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富光简历(向着幸福大步朝前跑)(1)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金剑 龙世鑫 梁璟 郴州报道

每天清晨,雷富光是家里第一个迎接晨曦的人。推开家门在户外晨跑五公里,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跑步是对毅力的考验,可以对自己进行磨砺;在跑步的过程中,也可以对一天进行思考和规划。

除了身体在奔跑,思想也在奔跑。他的教育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跑出来的。

初心:教书育人

郴州市涌泉小学党总支书记雷富光来自农村,年幼时生活清苦。一天,老师来家访,母亲却从邻居家借来腊肉、鸡蛋招待老师。他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母亲说:“因为老师传授知识,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有出息。”从那时起,教书育人的初心就已经在他的心中萌芽。如果将他的教育生涯看成一条跑道,那时的他已经站在了这条跑道的起点。

也是从那时起,雷富光更加发愤努力学习,奋力奔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湘潭师院,向自己的梦想又迈进一步。从农村来到城市,他心怀感恩,是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打开了眼界。

1995年,雷富光从湘潭师院毕业。他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带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回归农村教育。在他看来,农村孩子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而自己从农村出来,更懂得农村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个担子扛在自己身上,带领更多农村孩子走出来。”他说。

这一干,就是十年。雷富光勤勤恳恳、做事踏实,也的确做出了成绩,还得到了上级的赏识。2003年,跑道上的一个岔道口出现在他面前:一条路是朝着初心继续深耕教育;一条路是政府部门任职开拓人生新方向。

雷富光站在这个岔道口,没用多久就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带着教书育人的初心,继续在教育跑道上奔跑。

使命:育幸福人

晨跑的路上,雷富光经常会遇到熟人。前不久,一位曾跟共事几年的退休老教师在路上追上他的步子。故人重逢,两个人便一起跑了一段,回忆起那段时光,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幸福”。

“幸福”也是涌泉小学的育人目标,用醒目的字体写在主教学楼的墙壁上。雷富光自2017年来到涌泉小学,更是将幸福的种子撒遍每一个角落,融入每个人的心里。

“学生的幸福,不是闲情逸致,而是自我价值的追求,就是要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幸福是一个比较虚的词,但雷富光将它很实在地表述出来。

他首先盯准了学校里的“差生”。有个学生他印象特别深,一年一期期中考试,语文才三十多分。一家访,才发现这个学生家里忙于生意,家境殷实,样样齐全,却唯独没有书柜。他细心跟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要多重视孩子,阅读有多重要。到了期末考试,这个学生果然考了九十多分。“这样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了收获的幸福,是可以影响他一生的。”雷富光说。

不仅如此,学校还建立了幸福社团,在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构建了兴趣特长类、知识拓展类和社会实践类等多门类自选课程体系共16个校本课程的社团组织。

目前,这些社团还在不断拓展中:建立校园电视台,学校里的大小新闻有了传播渠道,学生来当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成立合唱团,旨在“班班有歌声,人人会唱歌”,许多原本只是有兴趣的学生得到了专业的指导,成为有特长的孩子。

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就会有参与感,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认识,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不仅能获得成功,收获失败也是活动的意义。

“但是这种成就感,不只是胜利而已。还要学会承受失败,并从失败中走出来,那种成就感,是更高级的幸福。”雷富光认为,盲目地表扬和夸奖,那是虚假的成就感,那样感受到的幸福是不真实。

为了让这种幸福这真实地呈现,他还建议,学校的班级微信群就叫“幸福涌泉××班”,学生和教师每天在群里分享幸福的因子。雷富光也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叫“读论语,学做人”,群友都是学校里想和他一起读《论语》的学生,他们每天在群里分享《论语》心得。“读《论语》、学做人是一个长期修心的过程,也是道德意义上的长跑。有的学生毕业了,仍然坚持打卡,这本身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说。

天平:两端平衡

雷富光每天在行政管理和日常教学之间奔跑,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奔跑。

在他心中有两座天平:一座天平的两端,分别是“行政管理”和“教学日常”;另一座天平的两端,分别是“学校”和“家庭”。他随时会关注天平的倾斜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保持两端的平衡。

“我是党的干部,也是师生的校长。”雷富光担任学校书记以来,行政管理是无法忽略的工作,但他仍然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他认为,一线教学对党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党务工作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他认为两手都要抓。

一手抓行政管理:早上到学校,他会把全校62个班级都跑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制订一天的计划。他的计划详细而具体,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下午再到每个班级跑一遍,查看问题是否解决。“腿很勤,嘴很勤。”学校教师这样评价他。

一手抓教学工作:他到一线教学,专挑那些比较“薄弱”的班级。对于自己的教学班级,他坚持备好每一堂课,并制定微检测计划,即每堂课的问题当场解决,绝不能留在课后。这样一来,班级学习成绩不降反升。

“我是校长,也是父亲。”在学校和家庭的天平上,雷富光找到了平衡点,即这两者的界定必须十分清晰。在学校,完成学校里的事,学校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一样不落;在家里,好好做一个父亲,孩子今年高考,每一个阶段,他都从不缺席。如果发现学校工作确实比较多,他就会提早到校,但是下班一定要准时下班。

对于学校教职员工,雷富光同样如此要求他们。因为,这也是幸福的要素!也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工作才能心无旁骛地跑下去。

努力奔跑,步履不停。对于跑者而言,所有经历过的风景都被抛在身后,最美的风景永远都在前方。如果不是这次采访,雷富光很少总结自己的教育生涯。“总结是退休以后去做的事情。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奔跑,在教育的大道上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