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湾区创业项目(湾区观察如何打造企业品牌)(1)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底,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1月,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明确了要“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湾区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更需要企业的担当。作为一个新的国际化湾区,相较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美国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化影响力、能代表湾区的世界级品牌来支撑湾区在世界上的地位,否则打造的世界级湾区只能是海市蜃楼。

诚然,湾区内已经有如华为、中兴、格力、美的、大疆、优必选、比亚迪、平安、OPPO、恒大、腾讯、名创优品等一批优秀的企业。作为湾区企业的一员,我们不妨了解这些公司打造企业品牌的六脉神剑。

招式一:抢占品类前二、“咬合宣传”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品类,通常大家只能记住两个最牛的品牌。例如奔驰和宝马、肯德基和麦当劳、华为和中兴、格力和美的等。商业竞争中也有一个规律就是,第一和第二竞争,死掉的往往是第三、第四。

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成为品类中的前二,哪怕是建立一个比较细分的品类。之后这两个品牌可以进行“咬合宣传”,不断强化消费者认知。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店面经常开在一处,例如奔驰和宝马在宣传上经常“互动”。

招式二:好的产品会“说话”

不擅长做营销的公司,更好的方式是让产品“说话”。2015年,大疆无人机就频频登上头条,“入侵白宫”“汪峰求婚”等几起事件虽然不是大疆科技有意为之,但都因此带火了无人机。甚至在汪峰求婚事件后,BBC、美联社等外媒标题关键字都写成了“《卧虎藏龙》女明星接受无人机求婚”。

招式三:选对渠道、强化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年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品牌之争就因为加多宝在渠道上的充分准备而使得王老吉落得下风。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了“王老吉拼命打广告,但餐厅只卖加多宝”的情况。OPPO的成功也依赖于线下20多万实体店,包括自营体验店、专卖店、连锁家电手机卖场里的专柜以及小代理商。在用户心中建立起一种“无处不在”的感觉。

也有人选择用“高维打低维”的线上渠道抢占市场。在国内的蛋糕领域,幸福西饼的微信公号已经有千万粉丝,成为其营收来源的主要阵地,也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线上蛋糕第一”。

招式四:SPA模式、C2M模式,建立自有品牌

制造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形式的制造业垂直分工。而随着产业升级,制造业也在面临转型。日本出现了无印良品等SPA模式的代表,粤港澳地区更有机会借助原有的制造优势,建立自有品牌。例如名创优品,巧借SPA模式和C2M反向定制的模式,大幅降低产品价格,提升产品设计,抢占消费者心智。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谢京辉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目前,国内品牌大部分是“裸价”,价值非常低,生产要素中企业家才能、科技创新投入、绿色环保等体现不够充分,单一品牌难以形成品牌系列。

广东省品牌研究会会长、省社科院管理学研究员罗繁明也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落后国际三大湾区,主导产业仍以外向型生产加工为主,这也是大湾区品牌的短板。

事实上,品牌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也是决定了其在产业链当中的话语权。湾区企业不仅要强化内功,更要学会打造品牌的招式,方能立足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