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的一举一动,总能反映出某种趋势或规律。

9月初,巴奴官微发布了一条苏州店开业的推文,说是以高标准、定制化打造,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全新升级。

表面上是门店模型的升级,实质上属于巴奴的战略升级。它的创新内核是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又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215

文 | 田果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1)

巴奴“新店型”面世

3个细节值得注意

1、整体变“红”,往质朴自然上靠拢

一眼看过去,场景是最直观的变化。相比传统门店,编织工艺应用得频次非常高,比如座位隔断、座位上的灯笼造型等,都和以前有所不同。

在硬装材质上,这次是用泥、沙、石组成的夯土墙,虽然看起来很斑驳,用官方的话来说,整体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惬意。此外,还多了些许陶瓷摆件。让餐见君想起了成都的园里火锅,打的都是空间概念。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2)

▲巴奴变“红”了,图源小红书

由于市场经济变化,现在大多火锅店都在走“省钱市井风”,巴奴这种厚重质朴的门店形象,倒是有些耐人寻味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员工的工装,之前是品牌的VI黄色,这次大多都换成了白色。连中秋礼盒设计也十分契合质朴的概念,里面有编织袋、辣椒花椒等原材料,品牌调性妥妥的。

2、餐/锅具升级,背后都有小心思

这次餐具有着明显变化,以前是简约的白、黑两色,几乎没有任何造型,现在采用的是陶土餐具,醇厚素雅,多以蓝色调为主,倒是觉得更像是自己在家用的餐具。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标志性的毛肚餐具,也换成了古铜色的鼎状餐具,除了器皿升级,摆盘也更加精致了。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3)

▲看起来更有品质感了

锅具更是有了大不同,和海底捞一样,巴奴也一直用的是方形锅具,菌汤在中间的小格子里,这次换上了精致的土铜台上锅,看起来涮菜更方便了。但也有网友反馈:辣锅吃的不过瘾。

餐见君还观察到,中间有个圆柱体,应该是用作吸取油烟。小红书上有顾客体验过后,说吃完身上一点味道都没有。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4)

▲图源于巴奴官微

3、运用高科技,点菜体验升级了

每张餐桌都配备了点餐机,可以和同行好友共享点菜,解决了点菜重复的尴尬,在显示屏上,菜品图片非常高清,也是个“活招牌”

同时,扫描盘签可追溯菜品加工过程,这波操作稳了。有网友说,在外面等位的时候可以预点餐。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5)

在科技的运用上,巴奴算是玩明白了。去年,就有网友发现店里出品台上的“毛肚出品标准检测系统”,屏上显示着供应链端的工厂和物流信息、到店后的产品标准化信息、管理人信息。

这次的菜品实时点击热榜,能让顾客看到哪些菜品卖得好,点得人多,告别选择困难症。像经典毛肚、内蒙草原羔羊、鲜鸭血这些,经常位居前列。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6)

餐见君发现,产品、价格与郑州其他门店相比,均无太大变化,大众点评上该店人均显示为168元左右。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7)

门店升级背后

实质上是巴奴战略升级

为什么要大动干戈得进行门店升级?

其实在8月份的CCFA新消费论坛上,巴奴创始人杜中兵的发言就略见端倪。

谈到品类品牌的发展,杜中兵认为还是要回到真实的场景,“未来,巴奴在产品主义的基础全面走向‘自然的美味’,未来的巴奴要为顾客创造自然的生活方式、自然的美味,全方位、立体化、内外一致的做自然的美味”。

仔细回想,他似乎也是按照这个思考做的:

21年前,巴奴摒弃火碱发制菜品,摒弃老油。研发推出没有添加剂的巴奴拽面,没有添加剂的茴香小油条、绣球菌、笨菠菜......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8)

第三代供应链提出的“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也能看出其决心。

当然除了产品自然的美味,在杜中兵个人抖音上,他直言,最好的服务就是不要装,能打动顾客,比较自然的,最好的环境也是比较简洁不复杂的,其实苏州店还没达到心理预期,但那个气质算是有了。

他说,接下来,以苏州中心店开始,做进一步的优化,再简洁,回到本真和自然上。

盘点发现,巴奴一直持续做升级,过去巴奴的战略口号有过“人好自然汤好”,有过“本色主义、健康本味”,有过“深入原产地、精选食材”,到“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

接下来,是否有新的slogan面世,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9)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10)

透过现象

浅谈几点餐饮趋势

从巴奴新的战略方向,餐见君浅谈下对餐饮人的启发。

1、食材上往“鲜”“本源”上挖掘

最早的火锅,起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就是吃毛肚、黄喉、鸭肠等新鲜涮品,因此出现了把店直接开在屠宰场附近的现象,这也是火锅最原始最天然的状态。

后来因为加盟连锁的需求,鲜成为制约因素,因此火锅食材逐渐走向冷冻,经过一轮工业化、标准化的碾压,火锅品牌开始拒绝整齐划一,向本源和正宗回归。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11)

某种意义上,鲜食材就等于天然的美味。其实这不是什么新概念,从小我们就被妈妈培养了吃“鲜”的习惯,现买现做,做的是最新鲜、天然的味道。

餐饮端似乎也嗅到了这个动向,昨天,豆捞坊潮汕牛肉火锅公众号,更名为豆捞坊鲜牛肉火锅,一来没了地域限制,二来突出了新鲜概念。只能说“虽迟但到”!

2、聚焦某个领域,筛选客群圈层

仔细分析疫情后逆势增长的品牌,会发现一些惊人的相似点:都是在聚焦某个领域内。这种“现象”从消费端很容易解释。

就是品质升级带来的一种消费者“圈层效应”:因为喜欢某一类产品形成一种圈层,这种圈层成为品牌商业力量核心。

譬如太二酸菜鱼,它的圈层是大量喜欢酸菜鱼的女性消费者;巴奴,它的圈层就是消费能力强,讲究品质的吃货精英;怂重庆火锅厂,它的圈层是热爱社交的潮流年轻客群......

锡伯杜战术(巴奴新店型面世)(12)

产品种类“多而全”品质又“太平庸”的品牌,势必不会占领顾客的心智,所以,这也倒逼一些餐饮经营者重新梳理产品策略,聚焦某些人群,并“做精做透”,这也是杜中兵一直挂在嘴边的“删删删”。

到底什么是餐饮的本质?有人说产品,有人说服务,也有人说食安。

餐饮的本质,或许就是想顾客之所想,以顾客为导向,然后回归到自然的面貌,产品新鲜、服务自然、环境放松

最后餐见君想说,对于巴奴的战略,实际上都是企业内部不断迭代的系统概念,外界并不能看清全貌,解读难免“盲人摸象”,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