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独臂刀》是邵氏的片子,但它的出现却跟嘉禾有关。

1967年,《独臂刀》上映,成为邵氏第一部票房破百万的电影,张彻由此晋升为“百万导演”,坐上邵氏的头把交椅,也捧红了王羽。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

邵氏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捧红的角儿就必须由谁用,外人不可以随便借用。

但王羽可不是什么服从管教的主儿,再加邵氏给他的薪水太少,王羽早就对邵逸夫不满。

正逢此时邹文怀与邵逸夫有了间隙,方逸华的独揽大权,让邹文怀在邵氏成了摆设,便有心另立门户。

与王羽商量后,一拍即合,王羽偷来邵氏合同,一把火烧毁,跟邵氏撇清关系便可以心无旁骛地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2)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3)

但邵逸夫可不是什么善茬,觉察到合同丢了,为防止人员流失默不声张,反而以加薪为由跟大家重新签订合同。

王羽不签则默认他是小偷,眼看邹文怀那里迟迟不见动静,王羽一人回到台湾组建电影公司,单方面宣布与邵氏解约。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4)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5)

王羽的出走让邵逸夫加快了清除邹文怀的脚步。

邹文怀争取主动,先行带着几个人建立嘉禾(胡金铨取得名字),实行与邵氏工厂制度截然不同的制片方式,没了邵氏这棵大树,嘉禾想要打响名头得依靠王羽。

于是请来《座头市》的主演,跟王羽合拍一部《独臂刀大战盲侠》,既是大IP的强强联手,又是新奇创意的耳目一新,指定大卖。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6)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7)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8)

王羽的出走同样让第一代张家班失去了头牌。

为了填补空缺,张彻转头去捧罗列,《铁手无情》大卖,可罗列因长相问题依旧不火。

张彻没了耐心,将剑眉星目的狄龙提拔为男主,开拍《死角》,可惜因尺度所限,狄龙未能火起来。

又让自己故人的儿子姜大卫摇身一变,从龙虎武师变成《游侠儿》男主,一经上映,姜大卫红透香江。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9)

随后张彻让姜大卫给狄龙作配,也让狄龙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当红演员。

两大小生在手,邵逸夫自然是踌躇满志,有实力与王羽正面掰掰手腕,并让其无还手之力。

而且《独臂刀》是邵氏的招牌,自然不能容忍嘉禾染指,一面以版权之名告嘉禾,一面让张彻开拍《新独臂刀》。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0)

为了对抗嘉禾,邵逸夫也不再抠抠搜搜,放开手脚让张彻大胆干。

所以在《新独臂刀》中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外景,以及邵氏老片中少见的远景。

毕竟以前的邵氏电影太过逼仄,都是在摄影棚内拍,难免小气局促,导致镜头的选择只能是中全景,没有大片质感。

而《新独臂刀》也没有辜负邵逸夫的“割肉”,139万的票房比《独臂刀大战盲侠》多了4万票房,稍压其一头。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1)

虽然《新独臂刀》是邵氏与嘉禾的斗气之作,但并非什么粗制滥造的狗尾续貂。

相较于《独臂刀》,《新独臂刀》在整体上都有了全面的提升,《独臂刀》的风格模仿剑戟片的痕迹比较重,所以在形式上很慢,动作设计也很简单。

而在《新独臂刀》里,张彻加快了写实的武打动作,并运用剪辑技巧,让人物的武功招式看起来快速凌厉、行云流水、变化多端。

不仅如此,张彻还“偷师”胡金铨,将胡金铨动作设计用到的蹦床移植到片中,让角色飞檐走壁的轻松更具观赏性,节奏也变得更快,符合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2)

此外,《新独臂刀》一改《独臂刀》单线叙事的薄弱,以姜大卫饰演的雷力,狄龙饰演的封俊杰为主,双线交错进行。

雷力被龙异之算计,与之比试落败,被迫自断右臂,从此退隐江湖,当一名店小二了此残生,也变得含蓄内敛,不苟言笑。

封俊杰是青年豪侠,侠肝义胆,在雷力不问江湖事之后,他取而代之,成了武林中赫赫有名的双刀侠客,热情开朗,谈笑风生。

一冷一热一相遇,便胜却人间无数,红颜知己的芭蕉也似乎成了阻碍他们设想一同金盆洗手后在太湖边务农的“电灯泡”,两人惺惺相惜,英雄侠义之情跃然于屏幕。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3)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4)

阴阳双男色的搭配优于《独臂刀》中王羽一人的阳刚之气。

这是张彻在人设上的改变,也令《新独臂刀》的故事再是金庸的《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融合,由像转成学。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5)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6)

之后的剧情又彰显张彻的不拘一格。

以往的传统武侠,无非四类,弘扬武学、光复门派、惩恶扬善、为国为民。

《独臂刀》便属于第三种,但《新独臂刀》一反常态,不追求什么正义或道义,只为报仇。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7)

《新独臂刀》中,江湖险恶、人心不古,不讲人情世故,只顾打打杀杀,没有武林规矩。

表面被尊称为大侠的龙异之,主持公道、侠士风范,暗地里却是人面兽心、阴奉阳违,满口仁义道德,手上沾满鲜血。

在这种风气下生存,不必被礼义廉耻所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是江湖法则,张彻在大侠们临死前或受伤时的慢镜头就是对此法的肯定。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8)

并用暴力美学来美化大侠们的杀戮,如片尾雷力的三刀流。

借浪漫主义颂扬君子之交,如封俊杰为唤醒雷力心中的精气神,只身赴宴,惨被腰斩,雷力为替封俊杰报仇,一人一刀屠一城。

邵氏经典狄龙和姜大卫的电影(邵氏对抗嘉禾王羽对决狄龙)(19)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新独臂刀》没有突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难。

转而注重江湖情义,为香港新派武侠开辟了一条新赛道,也让此后的徐克受益,不管繁文缛节,只为情义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