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对火炮的定义,火炮是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电能等抛射弹丸,口径不小于20毫米的身管武器。当前火炮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如用途、结构、弹道与装填方式等。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榴弹炮与加农炮,就是按照弹道分类的。榴弹炮的弹道比较弯曲,加农炮的弹道比较平直。
加农炮的“加农”一词源于拉丁文Cannon,它的意思是“管子”,加农炮的特征就是炮管比较长、口径倍数比较大、炮弹初速比较大、射击仰角比较小(一般小于45度)。它的射击弹道比较平直低伸,主要以直瞄射击为主。坦克炮、高射炮、反坦克炮、舰炮、海岸炮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火炮均属于加农炮。加农炮的身管较长,弹道是直射的,射程远,但如果目标前面有障碍物时,炮弹会射到障碍物而打不到目标。加农炮的射程覆盖率较低,由于弹道低伸,装药分级太少,加农炮在有效射程内,很多地段都打不到。
从14世纪到20世纪期间,加农炮一直在火炮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各国基本都不再研发新的加农炮,逐步被榴弹炮、加榴炮取而代之。
榴弹炮的英文名是howitzer,它的特征刚刚和加农炮相反,榴弹炮炮管比较短、口径倍数比较小、炮弹初速比较低、射击仰角比较大(一般大于45度)。和加农炮的直来直往射击方式不同,榴弹炮的弹道比较弯曲,弹道呈抛物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抛物线弹道绕过障碍线打到目标,所以它比较适合打击那些隐藏在其他物体后面的目标。榴弹炮的射程覆盖率很大,主要原因是通过较高的射角和多级装药的灵活组合,火力可以覆盖最大射程内的大部分地段。
在二战以前,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分是很严格的,造成这些差别是因为炮管口径与炮身长度比例不同。加农炮通常膛压较高,炮管寿命很短,例如中国的59-1式130毫米加农炮的炮管寿命只有800发。而榴弹炮的膛压比较低,寿命就很长,例如54式122毫米榴弹炮,几千发都没问题。
随着技术、需求的发展,榴弹炮的炮管也在不断延长,最终使得它和加农炮的一些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西方国家后来均统一将它们划分为榴弹炮。
加农榴弹炮这一概念出自二战后的苏联,加榴炮顾名思义就是加农炮和榴弹炮的结合体,同时兼具两者的特征和优点。加榴炮的炮管较长,膛压较高,主要通过调整射击角度、发射药数量来控制弹道特性,来充当加农炮或榴弹炮。
例如要充当加农炮时,加农榴弹炮会采用大号装药、设置比较小的射击仰角,使得射击弹道平直低伸。要充当榴弹炮时,加农榴弹炮会采用小号装药、设置比较大的射击仰角,从而让弹道比较弯曲。
加榴炮的倍径接近于传统的加农炮,但装药号数比较多,可以像加农炮那样进行低仰角射击,也可以像榴弹炮那样进行大仰角射击。不过西方国家通过提高榴弹炮的身管长度,用榴弹炮直接取代了加农炮,所以不存在加农榴这个概念。实际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加农榴弹炮已经成为身管火炮中数量最多的成员,战后各国研发、装备的新型身管火炮大多数都是加农榴弹炮。只不过是受概念划分等因素影响,西方国家习惯将它们称为榴弹炮。
榴弹炮与加农炮之前的界限已越发模糊,通常不会严格加以区分。目前各国装备的身管火炮大多为加农榴弹炮,但基本以曲射,也就是间接瞄准为主,主要执行火力压制任务。到了近二三十年,西方国家确定了39倍和52倍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炮作为野战主力火炮,而我国也采用了52倍径的155火炮体制,这种155毫米火炮的膛压很高,炮管很长,通过弹道角度和分级药包的调节,可以灵活的在射程上发挥火力,兼具加农炮和榴弹炮的优势,实际上是一种加农榴弹炮。只是西方国家习惯称之为榴弹炮,而我军则称之为加榴炮。
中俄两国对身管火炮的划分则比较严谨细致,目前仍将身管火炮区分为加榴炮和榴弹炮,在命名时会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例如从05A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和PLZ0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两者的名字中,就可以区分出它们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