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一单元和第八单元的学习任务同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请从第一、第八单元的文章相关的古人中选择一位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他(或者是文章的内容)的认识和感受。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学生习作①】
致杜牧之先生——
悲古悯苍生
□易震东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一(13)班
尊敬的杜牧之先生:
您好。
我是来自千年后的一名中学生,看了您那篇场面宏伟却文字简洁的《阿房宫赋》,竟是又想笑又想哭,回望那阿房宫昙花一现的场景,又觉得那么可悲可叹,不由想写信与你探讨一下。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好夸张,可惜那巨大的房檐是否能为千千万万的百姓遮风挡雨呢?“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却未必能流到百姓的田头吧。
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那长桥,那歌台,那般繁华,又极显富裕,却只是表象,让天下人叹为观止,却住不下天下苦命的百姓——这不可笑吗?看似繁华盛世,实际上却是战火纷飞,百姓劳役压身,活得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据正史记载,那真是一段穷奢极欲的历史。正因如此,敬爱的牧之先生,看到您笔下的阿房宫如此繁华,后世的我才会觉得好笑啊。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曾几何时,“明星荧荧”般亮眼的阿房宫如一把烟灰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如今华夏大地上竟无留下它一丝一毫的痕迹。
是什么样的强大力量,能摧毁那样坚固的宫墙堡垒;是什么样的愤恨唾弃,能彻底淹没那样的繁荣奢华?
牧之先生,我站在后人的角度,想象着那虚实不知的景象,不免感到一种可悲。这巨大的落差,恰是上天的神看到也禁不住抱头痛哭吧?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想必牧之先生写下此篇时,想到那毫无理智的暴君,也是满怀气愤,悲至不可言吧。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历史无法改变,牧之先生感叹“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也大有同感。
站在历史长河边,看着那缥缈的前朝往事,看那些名士们纵使一心为国,不断发出警示,仍无法力挽狂澜,抵不住历史洪流如猛兽撕扯般将他们吞噬,我只感到一阵无力。
牧之先生之所以写下《阿房宫赋》,我大胆揣测,您应该也是茫然地遥望历史,一边在感叹中悲悯苍生,一边希望能被更多人听到您的叹息而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作出借鉴与改变吧?
写下此信,我正是想表达对您的所悲所叹的理解与认同。您字里行间所不能明说的,我想我也许懂了。
此致
敬礼
学生 易震东
【学生作文②】
致魏玄成先生——
只做诤臣,不做谀臣
□朱泳宁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一(13)班
尊敬的魏玄成先生:
您好!我是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在这里给您写信,聊表敬意。
我是在历史课本上第一次认识你的。盛唐之景,贞观之治,少不了一个作“鉴人之镜”的您。
后来,我学到《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浚源,十思九德,足见一代诤臣的诚恳与智慧。
让我感慨的是,您一生为人臣子,却只做诤臣,不做谀臣,只做天下人的臣子,而不是只做皇帝的私臣。
您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牢记了,广听人言,得民心;您说,“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初展“致化”的政治思想,太宗听了,建立起教化百姓的信心,为帝国稳固打下良基。
种种事迹,足可见您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和为人臣子的机智。
您立在历史上的身影,用“文贞”来形容的确再贴切不过。这更让我对您产生好奇。
查阅更多关于您的故事,我发现您的成长并不一帆风顺。
年少时,父亲去世,出家为道士的您依然刻苦读书。正是这段经历让您更能深感百姓疾苦,让您更能同情百姓、爱惜民力。您多次对太宗进行关爱民生的提醒,就可见您胸怀大志,希望能以儒家思想劝诫君主应明德慎罚,惟刑之恤,强调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
您的这些思想、言论,对后世一直都有不小的影响,也值得我学习与思考。
令我意外的是,历史上的你其实还十分可爱和有趣。
在《龙城录》里,您因为喜欢提建议,时常让皇帝下不了台。
有一天,太宗笑称您为“羊鼻公”,说没什么能让您轻易动心的东西。但他从侍臣口中得知您喜欢吃醋芹后,便在宴会中赐了您三杯醋芹。您食指大动,饭还没吃,就让盛菜的盘子见了底。
太宗因此笑话您,您却从容地说:“君主喜欢无为,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臣执作从事,就好这一口罢了。”让君王默然有感,叹息良久。
您的敢为敢言与率真,让我也不禁失笑,您果然是一代“直臣”,也是一代“诤臣”。而您也有幸在难行的“诤臣路”上遇到了难得的明君,这才开创了历史上的一段盛世。
人的一生难免经历坎坷波折,正如您所经历的,而我们就应该像您这样,始终不怨不悔,一身光明正气,胸怀天下,奋勇向前。这足以让千年后的我深深敬佩,向您学习,也向您致敬!
此致
谨祝福安
学生 朱泳宁
【教师点评】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都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但第一单元以“中华文明之光”为人文主题,第八单元以“责任与担当”为人文主题。
从《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文学典籍,到杜牧、王安石等古人的名篇,所选择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值得学生深入思考。
我布置的写作任务,目的正是想引导学生在学习完文章之后,再进行回顾和反思,以达到“思辨”的目的。
这几篇习作都比较优秀。
其中,易同学结合杜牧的《阿房宫赋》,在遥望历史、感觉可笑可悲的同时,去感受对当朝可叹却无力的杜牧的内心世界;朱同学写给魏徴的信中,除了结合《谏太宗十思疏》的内容,还引入他的生平以及史料记载,表达对魏徴一生坎坷波折却始终不悔不怨、一身光明的深深敬佩。
同学们能够从文本学习出发,结合各自的阅读和学习体会,以及史料的相关记载,通过书信的模式,写出各自的思考,很不错。
(广州市真光中学教师 钟翠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潘丽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