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端午节吗?你知道端午节其实和屈原没啥关系吗?
很多人提起端午节,就会想到屈原这个历史大人物,是不是大家都以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所设立的节日呢?事实却并非如此,要知道端午节的诞生和屈原之前可是隔了长达700多年的历史长河。
专家们根据对古籍的研究和考证,得知了端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最开始是中国古代南方的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一个节日,在那时便有了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有吃粽子的饮食风俗,所以如今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也是为了祭拜龙图腾的活动,并不是如今所传的为了打捞屈原遗体,所以百姓们纷纷划着龙舟寻找,才有了赛龙舟活动。
也不是说人们害怕屈原的遗体受到破坏,往江里投粽子才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那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观测天象,发现在五月初五的日子龙星是既“得中”又“得正”,是有着大吉大利的含义的,所以人们也将这一天定为了端午节。
后来屈原投江自尽,让无数人都感慨这位伟人的爱国情怀,所以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便将屈原与端午节捆绑在了一起,也让屈原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言人。
虽然我们要知道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而诞生的,但确实是给端午节赋予了纪念屈原的意义。
除了屈原以外,端午节还有着纪念其他几位名人的传言,比如被吴王赐死的伍子胥,这也是一名著名的爱国人士,现在的苏州就还有着端午纪念伍子胥的传统。
再比如为父投江的一代孝女曹娥,也被纳入了端午节纪念的名单。
虽然他们都与水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因为屈原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所展现的大爱也更深切,所以屈原在端午节也就更为出名了。
与端午节挂钩的人物总是略显悲壮,都有着比较惨烈的结局,所以在端午时节我们经常听到的祝福语都是“端午安康”,那么“端午快乐”就是一个错误的叫法吗?
在古时,端午节所处的季节正是一个暑热的阶段,所以像害虫、五毒等滋长的就会尤为迅速,所以那时候的人们也经常称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或者是“五毒尽出”。为了能够更好地驱除这些毒物,所以人们在端午节便有了喝雄黄酒、在门口插上艾蒿、挂上五毒图等习俗,寓意是为了求得平安顺遂,驱除灾害,让接下来的暑热时期能够不再受到害虫和五毒的侵害。
除此以外,在民间还有着为小孩子挂上五彩绳,穿上虎头鞋,或者是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的习俗,这些也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无病无灾,健康长大。
因此端午节实则是带着美好的寓意存在的,所以说“端午快乐”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说“端午安康”也是可以的。
虽然在端午节,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屈原、伍子胥、曹娥这些比较悲壮的人物,认为在这个纪念他们的日子说“快乐”会有些许不合时宜。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明确端午节的起源与上述的人物并不相关,而且尽管如今的端午节赋予了纪念他们的一层含义,也并不代表着这个节日就只能为了纪念他们而存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看划龙舟、吃着粽子、再去找点艾蒿插门上,祝愿接下来的日子能够更顺利安康,也无疑是端午节的另一种趣味了。
如果让你说出端午节的几个别名,你能够说出来几个呢?要知道端午节可是当之无愧的别名之王,拥有着二十多个别名,那这些别名都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中国的节日基本上都有着别名,但是其中数端午节的别名是最多的,包括端五节、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菖蒲节、解棕节等多个名字。
下面我们来简要说一说其中几个别名的来历。
浴兰节:则是因为仲夏时分正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那时候的人们便经常将兰草用来汤浴,所以便也有了浴兰节之称。
女儿节:是因为在五月初一至初五的日子,出嫁的女儿都可以回到娘家,与父母一起挂艾叶等,就像还未出嫁一般,所以便称为女儿节。
解粽节:来源则是因为古人经常在端午节玩的一个游戏,古人吃粽子时会比较解下来的粽叶长度,长者便能够胜出。
菖蒲节:是因为古人在端午挂菖蒲的习俗得来的别名,古人认为端午会五毒尽出,所以会挂上菖蒲或者艾草来驱邪避毒。
其实全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端午节别称,也有着很多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习俗,虽然传说都不一定是真实的,端午到底应该怎么过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论,就像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一直都是端午节的热门话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在端午时节,祈求顺利安康的美好愿景和对屈原等伟人的真切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