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车市竞争中的车(6大国际车市半年成绩单出炉)(1)

编前:

受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叠加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中国、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等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销量均出现同比下滑。除了中国市场小幅下滑,俄罗斯市场直接腰斩外,其他主要市场的汽车销量大多同比下滑一到两成。不过,印度市场是个例外,复苏势头不错。另外,虽然中国市场因疫情影响,上半年汽车产销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各主管部委采取了一系列畅通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措施,将疫情给产业链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及时推出了一系列稳汽车增长、促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目前车市总体恢复情况良好。整体来看,全球汽车行业复苏仍面临着多重挑战,供应链瓶颈问题或将持续到明年。

新一轮车市竞争中的车(6大国际车市半年成绩单出炉)(2)

美国

存经济衰退风险 市场供应仍吃紧

MarkLines市场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国新车销量为114.7万辆,同比下滑12%;今年上半年,美国新车累计销量为686.4万辆,同比下滑17.8%。另外今年1~6月,美国车市每月销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同比下滑。

从车企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除了特斯拉、极星等个别品牌实现增长外,绝大多数车企的美国销量都出现了下滑。例如,通用汽车同比降幅为17.8%,丰田下滑19%,福特下滑8%,Stellantis集团下滑15%,本田下滑40%。

由于芯片短缺和其他供应链问题扰乱生产,2022年美国汽车销量预计将进一步下滑,或创10年来新低。前不久,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将2022年美国新车销量预期下调至1440万辆。这也是考克斯今年第二次下调美国新车销量预期,最初预期是1600万辆。相比之下,在疫情暴发之前,从2015年到2019年,美国汽车年销量连续5年超过1700万辆。

美国汽车销量下滑,主要是受到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俄乌局势对供应链产生的连锁反应拖累。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车企的生产计划受到影响,使得新车库存紧张。目前,美国汽车经销商的库存水平只有大约25天,而在疫情暴发之前,美国汽车经销商的平均库存水平约为70天。

不过,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认为,销量下滑并不能反映当前美国车市的真实状况,因为就业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仍然强劲。但考克斯首席经济学者乔纳森·斯莫克也警告说,通货膨胀持续以及消费者信心下降可能会加大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事实上,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6月下旬的一次论坛上表示,美国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陷入经济衰退。

新一轮车市竞争中的车(6大国际车市半年成绩单出炉)(3)

欧洲

零部件瓶颈难破 高通胀拖累车市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德国6月新车注册量同比下滑18%,至22.5万辆;今年上半年,德国新车累计注册量为123万辆,同比下滑11%。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俄乌冲突和零部件短缺问题持续影响生产,使得新车供应有限。在所有汽车品牌中,只有少数几家实现了增长,大多出现下滑。

不止德国,整个欧洲车市都表现得比较疲软。今年上半年,法国新车注册量下滑了16%;同期,英国新车注册量为80.2万辆,同比下降12%。其中,6月英国新车注册量为14万辆,同比下滑24%,为1996年以来最差的月度表现。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SMMT)指出,英国汽车行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零部件供应遭遇持续挑战,从而限制了新车的供应。“半导体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导致的后果甚至比去年的疫情封锁还要严重。”该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说。另外,意大利6月销量同比下滑15%,西班牙6月销量同比下滑7.8%。

与中国一样,电动汽车一直是欧洲车市的一大亮点,也多次跑赢整体车市大盘,逆势增长。但从6月的销量数据来看,电动汽车也受到了供应短缺的影响。今年6月,英国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下滑4.8%,至3万辆;同期,法国电动汽车注册量也下滑了9.6%,至3.5万辆;德国纯电动汽车6月注册量同比下滑3.5%,插混车注册量同比下滑16%。

另外,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欧洲新车销量同比下滑12.5%,连续11个月下滑。今年1~5月,欧洲新车累计注册量约为453万辆,同比下跌13%。受通胀高企和销量不断下滑的影响,不少车企纷纷提高车辆售价,并优先生产利润更高的车型。

相比前几个月,近期,欧洲汽车业供应链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创纪录的通货膨胀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减弱,给欧洲汽车市场蒙上了阴影。LMC咨询公司此前表示,欧洲消费者信心比2020年初疫情刚刚暴发时还要低迷,将导致需求进一步收缩。

新一轮车市竞争中的车(6大国际车市半年成绩单出炉)(4)

日本

遭遇产能掣肘 销量12连降

根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JADA)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日本新车销量为208.6万辆,同比下滑15.4%,创下自2011年上半年(约191.9万辆)以来的最低水平。具体来看,今年1~6月,日本普通乘用车销量降至128.58万辆,同比减少16%;微型车销量降至约80万辆,同比减少15%。另外,今年6月,日本国内新车销量约为32.79万辆,同比下滑10%,连续12个月出现同比下滑。

生产方面,受零部件供应不畅、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不少日本车企频频减产,尤其是丰田多次发布减产停工消息。今年6月底,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铃木、斯巴鲁、大发8家日本主流的车企分别公布了5月日本国内生产数据,数据显示,上述8家车企的5月日本国内产量共计39.6万辆,同比下滑16%。其中,丰田、大发、马自达产量大减。丰田产量为14.4万辆,同比下滑28.5%,降幅是1月(同比下滑32.2%)以来最大。

实际上,在3月、4月上海疫情较为严重时,丰田在本土市场的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其日本工厂所需的不少零部件都来自中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今年1~5月,丰田在日本的产量同比下降15.7%,至106.5万辆;在日本的销量同比下降18%,至56.6万辆。其中,今年5月,丰田在日本的新车销量为8.65万辆,同比下滑9.4%,且为连续第9个月出现同比下跌。不仅仅是丰田,日本车企普遍遭遇产能掣肘,今年以来,本田、马自达、三菱、斯巴鲁、日产等车企也均遭遇过停产或减产困扰,且产能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销售端明显体现。

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看,目前,电动汽车在日本的占有率较低,混合动力汽车在日本更受欢迎。不过,日本政府去年提出了“到2035年,销售的新车100%将为电动化车辆”的目标,正在加大电动汽车扶持力度。当前,日本车企都在大力向电动化转型。

新一轮车市竞争中的车(6大国际车市半年成绩单出炉)(5)

印度

乘用车强势复苏 高通胀带来压力

印度汽车经销商联合会(FADA)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印度乘用车销量为26万辆,同比增长40%;商用车销量为67696辆,同比增长89%。鉴于FADA采用的财年制与自然年不一致,记者将FADA公布的今年1~6月的月销量逐一相加,结果显示,上半年印度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56万辆,较上年同期的131.4万辆增长19%;商用车累计销量为42万辆,同比增长46.5%。

从月度销量变化来看,印度汽车市场自4月开始全面恢复增长态势。其中,6月乘用车销量不仅出现同比增长,甚至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了27%;商用车也一样,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4%。“乘用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芯片短缺问题正在得到缓解。不过,新车提的交付期,尤其是紧凑型SUV乃至整个SUV细分领域的交付期依然较长。新车上市后的预订情况显示,市场需求旺盛。”FADA主席文克西·古拉迪表示,“商用车细分市场首次表现强势,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4%。巴士、轻型货车表现亮眼。”

具体到企业,玛鲁蒂铃木、塔塔、马恒达、现代、起亚、丰田等排名较为靠前。以6月印度乘用车市场为例,玛鲁蒂铃木的销量为10.7万辆,市场占有率41%;塔塔和现代均为3.7万辆,各占据14%的市场份额。另外,马恒达1.94万辆、起亚1.84万辆、丰田1.2万辆。也就是说,共有6家企业当月销量超过1万辆。

展望未来,古拉迪表示:“俄乌冲突使得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加大。印度央行行长在近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也指出,高通胀是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在过去几个月,几乎所有必需品的价格都在提高,给普通人的家庭预算带来压力,减少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此外,燃油成本升高,也会对入门级车型的销售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车辆的买家多为首次购车者。不过,随着芯片供应得到缓解,消费者的提车周期缩短,算是利好。”

新一轮车市竞争中的车(6大国际车市半年成绩单出炉)(6)

巴西

通货膨胀加剧 消费者信心受挫

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巴西汽车业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巴西汽车经销商联合会(Fenabrave)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巴西汽车销量为17.8万辆,同比下滑2.4%;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91.8万辆,同比下滑14.5%。

记者查询得知,今年1~5月,巴西汽车月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6.1%、22.8%、22.5%、15.9%、0.9%。可以看出,从5月开始,巴西汽车市场已经出现明显好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另外,今年上半年,巴西汽车累计出口24.62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6月出口量为4.73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41.2%。出口形势也有了明显好转。

至于生产方面,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巴西汽车产量约为109万辆,较2021年同期下跌5%。其中,轿车和轻型商用车产量为100.65万辆,同比下降5.4%;卡车产量为7.17万辆,同比下降4%;大客车产量为1.33万辆,同比增长29%。

Anfavea主席马尔西奥·德利马·莱特表示,今年上半年,巴西一些汽车厂家因零部件短缺停工停产,对该国汽车制造业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疫情进一步好转和汽车市场需求逐渐提升,巴西汽车生产复苏步伐有望加快,预计该国2022年全年汽车产量将达234万辆,同比增长4.1%。

据了解,因芯片短缺,今年4月18日~5月3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位于巴西的两座工厂暂停生产。大众位于巴西的圣贝尔纳多杜坎普工厂也因缺乏零部件,在停工数日后,决定在7月灵活调整生产,削减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

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市场,疫情暴发以来,巴西经济发展面临多重问题困扰。虽然巴西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但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巴西成为通货膨胀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巴西地理和统计研究局(IBGE)公布的数据,作为官方通货膨胀率的全国广义消费者价格指数(IPCA)6月环比增长0.67%。在过去12个月中,该指数已上涨12.04%。通货膨胀再加上疫情导致收入下滑,对巴西民众的购买力造成严重影响,汽车等大宗产品的消费受到冲击。

新一轮车市竞争中的车(6大国际车市半年成绩单出炉)(7)

俄罗斯

俄乌冲突重挫车市 短期内复苏无望

欧洲商业协会(AEB)汽车制造商委员会(AMC)近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同比大跌82%,至27761辆。可以说,俄乌冲突给俄罗斯汽车市场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自今年2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汽车销量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其中,3月销量为5.5万辆,同比下滑63%;4月销量为3.27万辆,同比下滑79%;5月销量为24268辆,同比暴跌84%。

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新车累计销量为37万辆,同比下滑57.5%。其中,除了五十铃和雪佛兰外,其他品牌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大批外资车企撤出俄罗斯或暂停在俄业务,销售主要依靠此前的库存支撑。俄罗斯汽车工业相对薄弱,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外资品牌瓜分。即使是俄罗斯最大的本土汽车品牌拉达,其母公司伏尔加汽车长期以来也由雷诺控制,直至今年5月雷诺才出于政治压力决定放弃伏尔加汽车。另外,俄罗斯汽车供应链严重依赖进口,只有三成左右配件在本地生产,其他都是进口配件,但外资零部件厂商纷纷停止了对俄罗斯的出口,再加上制裁带来的零部件运输难题,俄罗斯境内绝大部分汽车工厂不得不停产。目前,大部分汽车厂商都暂停了在俄罗斯的业务。今年5月,只有2个乘用车品牌在俄罗斯保持生产运营,包括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和俄罗斯Sollers集团旗下UAZ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不断上涨。今年6月,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累计销售6875辆,市场份额达到21%,创历史新高。

还有一些企业决定退出俄罗斯市场,雷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将其控股的伏尔加汽车的股份转让给了一家俄罗斯科学研究所,雷诺的莫斯科工厂则移交给当地政府。另外,就在今年6月底,法国米其林轮胎宣布,决定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其俄罗斯业务移交给当地管理。芬兰厂商诺记轮胎也宣布,将“有序退出”俄罗斯市场。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