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到"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你知道他们究竟在写什么吗?
一、《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深刻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的头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对孤云,高飞对独去,尽对闲,实写看到的风景,一群鸟儿高飞着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一朵孤独的白云悠闲地慢慢飘离;虚写身边一些人事的变迁,往昔热闹的人都各忙各的,不见了踪影,个别孤独的人也如闲云野鹤般闲适隐居,"孤云"一词语出陶渊明"孤云独无依"句,借此映射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感,此两句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妙的自然画卷,还从侧面反映了身边一些人的远离。
面对鸟飞云去,诗人又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呢?"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我凝眸相视,彼此之间互不厌烦,以山喻人, "只有"两字更强调了对敬亭山的喜爱,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更折射出人的"无情"。
全诗看似孤独,却又表现出李白一以贯之的狂放潇洒,鸟也飞走了,云也飘远了,可那有什么关系,你看我不讨厌,我看你也不讨厌,能经得起时间验证的,只有敬亭山。
创作背景:
据传,李白对敬亭山可谓情意深厚,曾七上此山,期间他常与诗朋文友"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他用如花妙笔将宣城描绘为:"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他豪情勃发,心中激荡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动,他沉醉在"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的兴奋之中。不仅如此,李白还在敬亭山下盖起了住房,接来了子女共住以享天伦之乐。有诗为证:"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此时,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于是写下了这首《独坐敬亭山》的千古绝唱。
二、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由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很容易就联想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同样是面对自然山水,虽然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但语气中的那份旷达和自信却如出一辄,相同的政治境遇,同样的怀才不遇,却并没有让他们自我厌弃,相反他们都能在孤独、惆怅中保持着那份倔强,用足够的心力来自我欣赏。
辛弃疾,字幼安,号嫁轩,因坚决主张抗金,遭到当局主和派持久打压,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四十二岁时就闲居在家,凭借一支软毫,他把满腔爱国热情诉诸笔端,在文字上开辟了另一个天地,与苏轼并称"苏辛",因其二十二岁时曾飞骑闯入军营,活捉叛将,后聚集义军万余人投归南宋,因此被喻为"英雄中的诗人"。
这首词是他闲居在家时,为园中的景点"停云堂"写的《贺新郎》之一。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作者:辛弃疾
序: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译文:词人归隐的邑中各园亭,我都为它作了这首《贺新郎》,一天,独自坐在停云堂,水声山色都争着来讨我欢喜,想着这些山水都按惯例写了词,就写几句,大概模仿陶渊明思念亲友的情谊。(停云:陶渊明有《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意为久候朋友不至,一个人独饮解忧。)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上半阙:词人感慨自己年华渐老,知交零落,对世间万物早已看破,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欢喜,但看到青山便觉得妩媚可爱,料想青山见到他也是这样,想来自己的性情和面貌应该和青山都是相同的。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下半阙:词人一人独坐独饮,想起独饮的陶渊明及所做的《停云》诗,应该和自己此时的境况大致相同,而东晋江左这些人借醉酒求取清名,哪里真正理解酒的妙处。"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此句则抒发了词人抱负难以施展,空有满腹豪情却不被人赏识的遗憾,不遗憾我看不见古人,遗憾的是古人看不见我的狂放,真正了解的人,区区几人矣!
两首诗,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大自然,一个潇洒,一个旷达,这样的两个人,青山又怎能不把他们引为知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