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孔子说:父母健在时,尽量不要到远方去,要去的话必须让父母知道去的地方。

行者以为:孔子这句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切之心。古时候交通通信极不方便,远行的话少则数十天,多则数年,书信传递又慢,父母年事已高,天有不测风云,故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在社会交通、通信越来越发达,远游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原意基本已经不适用了。但是从人性的角度看,这句话对现在来说仍然有新意,一者从父母的角度看,父母在,即便不会离开很长时间,也应在临行前到父母跟前去辞行,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和大致回来的时间,避免父母挂念,即便不能当面辞行,至少也要电话告知;二者从孩子的角度看,外出前要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联系方法,一旦有事情能及时告知,避免人生憾事。后人多只说“父母在,不远游”,其实孔子并非如此教条,只有要求“游必有方”而已。而且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是时间,现在社会已经完全不必考虑是否远游的问题,而是重点做好游必有方。

论语父母在不远游(行者读论语35)(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记得啊。每次生日一方面是喜悦,一方面是忧惧。

行者以为:父母之年可以解读为年龄,但更确切的应该是生日,要记得父母的生日,为父母祝寿,但是每逢父母寿辰,因父母健康长寿而欢喜,也为父母日渐苍老而伤心。孔子之言往往都是大实话,然而这种话我们读到的时候觉得很普通,仔细品一品觉得很有道理,想一想觉得自己也能说出来,但是最终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表达方式。行者读论语,唯此而已。

论语父母在不远游(行者读论语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