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淑艳

来源:乐亭县民政局、乐亭文化研究会主编《乐亭百岁寿星》

乐亭县姜各庄西屯村血案(乐亭县姜各庄镇李庄村李晓明)(1)

俗话说:“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2010年旧历正月初四,乐亭县姜各庄镇沙崖李庄老人李晓明在子孙们及乡亲们的祝福下迎来了99岁寿辰(农村忌讳庆100岁寿诞)。老人出生于1911年6月23日,有4儿6女,现大女儿都80岁了。如今李晓明老人家已是五世同堂,百多位子孙后代在这天齐聚一堂,为老人庆祝99岁寿辰。

老人李晓明,又名李敬武,性格温和、老实忠厚,不爱说话。这天老人身着大红的唐装,红光满面,不时地招呼家中的来客,异常热情,酒席宴上,所有的人都争先恐后的端着酒杯向老人祝寿,因为老爷爷酒量有限,就由他的孙子代喝,谁喝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让老人开心。现在老人除了听力下降、背部有点驼、走路拄拐杖外,视力很好,意识非常清晰,更惊讶的是,这位99岁老人现在仍会自己打理生活和卫生。

老人的后辈说,老人胃口很好,一日三餐,很有规律,老人每顿一碗菜、半碗饭,他不挑食,家里人做什么他都爱吃。大儿子说现在生活好了,必须保证老人饮食有营养。二儿子说父亲在村民中口碑极好,到了近百岁,老人仍然闲不住,经常帮助做家务,扫扫抹抹,房前屋后清除杂草。大学毕业的孙子说爷爷最大的爱好就是下棋,家里人每天都会陪着老人玩几把。在老人寿辰当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前往老人家里,为老人送去满满的祝福。老人的房间里挤满了人,大家都想和老人一起照相,沾沾老人的喜气。“如今,老人能活到100岁,不但是子孙们的福,也是我们村子的福。”一位参加喜宴的乡亲说。

李晓明有着悲苦的童年,在他大姐24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扔下姐弟6人。母亲把泪水埋在心里,白天围着纺车纺线,晚上做针线活,艰难地维持着生计。由于家里穷,李晓明弟兄中行大,根本上不起学,母亲舍不得让他下地干活,便让他外出当学徒。

他20岁娶妻,妻子生下女儿李秀荣和儿子李贺起后病亡。李晓明又当爹又当娘,日子过得艰辛无比,但家徒四壁谁愿意嫁给他呢。后来还有一段自由恋爱的姻缘。有一天,李晓明到姜各庄集镇去赶集,回来的半路上遇到西屯村的姑娘赵志云,二人边走边拉话,李晓明诉说着家里的困境,赵志云也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早亡,寡母双目失明,只有自己和寡母相依为命。二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多岁,但同病相怜,越说越投机,最后约定终身:赵志云携带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续弦到李家。没有喧闹的婚礼,没有欢乐的吹奏,赵志云母女二人就来到了沙崖村李家。这时大女儿李秀荣6岁,儿子李贺起3岁,赵志云待他们如亲生,照料得无微不至;李晓明侍奉赵志云的老母细致周到直至寿终。这件事在当时当地曾传为家喻户晓的佳话。

1942年期间,正是日本鬼子猖狂侵华的年代。姜各庄街上就有一家挂牌的“仁记膏店”的大烟馆。日伪军声称并美之名日“戒毒所”,这个仁记膏店所谓的“戒毒所”其实就是昌黎县城日伪扶植操纵的汉奸李守仁在姜各庄开设的“仁”字号大烟馆。哪里是什么“戒毒所”,准确地说应叫介毒所。因为此所并非劝人戒毒,相反恰是诱导民众介入吸毒!它正是个吸毒、贩毒、坑人、害人的无底黑窑。李晓明是共产党打入在这店里的交通员,是这个店里8名伙计之一。他一边利用这个特殊的身份传递情报,一边将店里的情况汇报给我党,为我党及时拔掉这个膏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一手材料。

1943年夏天,我党工作人员开始公开活动,到姜各庄各村,住在老百姓家里,宣传我党我军的主张和各地的胜利消息,教唱革命歌曲等。在各村,以积极分子为主,根据群众觉悟高低,先后建立齐心会,凡是愿意、同情抗日的都可以参加,不论贫富、男女、老少,这样,组织一建立起来,首先削减了保长的各种权力,出头办事由齐心会会长说了算,保长在齐心会的领导下应付敌伪,齐心会代替抗日政府作一些工作,宣布抗日政府的政策法令等。李晓明由北沙崖村齐心会会长韩广新介绍,在村里任齐心会武装委员,负责村里的征军、征粮、做军鞋等工作。1944年各伪大乡被取消后,党的活动更公开化了,各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村政权,成立村政委员会,由正、副村长、民政委员、财粮委员、调解委员5人组成,每个成员都是民主选举产生的,都是拥护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日积极分子。北沙崖村成立了村公所,是共产党领导的的红色政权。同村的杨兆祥任村长,李晓明任副村长。

1944年由于工作突出,经杨兆祥、才福昌介绍,李晓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清楚地记得入党仪式是在村东边的一个大坟地里进行的。两位介绍人引导他面对党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来奋斗到底。从此他抗日更加积极,工作更加负责,在八路军扩军的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亲手将两个弟弟送上抗日的战场。他的二弟李尚武,抗日战争时期参军,转战南北解放后转业到地方,曾任在辽宁省南岭矿务局局长。三弟李孝武,又名李晓光,1945年参军后历任乐亭县大队2连党支部书记、冀东十四军分区机要科译电员等,后来任四川军区独立一团政治处主任、50军150师副政委。现在成都军区干休所安享晚年。

1946年,国民党军发动了全面内战,石春富(三座院王庄人)原本给日伪治安军当连长,摇身一变又当了国民党军昌黎保警常备队(伙会)大队长。国民党军21师进攻姜各庄时,他带队尾随而来,先后杀死了昌黎县武装部长翟海亭、区民政助理员李成德和姜各庄镇的村干部赵成全、汤耀先等人。白色恐怖笼罩着全镇。春天,国民党清乡大扫荡,李晓明闻讯迅速带领着村里的抗属人员逃走了,妻子赵淑云因二女儿只6个月大跑不动而被堵在家里。敌人追问她:“你丈夫呢?粮食藏在哪里?村里谁还是共产党员?”赵淑云抱着孩子蜷缩在炕角里,连声说:“我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一个伙会恶狠狠的说:“不说,就把你吊死在门框上!”她再三哀求:“不要吓着孩子,孩子他爹在外干什么从来不告诉我们。”伙会中有一个人心软了,说:“算了吧,共产党人是不会把事情让家人知道的。”就这样李晓明的妻子免遭了一场劫难。

然而李敬武并没有这样幸运。同年腊月,国民党伙会在一天清晨将全村包围开始挨家搜捕。由于站岗的民兵发现得早,干部们全跑光了,国民党扑了个空。李晓明带领群众在村东的大沙坨里猫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清早有人捎信儿说敌人走了,李晓明和村民陆续回到家里。结果狡猾的敌人杀了个回马枪,再次将全村包围得水泄不通,将机枪架在李晓明家的前后门口,把北沙崖村村长杨兆祥、妇联主任刘淑琴、村干部才允中连同李晓明在内17名党员干部全部抓捕无一幸免,被捕后押到姜各庄。敌人将李晓明绑在椅子上,拳打脚踢、压杠子、灌辣椒水、用炭火烧,敌人边打边审问:“还有谁为共产党做事?八路军的粮食布匹藏在哪里?”李晓明咬紧牙关一字不说。当时李晓明二婶的娘家是姜各庄街上的买卖人,颇有点势力,竭尽全力凑了点钱,偷偷买通了行刑人员。第二天行刑人员用木棒子拷打李晓明,几次高高举起,重重的落在地面砖上。不一会棒子断成两节只好停止。不一会只听有人告知说:别打了,有人都招了,粮食布匹全找到了。原来北沙崖周庄村长韩广新已经叛变投敌,不仅将北沙崖村的党员干部全部出卖,还带领着敌人将八路军埋藏的军用物资全部搜走了。在这种情况下,昌黎县第七区区政府的公安委员赵乃儒捎话说:为了保存党的有生力量,保住这17个人的性命,为了村政权不瘫痪,既然叛徒出卖了你们,就承认为共产党、八路军做事吧。就这样李晓明等17人就被放了出来。

1947年,经李晓明带头并动员全村(当时沙崖是行政村,包括李庄、周庄、东荒、庄头等村)李祥、王金文等青年参军达到一个新兵连。因与当时的区干部马洪财发生口角,他参军20多天后赌气跑回家。回村后担任村里的抗属主任,负责参军家属的生活生产,他起早贪黑,埋头苦干,照顾好全村军属的生活,为村里参军的八路军战士免除后顾之忧。可是后来区公所的组织委员马洪财却在西屯乡宣布:开除李晓明的党籍,原因就是当时被捕时档案里没有他的任何记载。同时被捕的杨兆祥、才允中、刘淑琴等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他当时知道马洪财公报私仇,但还是无条件的服从了组织决定,就这样,一个共产党员的党籍就不明不白的丢失了。后来赵乃儒曾给李晓明作证,证明当时李晓明不是叛变,不是叛徒。

解放后,李晓明历任北沙崖村的组织委员、信用社主任、沙崖大队的大队长等职务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他曾带领着民兵在1957年参加过苇厂村的抗洪抢险,带队修过北滦河围埝,1958年大跃进时带队开挖过马庄子至王庄子的滦河沟渠、修过二滦河的大钊湖,1959年带队出勤任三营营长修过邱庄水库等等。当年带着民兵在苇厂抗洪抢险时曾在水中泡了一天一夜码草袋子,双腿僵硬无法动弹,大家把他从水里拉上来时,他双腿哆嗦,嘴唇青紫说不出话来,大家七手八脚的用酒搓洗他的全身才有了知觉,至今仍留下老寒腿的毛病。

在李晓明任大队长期间,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虽然全家10多口人生活艰难,但是他仍然接济过无数村民度过难关,至今仍被人们记在心底。本村李老晕(李贺云的爹爹)、李全、周宝英等人都因没吃的找过他,李晓明总是把自家的口粮拿出来匀一些给他们。妻子总是念叨:“别人当干部都得好处,而咱们家却把粮食给别人,自家挨饿。”就是现在李全的女儿李文华(嫁到圈里村)见到李晓明的女儿们还说:“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李大爷(李晓明)的恩情,困难时期我们一家没有粮食吃,吃的都是他家的口粮啊。”中海滨的马秀峰姥爷,是从外地过来的,没有地也没有口粮,万般无奈找到了李晓明,他就把村边的一块荒地和一些树分给了他,使他有地盖了间小房安顿下来。像这样的接济困难户的事情举不胜举。

1964年“四清”运动中,老干部必须接受审查,他一个月后“下楼”,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也没有给什么处分和定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李庄大队成立了革委会,作为老干部必然要收到冲击。当时有一个文革闯将小青年看上了他的二女儿,几次求婚不成恼羞成怒,到董庄革委会控告李晓明是叛徒。结果1968年他突然接到董庄革委会的处理决定,被定性为叛徒,受管制达二年之久,这纯属泄私愤。1969年底,村里的政治指导员李学武当众宣布了董庄革委会的平反决定:撤销原来错误的决定,恢复名誉。后来,李晓明多次骑着自行车找各级组织要求恢复党籍,当时公安局的领导对他表示同情和道歉,但档案已经移交县委无法办理,县委的组织部也因为年久日长无据可查无法澄清,后来李晓明骑着自行车先后找到县民政局几次也无结果,因为老档案没有了,所以2011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李晓明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临终前还给子女们留下了言真意切的申诉材料。

李晓明从抗日战争一直持续到文革期间,亲身经历了风雨和生死的考验,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66年以后,他家的子女多,妻子体弱多病,生活比较困难。妻子1988年那年过早的离开人世,剩下李晓明独身20多年。老人平常生活清淡,从不挑食,不吃大鱼大肉。但老人脾气古怪,一辈子不窝边,自己说了算。他有10个儿女,不轮着住。他自己说:谁叫我我偏不去,谁撵我我偏不走。子女们虽然都有点怵他,但非常孝顺,抢着侍候老人。每每回想起以前,老人说记忆最深刻的是解放前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就是为了能让老婆孩子吃上一口热乎饭,每当麦收、秋收的时候,家里雇不起牛耕地,李晓明就和妻子亲自上阵,拉着犁耕地。绳子深深嵌到肉里,经常勒得血肉模糊。

经历过艰苦的岁月,李晓明老人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再看看现在的日子,想吃啥就能吃啥,每天换着样儿的吃,家里装上了电话,村里安了自来水,还修好了公路,出门就能坐上小汽车,这都多亏了国家的政策好啊!”说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老人感慨万千:“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现在的生活比蜜都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