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1)

唐高宗李治画像

李治,字为善,陇西成纪(今甘肃临洮县)人,为唐王朝第三任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9子、嫡3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唐太宗贞观二年(戊子,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史书载其: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

唐太宗贞观五年(辛卯,631年),4岁的李治被封为晋王。

唐太宗贞观七年(癸巳,633年),不至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开始由著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期间,其父唐太宗李世民曾问:“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李治回答:“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侍奉君王,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退居家中之时想的是劝谏君主过错,纠正其恶。”其父闻之大喜,道:“如果按此行事,你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

唐太宗贞观十年(丙申,636年)六月,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薨,时年9岁的李治悲毁哀思,不仅令左右为之动容,就连其父亦多次加以安慰,并且任为右武候大将军。然而,唐太宗晚年宠爱皇四子魏王李泰,以致皇太子李承乾与之发生储位之争。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年),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勾结,打算起兵逼宫。事情败露,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时值,唐太宗李世民欲立第4子李泰为储君,李泰亦许诺‘杀子传弟’,表示将来会将皇位传与胞弟晋王李治,并以汉王李元昌之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遂将此事告诉父亲,废太子李承乾亦坦承自己谋反是因李泰对太子之位有所图谋。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此举无疑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

同年四月初七,唐太宗李世民亲驾承天门,立16岁的李治为皇太子,此后每次上朝,常令其在旁,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亦让他参与议事,并且多次赞其才能。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甲辰,644年),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句丽。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乙巳,645年)三月,车驾行至定州,命太子李治留守。确定发兵日期之后,李治神色悲哀,整日涕泣,因而请求驿站飞马传递自己日常起居表章,以及边境情况,直至大军凯旋。

同年十二月,唐太宗车驾返回定州,身上却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亲自以口吮出毒脓,扶着车辇步行跟从多日。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己酉,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在位23年的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当月二十七日,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二十八日,李治返回京城。

同年六月初一,22岁的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并于次年改元‘永徽’。当月初十,诏令舅父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世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并以二人为辅政大臣。

七月初三,有司请求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别驾为长史、治礼郎为奉礼郎,以避名讳。唐高宗因为贞观之时,先帝‘世民’二字皆没避讳,遂不同意;有司又上奏:“先帝两个名字,在礼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讳;皇上既是单名,臣下不应指斥。”方听从。

八月,河东发生地震,晋州尤甚,压杀5000余人,唐高宗诏遣使者前往慰问,免去当地3年赋税。当月十八日,葬唐太宗李世民于昭陵。

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为司徒,前安州都督、吴王李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当月二十四日,赠梁国公房玄龄为太尉、申国公高士廉为司徒、蒋国公屈突通为左仆射,皆于太宗庙庭配祭。

这一年,才人武氏随众妃嫔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2)

禄东赞铜像(现存布达拉宫)

唐高宗永徽元年(庚配,650年)正月初六,唐高宗李治立太子妃王氏为皇后。次日,封长子陈王李忠为雍州牧。当月,洛阳人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命令斩之。时值,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政,唐高宗亦尊礼二人,故而百姓阜安,称有贞观遗风。

同年五月,吐蕃赞普弄讚卒,因其嫡子早亡,遂立孙子。然而,新赞普幼弱,政事皆由国相禄东赞处置。禄东赞性情明达严重,行兵有法,吐蕃所以强大。

九月,唐将领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至京师,唐高宗释之,拜为左武卫将军,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于是,突厥尽为封内之臣,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651年)正月,以黄门侍郎宇文节、中书侍郎柳奭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柳奭乃王皇后之舅。当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略可汗。

同年七月,沙钵略可汗入寇庭州,攻陷金岭城、蒲类县,杀略数千。唐高宗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发秦、成、岐、雍府兵30000,以及回纥50000骑,前往讨伐。

九月,废玉华宫为佛寺,更命九成宫为‘万年宫’。

十二月,处月朱邪孤注杀招慰使单道惠,与西突厥沙钵略可汗相结。

这一年,大食(阿拉伯帝国)遣使至长安朝贡,伊斯兰教自此传入中国。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3)

唐高宗永徽三年(壬子,652年)正月,吐谷浑、新罗、高丽、百济,并同遣使入贡。当月,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等大破处月朱邪孤注于牢山。朱邪孤注夜遁,梁建方遣副总管高德逸轻骑追之500余里,生擒朱邪孤注,斩首9000级。

同年七月,立皇子陈王李忠为太子,大赦天下。

十一月,弘化长公主自吐谷浑来朝。

这一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封建法典,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水平、风格以及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代表性法典。

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653年),房州刺史房遗爱(房玄龄的次子)、高阳公主(房遗爱之妻)、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附马都尉柴令武、巴陵公主(柴令武之妻)等密谋反叛,欲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事情败露。

同年二月初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被处死;李元景、巴陵公主、高阳公主赐以自尽;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发配辒州,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县公宇文节发配桂州,吴王李恪、江夏王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长孙无忌、褚遂良,或死或贬。自此,皇位重大威胁势力皆被铲除。

这一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卒,其子颉苾达度设号真珠叶护,始与沙钵罗可汗有隙,联合五弩失毕共击沙钵罗,大破之,斩首千余级。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4)

武氏画像

唐高宗永徽五年(甲寅,654年)正月,羌酋冻就内附,以其地置剑州。

同年闰四月,以处月部置金满州。当月,大雨,山水涨溢,冲玄武门,宿卫散走,右领军郎薛仁贵道:“安有宿卫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于是登门桄大呼以警宫内。唐高宗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寝殿,水溺卫士以及麟游居人,死者3000余人。

五月,唐高宗李治赴感业寺进香,见到武氏。早在李治还是太子之时,就与大自己4岁的武氏私通,于是密嘱其留发。时值,王皇后无子,萧淑妃有子亦有宠,思以间之,遂引武氏入宫。就这样,时年31岁的武氏再度入宫,屈意事奉王皇后,被封为昭仪。

六月,恒州大水,呼沱溢,漂溺5300家。当月,中书令柳奭以王皇后宠衰,内不自安,请求解除政事,罢为吏部尚书。

唐高宗永徽六年(乙卯,655年)正月,立皇子李泓为代王、李贤为潞王。时值,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北境,取33城,新罗王春秋遣使求援。

同年二月,唐高宗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击高丽。

五月,程名振等渡辽水,高丽见其兵少,开门渡贵端水逆战,结果大败,程名振杀获知千余人,焚其外郭以及村落而还。当月,以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六月,武昭仪诬王皇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厌胜,敕禁后母柳氏不得入宫。时值,唐因隋制,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唐高宗欲置宸妃,以武昭仪为之,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谏止。

七月,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就职行至扶风,岐州长史于承素希旨奏其泄漏禁中之语,复贬为荣州刺史。

八月,长安令裴行俭闻听将立武昭仪为皇后,以国家之祸必自此始,遂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议其事,结果裴行俭坐左迁西州都督府长史行俭。

九月,以卫尉卿许敬宗为礼部尚书。

十月,武昭仪诬王皇后、萧淑妃谋逆,废为庶人,囚于别院。

十一月,册封武昭仪为皇后。时值,太尉褚遂良力谏,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江)都督。当月,武皇后遣人各杖废后妃王氏、萧氏一百,断去手足,投酒瓮中,数日而死。于是,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

这一年,中书侍郎李义府依附武皇后,擢为参知政事。李义甫容貌恭温,而内阴险,时人称之‘笑中有刀’。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5)

许敬宗画像

唐高宗显庆元年(丙辰,656年)正月,以皇太子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皇后所生代王李泓为皇太子,年仅4岁。当月,大赦天下,改元‘显庆’。

同年二月,追赠已故的皇后之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

四月,矩州人谢无灵举兵反叛,黔州都督李子和讨平之。

九月,括州遭遇暴风,发生海溢,溺4000余家。

十一月,生羌酋长浪我利波等帅众内附,以其地置拓、栱二州。

唐高宗显庆二年(丁巳,657年)正月,分哥逻禄部置阴山、大漠二部督府。

同年二月,立皇子李显为周王。

三月,再以潭州都督褚遂良为桂州都督,又以李义府兼中书令。

七月,李义府与礼部尚书许敬宗,迎合武皇后之意,诬陷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桂州都督禇遂良谋反。

八月,坐贬韩瑗振州(今海南三亚)刺史、来济台州(今浙江临海)刺史、褚遂良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

十二月,左屯卫将军苏定方击西突厥,擒沙钵略可汗,于其地置濛池、崑陵二都护府。

当月,朝廷颁布《建东都诏》,宣称洛阳‘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遂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并如雍州。自此,唐朝正式实行两京制。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6)

薛仁贵画像

唐高宗显庆三年(戊午,658年)正月,左屯卫大将军杨胄,攻龟兹王国,立素稽为龟兹王。

同年五月,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旧安西复为西州都督府,镇高昌故地。

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400余级,捕虏百余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率众30000拒之,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2500级。

八月,播罗哀獠酋长多胡桑等率众内附。

十月,中书令李义府因为受宠,诸子孩抱者并列清贵,母、妻以及诸子、女婿,卖官鬻狱,其门如市,多树朋党,倾动朝野。中书令杜正伦与之有隙,二人讼于殿上,唐高宗以大臣不和,责备之。

十一月,贬杜正伦横州刺史,李义府普州刺史,遂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不久,杜正伦卒于横州。

这一年,爱州刺史褚遂良卒于任上。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7)

长孙无忌画像

唐高宗显庆四年(己未,659年)三月,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与真珠叶护战于双治,真珠叶护被斩。

同年四月,武皇后以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重赐而不助己,深怨之,令许敬宗诬长孙无忌之弟长孙铨、长孙恩,以及凉州刺史赵持满、王皇后舅柳奭等谋反。于是,唐高宗下诏削长孙忌太尉以及封邑,贬为扬州都督,安置黔州(今四川彭水),准许一品供给。

六月,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志》。

七月,许敬宗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再诬长孙无忌反状,至其被逼自缢而亡;遣使斩杀柳奭于象州,常州刺史长孙祥坐与长孙无忌通书,处以绞刑,长孙恩流放檀州。时值,褚遂良已卒,杀其子;郑州刺史韩瑗亦卒,剖其棺,籍没三家,近亲皆流放岭南为奴为婢。自此,唐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自作主张,政权却由武皇后把持。

八月,以普州刺史李义府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十月,皇太子李泓加元服,大赦天下。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8)

苏定方塑像

唐高宗显庆五年(庚申,660年)三月,武皇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妇人于内殿,班赐有差,诏以‘并州妇人年80以上者,皆版授郡君。’

当月,百济恃高丽之援,数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求救。唐高宗李治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10万往讨百济。

同年六月,出现日食。时值,房州刺史梁王李忠,年纪浸长,颇不自安,或私衣妇人服以备刺客,又数自古吉凶,咸告其事,于是废为庶人,迁徙黔州,囚于废太子李承乾故宅。

八月,因为吐谷浑归附朝廷,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之。

十月,唐高宗李治风疾头重,目不能视,百官奏事,均由武皇后裁决,权威日尊。

十一月,苏定方击百济,围其京都泗沘城(今朝鲜扶余)。百济王扶余义慈倾国出战,结果大败,出降,朝廷于其地置五都督府,派出唐军协同新罗军驻守。

唐高宗龙朔元年(辛酉,661年)三月,百济故将福信聚众据周留城,自日本迎立故王之子扶余丰,引兵围唐郎将刘仁愿于泗沘城。带方州刺史刘仁轨救至,百济解围而去。

同年四月,朝廷以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发35军,海陆共击高句丽,围其京都(朝鲜)平壤。

九月,徙潞王李贤为沛王,闻知王勃善属文,召为修撰。时值,诸王斗鸡,王勃戏为《檄周王鸡文》,唐高宗见之,怒道:“此乃交构之渐。”斥王勃出沛王府。

当月,高丽盖苏文遣其子男生以精兵数万守鸭绿水,诸军不得渡。契苾何力到达,正值冰冻河水,于是引众乘冰渡水,鼓噪而进,高丽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道30000级,余众悉不帮他,男生仅以身免。

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662年)正月,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

同年二月,朝廷改官名府名:以门下省为东台,侍中为左相;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为右相;尚书省为中台、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其余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并以义训更其名,职任如故。

当月,苏定方围平壤久不能克,解围而还。

三月,铁勒九姓屡侵边境,闻知唐兵将至,合众10余万以拒之,并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击之,战于天山,薛仁贵发三矢,杀3人,余皆下马请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时值,铁勒九姓大败而逃,唐军穷追至仙萼河(今色楞格河),遭遇大雪,方才引还,粮草皆尽,食马亦尽,人自相食,14000骑,比入塞,仅余800人。朝廷复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击之,铁勒九姓始降。

七月,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大破百济于熊津(今朝鲜锦江口)之东,拔真岘城。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9)

唐高宗龙朔三年(癸亥,663年)正月,以李义府为右相,仍知选事。

同年四月,李义府卖官之事,唐高宗颇有闻之,下诏将李义府除名,流放巂州,诸子以及女婿一并除名,流放庭州,朝野莫不称庆。当月,蓬莱宫含元殿建成,唐高宗移仗居之,更命故宫曰‘西内’,始御紫宸殿听政。

五月,吐蕃与吐谷浑互攻,各遣使上表论曲直。时值,吐谷浑之臣素和贵有罪,逃奔叶蕃,具言吐谷浑虚实。于是,吐蕃发兵击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可汗曷钵与弘化公鸡主率数千帐,弃国走依凉州,请求徙居内地。唐高宗以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屯凉、鄯二州,以备吐蕃。

六月二十六日,又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为吐谷浑之援。

九月,百济王扶余丰引入倭兵(日本人),屯驻周留城(今朝鲜韩山),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往援刘仁愿。刘仁轨统水军至白江口,欲会陆军,猝遇日军,4战俱捷,焚其舟400艘,海水皆赤,倭军遁走,扶余丰奔高句丽,立国681年的百济灭亡,朝廷遂留刘仁轨镇守。至此,朝鲜半岛仅余二国对峙,高句丽居北,新罗居南。

十月,唐高宗诏太子李泓每5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10)

上官仪画像

唐高宗麟德元年(甲子,664年)十月,早年武皇后尚能屈身忍辱,奉顾上意,故而唐高宗力排群议而立之。时值,武皇后得志,专作威福,唐高宗反受其制约,于是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命其草诏,准备废后。然而,左右奔告武后,唐高宗因为恐惧,反将责任全部推于上官仪。

十一月,上官仪下狱,与儿子长官庭芝皆死,籍没其家。自是唐高宗临朝视事,武皇后垂帘于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中外谓之‘二圣’。

这一年,高僧玄奘卒。

唐高宗麟德二年(乙丑,66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皇后率内外命妇,于东都出发,前往泰山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使节以及酋长。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11)

唐高宗乾封元年(丙寅,666年)正月,大赦天下,惟长流人不听还,李义府忧愤发病而卒。

同年五月,朝廷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俟期年尽废旧钱。当月,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卒,诸子互攻,其长子泉男生为次子泉男建所驱,遂向朝廷求救。

十二月,唐高宗遣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海陆两道击高句丽。

唐高宗乾封二年(丁卯,667年)正月,自行乾封泉宝钱,谷帛踊贵,商贾不行,诏以罢之。

同年二月,复以万年宫为九成宫。

八月,出现日食。

九月,唐高宗因为久病,遂命皇太子李泓监国。当月,唐军入高句丽,通事舍人元万顷作檄高句丽文,曰:‘不知守鸭绿江之险。’高句丽曰:‘谨闻命矣!’遂守鸭绿江,唐军不得渡,唐高宗闻之,流放元万顷于(广东)岭南。

唐高宗总章元年(戊辰,668年)三月,朝廷议明堂制度略定,大赦天下,并且改元。

同年九月,唐军陷高句丽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强渡鸭绿江,拔(朝鲜)平壤城,擒其王高藏以及大臣泉男建等以归,境内皆降,朝廷以其地置9都督府,分置42州,100县,并于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至此,立国705年的高句丽灭亡。

这一年,京师以及山东、江、淮大旱,民众饥顿。

唐高宗总章二年(己巳,669年)四月,高丽之民多离叛者,敕徙高丽38200户于江、淮之南,以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留其贫弱者,使守安东。

同年六月,出现日食。

九月,遭遇大风,发生海溢,漂流永嘉、安固6000余家。

唐高宗咸亨元年(庚午,670年)三月,朝廷因为久旱,大赦天下,并且改元。

同年四月,吐蕃大举攻唐,连陷西域18州(-692年),朝廷遣右卫大将军薛仁贵、左卫将军郭待封,统军攻之,大败而还。

六月,出现日食。

八月,关中大旱,谷物严重短缺,朝廷禁止酿酒。当月,吐蕃禄东赞卒,其3子钦陵、赞婆、悉多于勃论,皆有才略,将兵居外,邻国畏之。

九月,武皇后之母鲁国忠列夫人杨氏卒,敕文武九品以上以及外命妇,前往宅弟吊哭。时值,皇后以久旱,请求避位,没有准允。

十月,下诏官名皆复旧。

唐高宗咸亨二年(辛未,671年)十一月,出现日食。

唐高宗咸亨三年(辛未,672年)二月,吐谷浑畏惧吐蕃之强,东迁至安乐州(今宁夏中卫),其故地(今青海省)悉为吐蕃所有,吐谷浑汗国灭亡。

同年十一月,出现日食。

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673年)七月,婺州大水,溺死者5000人。

同年八月,唐高宗患上疟疾,遂令太子于延福殿受诸司启事。

唐高宗上元元年(甲戌,674年)三月,出现日食。

同年八月,朝廷下诏:尊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于是,天后提出12条建议:1.劝农桑,薄赋徭;2.免除三辅地区徭役;3.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4.南、北、中尚署都禁止制作没有实际用处的浮巧之物;5.减省各种工程费用以及百姓劳役负担;6.广开言路;7.堵塞谗言;8.王公以下皆习《老子》;9.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10.上元以前勋官,朝廷已给凭证之人,不复追查核实;11.京官八品以上的增加薪俸;12.官吏长期任职,才能高地位低的可以进阶升级。

九月,追复长孙晟、长孙无忌官爵,以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承袭赵公爵位,听凭长孙无忌丧归,陪葬昭陵。

唐高宗上元二年(乙亥,675年)三月,天后祀先蚕于邙山之阳,百官以及朝集使皆陪位。时值,唐高宗李治所患风眩愈加厉害,遂与大臣商议,欲以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劝谏:“陛下怎能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子孙而委任天后!”于是暂时停议。天后得知,遂引文学之士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祎之等,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凡千余卷。朝廷奏议以及百司表疏,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同年四月,太子李泓(天后所生长子)仁孝谦恭,见到萧良娣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原故,囚于内庭,年逾30不能嫁人,心生恻隐,奏请成婚,天后大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当月,太子李泓薨于合璧殿,谥曰‘孝敬皇帝’,葬入恭陵。然而,时人皆认为天后毒杀亲子。

六月,改立雍王李贤(天后所生次子)为皇太子。

唐高宗仪凤元年(丙子,676年)

唐高宗仪凤二年(丁丑,677年)四月,诏以河南、河北大旱,遣御史中丞崔㴵等分道存问赈给。

同年,新罗不耐朝廷统治朝鲜北部,屡攻唐军,诏以安东都护府自平壤迁至新城(辽宁),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第一次统一)。

唐高宗仪凤三年(戊寅,678年)正月,百官以及蛮夷酋长朝天后于光顺门。

同年四月,大赦天下,并且改元。

九月,因为吐蕃侵边不已,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战于青海上,结果大败;右卫大将军刘审礼深入,李敬玄不敢救,刘审礼遂为吐蕃所掳。

唐高宗调露元年(己卯,679年)二月,吐蕃赞普卒,其子器弩悉弄嗣位,年仅8岁。

同年六月,大赦天下,并且改元。

十月,文成公主遣其大臣论塞调傍前来告丧,并且请求和亲,唐高宗遣郎将宋令文前往吐蕃会赞普之葬。当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俱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24州酋长皆叛应之,众数10万,单于大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长史萧嗣业击之,结果大败。

十一月,因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与吐蕃联合,进逼安西。时值,波斯王卒,其子泥垣师正在长安,朝廷立为波斯王,并遣吏部侍郎裴行俭送其还归,乘机图谋西突厥。裴行俭过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佯为出猎,驰擒阿史那都支,留肃州刺史王翼于焉耆,筑碎叶城(今中亚托克马克)。

唐高宗永隆元年(庚辰,680年)三月,定襄道大总管裴行俭击东突厥,大破之于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杀虎山),阿史那泥熟匐可汗为其下所杀。

同年七月,吐蕃寇河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因功擢为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以河源冲要,加兵戌之,因为转输险远,广置戌70余所,开屯田5000余顷,岁收500余万石,由是战守有备。

八月,天后听信谗言,废皇太子李贤为庶民,再立自己所生第3子李哲为皇太子,并且改元,大赦天下。

十月,文成公主薨于吐蕃。

十一月,出现日食。

唐高宗开耀元年(辛巳,681年)正月,东突厥俟裴行俭军还,阿史那伏念复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连兵为寇。

同年五月,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黑齿常之在军7年,吐蕃深畏之,不敢犯边。

七月,天后所生的太平公主下嫁薛氏,自兴安门南至宣阳坊西,燎炬相属,夹路槐木多死。

闰七月,裴行俭再击突厥,擒阿史那伏念,斩于长安。

十月,出现日食。

十一月,徙故太子李贤于巴州。

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682年)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部落反叛,自称可汗,围弓月城。安西都护(中亚托克马克)王方翼击之,战于热海(今中亚伊赛克湖),流矢贯臂,抽刀截之,左右不知,遂大破之,擒其酋长300人,西突厥溃散。

同年四月,出现日食。

五月,东都霖雨,洛水溢,溺民居千余家。时值,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每斗400,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唐高宗永淳二年(癸未,683年)正月,唐高宗李治驾至奉天宫。

同年二月,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击却之,复寇妫州。

三月,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围单于都护府,执司马张行师,杀之。

十月,唐高宗再次驾幸奉天宫。当月,唐高宗因病诏命太子李显监国,以裴炎、刘景先、郭正一同东宫平章事,遂自奉天宫返回东都洛阳,病情越甚,宰相以下大臣皆不得晋见。

十二月,诏令改元‘弘道’,将要宣布赦免之书,唐高宗欲亲至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不能乘马,遂召百姓于殿前宣读赦免之书。当月二十七日晚,在位35年的唐高宗李治崩于东都贞观殿,享年56岁,遗诏:‘七日装入灵柩,皇太子于灵柩前即皇帝位;园陵制度,务以节俭;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兼取天后决断。’群臣为其上谥‘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唐中宗文明元年(甲申,684年)八月十一日,入葬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甲午,754年),改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12)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13)

唐高宗李治的功劳(唐高宗-李治)(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