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内容来源:美篇APP,作者:轻盈

风靡全球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只闻其大名,却始终不曾读过。

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决定要认真的品读,欣赏这部被美国评为“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的引起青少年强烈共鸣的这部伟大巨作。

这是一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记叙。因为主人公霍尔顿正处于十六岁青春叛逆期,所以字里行间充满脏话:他妈的、混账东西、杂种、窝囊废等粗鄙不堪,甚至情节也是无聊透顶。就连麦家老师看过之后也会说: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作者塞林格把这个时期少年心中的愤怒和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生动。

溃烂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1)

文中写到霍尔经常想离家出走,远离尘嚣,过田园般的纯朴生活。由此可见,他厌恶这虚伪世界的一切一切,他想到了逃跑,到一个无人认识他的地方重新开始,甚至他还想到了装作哑巴。最终在妹妹菲比的“守望”下放弃了逃跑的计划,最终回了家。

读到这里,我心里挺难过的。为他,也为曾经的自己。曾经我也这么想过。这种心情我可以体会,对现实的无奈,对虚伪的厌恶,对自己的无能为力,也对前途的迷惘……

溃烂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2)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段话是本书的经典所在,也是霍尔顿藏在心里的美好理想。体现了他善良纯真的心灵。他只想做个麦田捕手,永远守护孩子们的童真,让他们不要向他一样堕落忧伤,在黑暗中挣扎,永远保持天真可爱,不要被虚伪所累。

真是个不求上进却又如此可爱的大男孩啊。

溃烂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3)

书中多次提到霍尔顿念念不忘的琴,还有他在宾馆叫妓女的事情,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中国人都是含蓄的,对“性”始终是保守的,所以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多的因为好奇和懵懂,才会有偷尝禁果的事件频频发生。

“性”是一个庞大的话题,而现在学校也开始注重对孩子“性”教育。我这里只想说,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对它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知道它的美好,是不可轻易尝试的。

溃烂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4)

经典语录: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3.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4.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在《朗读者》第七期里,曹文轩说: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是啊,生的喜悦、活的艰难、离别的怅然、死时的悲痛,一段一段的记忆片段构成了我们酸甜苦辣咸的人生。

溃烂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5)

我认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也可以理解为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期的告别,送走了幼稚纯真,迎来了青涩迷茫。对于这个未知的时期,他厌恶、迷茫,无法适应却不得不去接受现实的这么一个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以后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告别。告别青年跨入中年,进入婚姻生活,继而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辛苦中年期,后又到蹒跚的老年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学习进步适应的漫长阶段。

或许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不仅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多么糟糕,还告诉我们面对一个糟糕的世界,我们还能做什么选择。

不论一本书是脏话连篇还是具有哲理性,只要它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激励某一代人的成长;能够经受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在精神上能给予人们启发,具有社会价值,就是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