知道丈夫当初瞒着自己,原来是去了朝鲜参战。

刘思齐虽然担心丈夫的安危,但是也支持他的决定,便朝思暮想,日夜盼望着丈夫归家的一天。

终于,得到战士们回国消息后的刘思齐,穿戴整齐地去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从清晨到日落,人群熙熙攘攘,却没有一个身影是她熟悉的那个。

刘思齐很是着急,他连忙跑到毛泽东的跟前,询问毛岸英的下落:“爸爸,战士们都已经回来了,为什么不见岸英呀?”

当时屋里的工作人员都缄默了下来,就连毛泽东也将头深深地埋下。

看着众人这副神情,刘思齐心中产生了一个不好的预感。可是她不愿意去想这个可怕的结果。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19)

毛泽东全家照

然而当残酷的真相摆在眼前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

当工作人员还试图掩盖真相安慰刘思齐的时候,毛泽东摆了摆手,神情带着些沉痛,对刘思齐说出了真相。

那一刻,刘思齐仿佛感受到了五雷轰顶,她悲痛欲绝,嚎啕大哭。

看到这一幕,毛泽东心里很不好受,眼圈很快红了起来。工作人员十分不忍,安慰着刘思琪:“思琪快别哭了,岸英是主席的儿子,主席心里也不好受呀!”

毛泽东的大手握着刘思齐说:“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好孩子,别再难过了。我知道岸英最放不下的就是你。”

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毛泽东得知后写下一句话)(20)

刘思齐远赴朝鲜祭奠毛岸英

听到这,刘思齐又想起毛岸英走前的那一幕。那时候,她在医院里做阑尾炎手术,那几天岸英日日过来照顾她,并说了很多体己话。

临走时,毛岸英对刘思琪说,他要去执行一个任务,并让刘思齐安心养病。等他回来。

刘思齐虽是心中不舍,但也点头说好,只是心里安慰着自己毛岸英很快就能回来。

可万万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丈夫竟然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战场上。

在工作人员的安慰劝解下,毛泽东终于将刘思齐安顿好并送回了家。

晚间,毛泽东心里十分难受,无法咽下饭菜。他回到屋里打开珍藏的一个小皮箱,里面放着几件衬衣、袜子和军帽。

看着这些东西,倏然,毛泽东再次流下了滚烫的泪水,这些都是岸英生前穿过的衣物。

而如今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只能够睹物思人。

作为主席,他没有办法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悲伤与思念。只能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候,看着这些岸英留下的遗物,默默地流泪。

作为一个父亲,他何尝不悲痛欲绝。可是他的岸英再也回不来了。他甚至都不能远赴朝鲜,到他的墓碑前,看一眼!哪怕一眼!

那一晚毛泽东躺在床上,泪水打湿了枕头。

迷糊恍惚之际,他似乎又想起了1946年和儿子久别重逢那一晚。

那天晚上他心里高兴,就拉着儿子多说了几句话。

“岸英啊,这些年爸爸不在身边,你们受苦了!”

他还清楚地记得,儿子的泪水划过了脸颊,脸上的神情故作轻松,带着些骄傲的语气说。

“谁让我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