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
《拆弹专家2》开场不到十秒,我飚出一句惊呼。
随后几分钟,持续高度紧张,瞠目结舌。
只因为——
眼前的画面太!炸!了!
中国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
占地85万平方米,连通海、陆、空,客运量和货运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它不仅是香港地标,亦是国际级枢纽。
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场所,发生任何意外,后果都不堪设想。
如果我说,它面临爆炸危机呢?
邱礼涛这个“疯子”,在《拆弹专家2》一开场,就引爆了核弹——你没看错,是核弹——让香港国际机场在巨响声中陷入漫天硝烟和一片火海,随着巨大的蘑菇云升起半空,整个赤鱲角人工岛都被核平……
还记得三年前《拆弹专家》里,邱礼涛“炸”掉了被视为香港的交通、经济动脉的红磡隧道。
当时就有人质疑:导演第一部就拍这么大场面,续集怎么办?
现在,答案来了——
《拆弹专家2》里,“炸机场”还只是“前菜”。
全片六场爆炸,场场惊魂。
“中心广场爆炸案”、“情侣绑架爆炸案”、“酒店爆炸案”……
直至世界上最小的核弹大卫·克罗炮出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除了机场,目标还有青马大桥——香港最重要的交通干道青屿干线的组成部分。
眼睁睁看着青马大桥被拦腰截断,冲击波震得海水喷射出几十米巨浪,火光与海浪交叠,震撼感官。
不得不说,“炸”这个字眼就是为《拆弹专家2》量身打造。
开头与结尾两场核弹爆炸戏,堪称年度大银幕名场面,甚至可以载入华语片史册。
这种全程高能燃爆的观感,已然征服了首批观影的观众。
豆瓣开分8.0,淘票票和猫眼开分9.4。
观众纷纷表示:剧情猜不到、从头到尾没掏手机、最后看得飙眼泪……
还有最简单粗暴表情达意的一句话:
“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
好看在哪?
单纯靠场面“炸”?
不够。
要我说,《拆弹专家2》最“炸”的不是炸弹,而是,拆弹的人。
如果放一般警匪片里,“拆弹专家”这样的人设呈现,必定是一腔正气一身傲骨,是公理正义的代言人。
但,邱礼涛没那么俗。
或者说,他有更大的野心。
“潘乘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这句台词,是对潘乘风(刘德华 饰)本人的诘问,亦是吊足胃口、需要观众亲自拆解的一道谜题。
五年前的潘乘风,是叱咤风云、前途光明的拆弹专家。
他会脱下防爆服裹住受害者以给对方安全感,会连案发现场的一只小猫也细心救助。
至交&战友董卓文(刘青云 饰)这样形容他:
“为了救人,命都不要。”
话里有赞赏,也有隐隐的担忧。
潘乘风专业素质过硬,乐于舍己为人,因此战功赫赫,救下很多人。
能感受到,他对“拆弹专家”的身份倍感骄傲。
被炸伤失去了一条腿之后,他比常人加倍努力,凭着坚强毅力和乐观心态把体能练到远超警队标准,只为再回一线,继续做拆弹专家。
然而,执着发展到极致就成了执念,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也渐渐激化性情中的自负。
随着重回一线的希望渺茫,潘乘风的心态日渐偏激,扭曲。
曾经的拆弹专家,竟然成了别人眼中的“定时炸弹”。
时间来到五年后。
潘乘风“自爆”的引线似乎已被点燃——
他无故出现在多个爆炸现场。
不断更换装束,形色可疑。
还被拍下运送炸弹、与安保人员对打的画面。
究竟是黑化,成为了反派组织的核心成员?
还是作为警方卧底,负责侦破国际大案?
失忆的潘乘风,面对死党董卓文和前女友庞玲(倪妮 饰)两套截然不同的说辞,陷入了迷茫。
他只能一边逃亡,一边查明真相。
观众也在导演精巧的叙事之下,坠入悬疑迷雾:
潘乘风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或者说,他将选择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
重重悬念,反转连连,没有看到结尾,根本猜不中答案。
《拆弹专家》里,邱礼涛就给出几场我意想不到的重头戏:
以为不会死的人,死了;以为不会炸的红磡隧道,炸了。
到了《拆弹专家2》,反类型的企图更明显,尤其潘乘风这个非典型英雄的设计,其心理状态和角色呈现的转换之复杂之丰富,极为大胆。
他呈现的是矛盾而饱满的人性,绝不能仅以“好人”和“坏人”去简单界定。
在混乱的情势中,他不断转变,一度踏进人性的灰色地带。
你看得见他的愤怒:
看得见他的脆弱:
也看得见他在被外界和内心双重挤压拉扯下的痛苦挣扎。
当他吼出那一句“我不是疯,我是痛”时,被逼到崩溃边缘的情绪顷刻倾泻,既疯又痛,很是扎心。
在真与假之间不断寻找自我的潘乘风,是晁盖也是宋江,是拆弹专家也是定时炸弹。
他的追寻和救赎,亦是“自我拆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庞玲的深爱,对警察手足的情义,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又不断与他心底的善良正义相呼应,最终汇成一个刺激又动人的结局。
可以说,潘乘风是近几年华语片中最具突破也可能最具争议的主人公。
他的魅力毋庸置疑。
刘德华在幕后特辑中坦承,角色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波动性很大,表演自然面临更高难度。
而事实证明,他贡献了极有深度和张力的表演,让人能够轻易共情。
先拿静态剧照来说——
潘乘风和庞玲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同框,光从眼神就能看出他的状态差别。
人人赞颂拆弹专家时期,他春风得意,高调自信。
失忆后从庞玲口中得知自己参与警方行动,迟疑和茫然中又流露一抹光彩。
看似陌生人,心中却依然有情,是对爱人的思念还是对同侪的关怀,这复杂情绪都化作眼中的隐忍试探。
华仔的帅,大家都说过太多次了。
30年前电影里“六亲不认的步伐”,现在还能火爆网络,人人争相模仿。
贾玲的隔空追星,也代表了一众迷妹的心情。
但我觉得他最帅的一点,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敬业态度和深不可测的实力。
潘乘风一体两面,三个维度。
乐观开朗,暴戾阴鸷,迷茫挣扎……不同时期的不同情绪充满感染力,贵在一个“真”字。
有一场戏,他目睹昔日战友伤痕累累却无法上前。
从镇定自若到强装平静,再到无比痛苦纠结,身体因为紧张而显得僵硬,一片昏暗中他的泪光直戳人心。
戏里潘乘风拆弹,戏外观众又何尝不是“拆”开他层层包裹的一颗心。
除了拆弹,刘德华在片中有大量难度颇高的动作场面。
因为角色一条腿是“义肢”,从生理层面为表演提升难度。
而刘德华一方面把动作戏做得很实:
近身搏斗拳拳到肉。
跳天桥、被车撞、一路狂奔,都亲身上阵,给足临场感。
另一方面,他也很注意细节。
右腿动作没有左腿灵敏,以及跑跳时的障碍和痛感都有鲜明体现。
在幕前幕后创作者的努力下,《拆弹专家2》呈现了最复杂的潘乘风,也是最好的刘德华。
对真实的追求与呈现,在影片各大场面和各个细节处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年拍《拆弹专家》,邱礼涛耗资1.8亿港币1:1还原红磡隧道,然后把它炸成废墟。
拍《拆弹专家2》,他采用更多实景拍摄,取景地囊括中环、旺角、机场地铁站、庙街等人流量巨大的地点。
一场街头追逐戏,潘乘风一路从天桥跑到密集楼房,各种攀爬、奔跑、闪躲,看起来紧张惊险。
调度上将环境利用到极致,就连他在花园街换装取帽的设计都是现实中最佳方案,挑不出刺。
为了拍出最具冲击力的爆炸场面,邱礼涛不仅祭出核弹大卫·克罗炮这个大杀器,还收集大量资料,研究数据,在实景微缩模型上反复试验炸弹的数量、位置,一遍遍模拟爆炸效果,极尽谨慎细致。
经过长达一年的后期制作,影片视觉效果逼真震撼,充分满足观众的感官刺激。
甚至有人说,香港被邱礼涛拍成了哥谭!
导演有多细心,对演员有多“狠”,举个例子——
从《拆弹专家》到《拆弹专家2》的三年中,现实里拆弹专家的服装已经更新换代。
因此,这次刘德华和刘青云穿的拆弹服也升级了,一套就重达40公斤!
包得紧紧的,不透气,穿脱都需要人帮忙。
在40℃的高温下拍摄,两人经常一穿就是一整天,浑身湿透,体力耗尽。
但只有真实,才能带来真情实感的感动和真枪实炮的震撼。
很高兴能在2020年末的大银幕上看到《拆弹专家2》。
它很炸,很爽,但又不止是一部爽片。
作为观众可以得到惊艳的视听享受,也能从角色身上找到可嚼的地方,感受导演的内在表达。
开场炸到结尾的一幕幕,让我看到了港片最为推崇的“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简直嗨爆了。
这个系列值得继续拍下去,也必须拍下去。
邱礼涛和刘德华唯一要考虑的就是——
第一部拆C-4炸药,第二部拆核弹,第三部还能拆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