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马说》中的开篇句子。伯乐和千里马,在现代已经被用到各行各业的比喻中,成为独具慧眼的老师和有才华、才能杰出的人的代名词。

而伯乐,在传说中,最早是指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名为伯乐,伯是一个姓氏。春秋时代,有一位叫孙阳的人,他善于鉴别马的优劣,名气越来越大,他对马的研究也越来越精通,人们都称呼他伯乐,逐渐地,人们都忘记了他的本名。据说,他把自己对马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叫《伯乐相马经》,这位孙阳就是人世间的第一位伯乐。

历史上伯乐的故事(第一位伯乐是谁)(1)

关于这位伯乐,有一个伯乐相马的故事。

有一年,楚王请伯乐帮他购买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就答应了,但是,寻访了很久,还来到了盛产名马的燕国,都没有找到。这天,伯乐在回程的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车慢慢往前走,这匹马瘦骨嶙峋,主人还不时地用马鞭催促着。

而伯乐一向对马都非常亲近,不由地加快脚步来到马车旁,此时,这匹马突然发出一声嘶鸣,那种桀骜不驯的马鸣声传进伯乐的耳中,伯乐定睛仔细一看,呀,这不是一匹普通的马,主人却让它去拉车。于是,伯乐对马车主人说,您的马不适合拉车呀,它适合在战场上奔跑驰骋。

主人却不屑地回答道:这匹瘦马拉车都不行,还上战场,别开玩笑了。伯乐就说买下这匹马,主人也很高兴地同意了。当伯乐牵着这匹瘦马来到楚国王宫前,告诉楚王这是一匹千里马,楚王一看,怀疑伯乐是不是搞错了,这样一匹瘦马,精神气都没有。

伯乐告诉楚王,请让马夫好好喂养和照料,很快您就看到这匹马的与众不同了。楚王也是将信将疑,吩咐马夫悉心照料,一段时间后,楚王再来看这匹马时,果然,以前的瘦马不见了,一匹精壮威武的骏马立于眼前。楚王跨马扬鞭,顿觉两耳生风,骏马长鸣一声,傲视群雄。

此时的楚王对伯乐更是由衷地敬佩了。这个故事逐渐演绎成伯乐相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