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许光因病离世,时年84岁。去世前,许光将自己的所有积蓄捐了出来,用于发展新县的慈善事业。
许光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小时候因为战乱与许世友分离,直到成年后才再次相逢。后来,许光成为北海舰队的舰长,同时也是我国首批具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他在部队里表现出色,多次立功,未来的发展一片光明。但在这重要时刻,许世友却让他离开部队,回到家乡的小县城。
许光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回到新县,担任人民武装部队的参谋。许光回到家乡后的职务和待遇,与过去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不过许光没有怨言,在新县一待就是一辈子。
许世友为什么会在许光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要求他离开海军,回到家乡?许光回到家乡之后都做了什么?对于曾经的选择,许光后悔过吗?
一、与父重逢,成长为年轻军官1927年,许世友参加麻城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两年后,许世友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朱锡明生下了一个儿子“黑伢”,也就是许光。许光出生在湖北麻城的许家洼,如今这个地方属于河南新县田铺乡。
许光出生的时候,正值土地革命在全国掀起热潮,各地的有志之士都积极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许世友同样如此。
鄂豫皖根据地失守后,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地区,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许世友就此离开家乡,随着红军辗转各地。此时的许光还不到三岁,在还未懂事的年龄就被迫与父亲分离。
由于战乱时期,通讯来往并不方便,许世友逐渐与家里失去了联系。长久的失联,让许家人以为许世友已经牺牲了。许光的奶奶不想因此耽误儿媳朱锡明的人生,就让朱锡明改嫁他人,重新开始。于是,许光就跟在奶奶和姑姑身边长大。
虽然许光没有在许世友的身边长大,但是大别山地区的环境让许光早早地接触到了革命。7岁时,许光参加了儿童团,时常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有一颗爱国和报国之心。之后的十几年里,许光生活颠沛流离,常在危险中与敌人作斗争。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到关键时刻,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经过艰苦斗争,大别山地区顺利解放。此后,鄂豫军区成立,王树声受命出任鄂豫军区司令员。
王树声是许世友的战友,许光的奶奶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带着许光去找王树声,想要打听许世友的消息。王树声热情接待了他们,告诉他们许世友还好好地活着,而且还成为了山东军区的司令员。
在王树声的帮助下,许光终于与分离17年的父亲重逢。
彼时由于战乱,许光生活困苦,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可以说是半个文盲。许光经常使用的名字也是小名“黑伢”,或者“许大安”这个简单的名字。
名字往往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深切期望,具有特殊的寓意。许世友决定先给儿子改一个合适的名字,就拿来了“许光”和“许辉”两个名字,让他自己挑选。他选择了“许光”作为自己的名字,有光明磊落的含义。
许世友又问许光未来想干什么,有没有理想?许光看着许世友,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想当兵,和父亲一样报效祖国。”
许光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志向,许世友感到很欣慰。不过,此时解放战争已经到了后期,新中国就要成立,未来国家需要的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才。许世友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让许光回到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许世友的安排下,许光进入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后来,许光入伍参军,又分别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多所军校学习,成为建国后我国第一批具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学成之后,许光被分到北海舰队。在北海舰队的时候,许光从未向其他人透露过自己是许世友的儿子。他学习努力,训练刻苦,希望靠自己做出一番事业。
在海防巡逻、重大演习等战备训练中,许光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多次立功,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和关注。抛去许世友长子的光环,许光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成为了北海舰队首批舰长之一。
二、离开部队,返乡完成父亲心愿许光成为舰长后,也不过三十多岁。展望未来,他在部队将会有着光明的前途。但在这时,他的父亲许世友却遇上了一个难题。
许世友从走上革命道路后,常年在外奔波,很少有机会回到老家,照顾和孝敬母亲。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身居高位,事务仍然繁忙,只能把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方便照应。但是他的母亲在乡下农村住习惯了,对城市里的生活很不适应,于是就又坚持回到了乡下。
如今,许世友的母亲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不如从前,长期居住在老家,许世友也不能及时了解到老人的近况。
为了母亲能够安享晚年,许世友决定让儿子许光回老家,代替自己尽孝,照顾老人。
事实上,除了许光之外,许世友还有六个儿女。为什么许世友没有让其他孩子回去照顾老人,而是选择了前途正好的许光呢?
其实是因为许世友其他六个子女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如果让他们到乡下去,估计不能很快地适应乡下的生活,也就很难周全地照顾许世友的母亲。而许光从小在老家的农村长大,熟悉乡间生活。而且,许光和奶奶一起生活了近20年,感情很深厚。
毫无疑问,许光是这些子女中最适合回去照顾老人的人选。
一边是敬爱的父亲和拉扯自己长大的奶奶,一边是自己一片光明的军事生涯。对许光来说,两者都很重要,难以取舍。但对于父亲的决定,许光最终没有反对。
许光临走之前,许世友摆家宴为他送行。席间许世友语重心长地对许光说:“你是我的好儿子,我现在军务繁忙,不能回家尽孝,只能由你代我回乡好好服侍你奶奶了。”
许光接受父亲的嘱托,离开自己待了十多年的海军部队,回到老家生活和工作,陪伴奶奶安度晚年。
许光回到老家新县,成为县武装部的一名普通参谋。与过去在海军相比,无论是职位还是工作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过,许光并不在意这些,他迅速适应了新的岗位。在工作之余,他尽可能多抽时间照顾奶奶。
许光的工作是在县里,奶奶住在农村的家里,不愿意搬到县城,许光就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不怕辛苦,也不嫌麻烦。许光常常亲手给奶奶洗衣做饭,把奶奶照顾得妥妥当当,没有辜负许世友的期待。
可是,老人终究是年事已高,在许光回去半年之后,94岁的奶奶还是离开了。许光非常难过,他这个消息告诉许世友。此时的许世友远在千里之外,军务在身,无暇顾及家里的事情,嘱咐许光妥善处理老人的后事。
许光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工作,主要是为了完成许世友的心愿。在料理完奶奶的后事后,许光也算是暂时了却了许世友的心愿。于是,许世友问许光,还想不想回到海军?
在奶奶离世的这段时间里,许光的伯母也去世了,伯父又年老无子,没人照顾。许光的母亲在改嫁之后,生活也过得不太好。许光希望留下来照顾他们,为他们养老送终,因而放弃了回部队的机会。
许光回到新县的十多年间,先后送走了奶奶、母亲等多位亲人,也照顾了十多位红军遗孀,陪伴他们度过人生最后的岁月。
三、扎根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奶奶过世之后,许光选择留在新县,一方面是为了照顾年迈的亲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为家乡未来的发展出一份力。
许光在新县任职期间,勤勤恳恳,克服一切困难,带领人民群众修路架线,抢险救灾。
1969年,在修建千斤乡159微波站时,由于山路崎岖,机械设备只能靠人工背上山,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许光亲自带着民工在山间往来,经过300多天的辛苦劳作,终于修成了微波站,新县与外界的电话沟通变得畅通无阻。后来,许光又带领民兵们把一根根的电线杆扛到山上,架成高压线路,使新县人民方便地用上了电。
1987年,新县发生特大洪水。许光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出现险情的乡镇。洪水来势汹汹,冲断了道路,许光乘坐的汽车不小心掉进一米多深的沟里。许光坐在副驾驶上,身受重伤,送到医院后昏迷了三天。
经过几天的抢救,许光终于脱离危险,不过伤势仍然严重,头上缝了几十针,牙齿磕掉了好几颗。病情刚刚好转,许光就匆忙赶往救灾前线,实地检查是否还有防灾漏洞。正是由于存在像许光这样负责任的干部领导,在这场特大洪水中,新县的水库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许光回到家乡后,时常通过书信与许世友联系,向许世友诉说自己的日常和家乡的发展。在写给许世友的信中,许光提到:“不能在军营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从实际的工作成果也能够看出来,许光一直用行动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切切实实地为家乡的发展做了很多事情。
其实,从60年代到80年代,许光在新县工作期间,也曾有过回到部队或者向上升迁的机会。但均被他婉拒了,他始终选择留在新县,为新县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工作之外,许光对乡亲们也非常照顾,不求回报。许光曾经偶遇一位妇女,这位妇女丈夫离世,她一个人养活五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许光听说之后,当即拿出80元给了她。
之后,许光连续9年资助这个家庭,每年都会给他们80—100元,极大地改善了这个家庭的境况。
四、廉洁奉公,一生坚守原则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许世友英勇善战,战功卓越,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许光作为许世友的长子,是货真价实的“高干子弟”,但许光一生艰苦朴素、行事低调。
无论是在军队训练期间,还是回到新县后,许光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享受过特殊待遇。
许光自己是如何做的,也就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女。许光有四个孩子,他们分别是许道昆、许道仑、许道江、许道海。许光常常教育他们:“我早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再戴!”
许道昆和许道仑在高中毕业之后,都选择当兵入伍。但许光从来没有利用自己和父亲许世友的关系,为他们行过方便,帮他们提干。两个人退伍之后,都回到了新县,成为县里的普通工作人员。
许光的小女儿许道海从信阳师院毕业后,想让许光找关系帮她留在信阳市里。许光听到后,严词拒绝了女儿的请求,还对女儿说:“县里不是很好嘛,我就一辈子都在县里。”最终,许道海回到新县做了一名教师。
2012年,许光被查出肺部有阴影。许道江特意请来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专家,给许光会诊。但却被许光拒绝了,许光认为专家应该经常到基层给老百姓看病,自己这个病在新县看看就好了,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
也正是因为这样,许光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病情恶化。之后,在几个子女的多次劝说下,许光才同意到广东军区武汉总医院就诊。不过许光仍然恪守自己的原则,不享受特殊待遇。
当时,许道江想让许光住在条件设施更好的一科病房,许光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坚持只住条件一般的二科病房。他表示自己是来治病的,不是来享受的。
二科病房的伙食标准中,国家有一定的补贴,病人只需要掏其中的一少部分钱。许光也坚决不用这项补贴,他早上和中午都只吃馒头,尽可能地为国家省钱。另外,许光还为自己制定了“三不”:不用进口药、不进行过度治疗、不给子女添麻烦。
而在知道自己患有肺癌,治疗费用颇为昂贵后,许光不愿继续在医院里待下去,想出院回家。他向众人表示:“我要回新县,新县有山有水,这里要花很多钱。我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那么多钱。”
就这样,许光近乎固执地守着自己的原则,一点特殊待遇都不要,尽管有些并不算是特殊待遇,他也对自己严格要求。
2013年1月,许光因病去世,享年84岁。在去世之前,许光就已经做好了决定,要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捐出来,共计20万元,用于发展新县的慈善和福利事业。
许光的一生,虽然不如他的父亲许世友一般战功赫赫、身居高位,但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原则,艰苦朴素,乐于奉献,为家乡的发展操劳了一辈子,同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值得尊敬。
参考资料
《许世友长子许光:深刻怀念敬爱的父亲》
《将门布衣——追记许世友将军长子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