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本文共949读大约4分钟
【人臣之行,有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三《说苑》。作为人臣的操守,遵从“六正”就会获得荣宠,触犯“六邪”就会自取其辱。
首先看“六正”:“一曰萌牙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一是事物萌芽未发,迹象征兆还未显现,这时他就能够清楚地预见存亡的机运、得失的关键,在事态恶化之前就能预先制止,使君王超然居于显贵尊荣的位置,像这样的人就是圣臣。
中国人特别强调“禁于未然之前”,例如中医、中国式的管理,都是“禁于未然之前”。但是西方人往往达不到这种深刻认识,所以一般人也看不到中国方法的深刻之处。古人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伦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让人根本就不去做坏事。人不去做坏事,都有礼义廉耻之心,当领导者的就会无为而治,安享太平。所以,真正的圣臣,会特别强调伦理、道德和圣贤教育。
《尸子》中有一个比喻,假设家里着火了,邻居纷纷赶来,帮忙把火扑灭,我们一定会对他们感恩戴德。但是,那些上了年纪的、有经验的人很早就提醒,要把墙的缝隙涂好,把烟囱做得直一点,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就不会再有失火之患。但我们却不知道对早先提醒的人感恩戴德。
同样,那些教导人们“仁义慈悌”道理之人,告诉世人要有仁爱之心;做人要讲“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随便去贪;要有慈悲心,看到别人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要拿钱、出力去帮助;还要讲友爱。世人学了这些道理,就能够防患于未然,终身都不会有牢狱之灾。然而,人们对这样的圣贤之人却不屑一顾,认为这些观念都是老一套,太腐朽,现在谁还听这个?还是赚钱要紧。一些人目光短浅、见利忘义,而后因为谋取钱财不择手段,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才知道后悔,但是悔之晚矣,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如果人们听了这些圣贤人的教诲,能够提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意识,知道不义之财不能贪取,财有吉财,也有凶财,用不正当的手段所获得的财富,只能给自己带来灾祸、带来麻烦,而且这样的财还守不住。人们明白了这些道理,遇到事情就知道该怎么取舍,也就不会因违法犯罪而被关进监狱。所以,真正的圣臣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