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写好作文的方法不胜枚举,这里不一一列举,我只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让其作文文采飞扬。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1)

多年来,高考作文实行等级评分标准。其中,“基础等级”的表达部分提出“语言流畅”的要求;“发展等级”所列四项,“有文采”为四项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在操作层面上,“语言流畅”与“有文采”似乎成了作文语言评价这把尺子的两头,“流畅”划归基础,基础之上的呢?较高的境界被认为是文采。作为写作的一种导向,有文采,始终是文章表达几近完美的恒在诉求。

作文语言是否有文采,具体表现为四条标准要求:

1.用词贴切。文章用词恰当、精练、形象。

2.句式灵活。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等。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

4.文句有表现力。文句含义深刻、有韵味。

学生的作文,连语言的基本要求都难以做到,也就无锤炼可言,在文采上,就特别地表现出一种不自信和少追求。文章形象干瘪,色彩单调,修辞缺失,词句呆板,由是导致了思想枯萎。

可以说,很多学生几乎是自动地放弃了语言的锤炼,他们以为作文应付一下就可以了,而实在不明白“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这个浅显的道理。

但丁说:“既然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最好的思想。”作文是为了表达写作者的思想,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篇好的作文,要表达好的思想,当然需要好的语言。既然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作文因其评价的特殊性,似乎更功利地渴望思想与文采的相互辉映。毫无疑问,思想与文采的互动性,其实早已深刻地反映在文学大师的写作实践里,他们的实践也就如星月般映耀,不管你愿意否,都要垂示了莘莘后学。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2)

语言的锤炼功夫,当然要体现在坚持不懈地实践语言的基本要求上。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1.准确。是用俭省的语言规范而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它是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语言魅力所在之一。一篇文章的优劣,不在于堆垒了多少华丽的辞藻,最关键的还是表情达意的精当、遣词造句的贴切。准确所要做的,就是语言的恰到好处,一如西子之美,增一分则过胖,减一分却太瘦。孔子说“辞达而已”,说的就是准确这个意思。历览古今名家名篇,用语准确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

2.简洁。是遣词造句乃至行文要做到简明扼要,删削可有可无的内容。它是语言成熟的一大标志,也是优秀语言的共性。语言的常见病是叙事的拖沓和议论的驳杂,正与简洁精神相背。行文应当用最经济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涵,以加大语言的信息量。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郑板桥也提倡“删繁就简三秋树”。简洁,就是在不害意的前提下,将文字减至不能再减。

3.流畅。是语言的无所滞碍,是语言条理性、生动性与节奏感的完美结合。流畅也是语言的基本要求。文从字顺,读来如行云流水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相反,磕磕绊绊,滞涩别扭的语言,使人如夜行山路,苦不堪言,当然是不能卒读。为力求流畅,一句实在改不好的话,要坚决舍弃,做到宁缺勿滥。语言流畅,通常被认为是遣词造句的流利与畅达,这只是表象,其本质是语言所呈现出来的唯美性。

4.生动。是对语言的更高要求,是语言富有文采的主要体现。恰当地运用各种语言表现手法,把话说得既明白无误,又极具艺术性和感染力,意味隽永,令人耳目一新。通常,生动与形象总是相提并论,不仅散文、小说少不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考场议论文的语言也可以写得富有色彩和灵性,让人回味。简言之,语言生动,应描绘形象,飞扬神采,显示个性,在创意中涂抹亮色。

语言的锤炼功夫,更以流畅、生动为义无反顾的追求。说到语言的流畅,作文教学常常是背文采而就语法的。病句固然要清除,但只做文句的疏通工作,就不是作文了,这很有舍本逐末的味道。说到语言的生动,考生写作往往是弃文采而缀词句的。行文当然要连贯,但只做语言的连接工作,也不是作文。道理摆在这里:文采全无,仅可达义,文章算是通了,但远离了文采飞扬的境界。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3)

那么,怎样教学生锤炼语言,进而妙笔生花舞文采呢?

1.语言积累。要提高书面的表达能力,先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孙犁)。作文的迫切任务在于积累语言,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建设好语言的仓库。

积累法一:名句采集法。含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以及诗词文的名句。

积累法二:好词好句归类法。在广泛阅读的同时收集词汇、经典语句,并以一定内容归类。

积累法三:片段背诵法。精选精彩片段背诵默写,以获得写作样板。

积累法四:习作试用法。尝试使用好的字词句造句为文。

2.语言达标。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顺”,即规范、准确、连贯能够做到这三点,才算语言通顺,也就实现了语言达标。用语不规范的三种表现:不合语法、生造词语、乱用方言。表达欠准确主要是语意不清,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写作对象的现象和本质。表达连贯,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衔接和照应。

3.语言升格。语言标准是“有文采”,具体表现为“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用词生动与内容丰富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没有生动的词语,就很难做到内容的丰富,这是浅显的作文道理。

我尝试教学生用下边这些方法让文章文采斐然。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4)

一、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无疑是使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善用修辞,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富,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佳作几乎都是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句式,可增强文章的美感指数和文化内涵,增强文章整体之美。排比句,给人以一泻千里的气势之美;对偶句,给人以音韵和谐的整齐之美;比喻句,给人以形象生动的真切之美;设问句,给人以回旋思考之美;反问句,给人以不容置疑的铿锵之美;比拟句,给人以鲜活灵动之美。

1.排比句。排比句式的修辞作用是有气势,内容充实,感情充沛。如:“若是铁,就该投入炽热的火海,锻造出一把锋利的剑;若是石,就该面对波浪的冲打,将自己磨割得棱角分明。若是蚌,就该经受痛苦的煎熬,孕育出一颗灿烂的珍珠。”

2.比喻句。比喻,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给甲事物作比。运用比喻可以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作文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就可以把事物描写得更生动,把道理讲得更形象深刻。如:“微笑的脸,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微笑的脸,是冬日的阳光,爱在左,同情在右,点燃信念的火把,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微笑的脸,是母亲温柔的手,挽起寂寞,抚平伤感,拭干无助的泪痕。”

3.反复。运用反复可以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如:“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披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4.反问句。反问句在议论文中使用频率很高,较好地运用反问句也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如:“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着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5)

二、巧妙使用名言,使文章光彩夺目

在作文中,假如你的文章恰当地引用了名言警句,就会使文章顿时生辉。

(一)巧妙使用名言的主要形式

1.直接引用。在作文中,直接引用相关名句,或对情境进行渲染或对话题和观点进行印证与证明,会使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增强作文文采。如:“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学生的原稿和修改稿对比。

2.灵活仿用

有许多优秀的诗词,对于不同的作文话题,却不能完全直接引用。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巧妙地仿用。在仿用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诗词本身便于仿用;

二是话题适合使用诗词;

三是仿写不要歪曲古代诗词;

四是所仿写的原诗句为多数读者所熟悉。

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究竟是李白坚定信念的表达,还是他报国无门悲伤至极时的自我安慰。我不是李白,我不知道。然而我却知道时下这句话极为流行。高考落榜生,高喊着这句名言跳楼自尽;无业青年,哼着这句话游手好闲;下岗工人,默念着这句话自暴自弃。我虽不知道李白的本意,但我深知,上述这群人视这句名言为珍宝,只不过是因为它变成了软弱、自卑、不求上进堂而皇之的挡箭牌。这看似表达自己内心充满自信的话,其实正映射出他们内心的绝望与空虚。他们高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而心中却深信:“天生我辈已无用,千载良机不复来”。我想,李白的不幸多半是环境造成的,可现在的那些人呢?他们的不幸也大都是环境、机遇所致吗?”

再如:“作业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上床睡去,又恐明日教训,严治似毒箭。无限凄凉情,真想离人间。手发软、身乏力、脑灌铅。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处。爹是望子成龙,娘是望女成凤,此事古难全。但愿天开眼,从此无作业。”“学习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作业本,字字皆辛苦。”

3.巧妙变用

通过裁剪、修改原诗文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它没有特别的标识符号。这种写法,要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围绕情境或话题,将其变化为另一种方式进行再现,或者保留这种形式,或在立意上更深一层或反其义而用之,这种写法,我们暂且称之为“变用”。

如:“当你背上行囊上路时,当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到白发披头的时候,站在人生的彼岸再回首,你会发现原来你所选择的是对的,而且通过彼岸的路是多条的。”“当岁月流逝与时光轮回都无处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的回目便是:诚信。”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6)

(二)灵活引用名言要注意的事项

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名言”,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引用的名句要主题切合,不能为引用而引用;

2.所引用应该是较为权威的话语,方可称得上名言;

3.在同一段落不宜太多太集中引用,尤其是不宜引用太长的话语,短文章更是要注意,否则,也可能给人以文章无主见,语意生涩之感;

4.引用话语与主体话语之间要注意过渡,否则文章往往会有思路不清晰的感觉。

(三)巧妙使用名言的几大好处:

引用、化用名句,能使文章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这既可以避免描述性语言的刻板平淡,又可以克服议论性语言的繁冗拖沓。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古今中外经典的诗句和言论,或名人轶事,既可见作者的思想含量、文化底蕴,更能看出作者的语言功底,是使文章有文采、有文化底蕴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是使文章语句具有意蕴,使文章富有“文采”。

二是使行文多姿多彩,在作文构思上显得“新巧”。

三是能够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和作文潜能,体现考生炼字、炼意的能力。

四是丰富文章的材料,从而拓展文章的意境。

五是能以最少的篇幅达到最大的内容,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所引用的诗句,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尤其是在议论文中,适当地引用诗歌,能成为极有力的论据,而且直接引用比叙述分析要简洁生动,真实可信,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7)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时,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

如以“命运”为话题:

1.名人 名事。

如:“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2.名人 名言 名德。

如:“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8)

四、幽默讽喻,寓庄于谐

表达过于严肃,不免给人沉重感、压抑感,来一点幽默,讲一点俏皮话,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人们常常说到“幽默语言”但说者对它的理解未必准确。什么才是真正幽默的语言?简单地说,它指的是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有趣,二是意味深长。即我们的作文语言既要有趣,又要有让人回味的东西。一味地有趣而毫无味道,这样的语言不是幽默,而是庸俗的诙谐或者滑稽。如:“升到高中后,我的成绩并没有随之上升,而是犹如‘熊市’暴跌,一落千丈。屋漏偏逢连夜雨,往日成绩不咋样的妹妹居然超过了我,时常在我耳边狂叫:‘哈哈哈,赶不上我了吧!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这下该我拽了。怎么样,一起找老妈要衣服去?要不,妹妹为你求求情,叫老妈买件地摊货给你?’唉,真是应了那句话,虎落平阳遭犬欺,好汉不提当年勇啊!”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9)

五、渗透哲理,提升品位

好文章总是思想深刻、思维活跃、语言有意蕴的。哲理是思想花园中中最美的“花苞”,它不像“花朵”那样芳香飘逸,而是含“芳”欲放。

有哲理的语言,往往话中有话,意外有意。例如,“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再如,“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

怎样写出有哲理性的语言呢?

1.可以巧用语序变化。如,“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单是为了吃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揽了瓷器活不等于就有金刚钻。”

2.可以变化语素。如,“自信是好的,痴信就过分了,就是刚愎自用,就是自以为是。”“帮忙是好事,有益他人和社会,帮闲可能就是坏事了,帮凶呢?”

关于文采的作文片段:云想衣裳花想容 (10)

当然,在强调文采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并不是我们的文章一定得用上以上所有的方法,能用时坚决“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

2.反对“唯文采”的倾向,为了文采而文采,不顾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题材实际,只注重语言的漂亮外壳,结果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要根据你作文的题材、主旨而定,要用得恰到好处,不留痕迹,自然而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