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

近日

成都市教育局印发

《关于公布 2022 年成都市中小学

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

公布了全市71个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新区6所学校入选

彰显新区作为成都市

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区域阶段性探索成效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3)

秉承四心劳动教育主张:即劳动教育的初心是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重心是培育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践行劳动价值、劳动教育的主心是养成劳动习惯。

践行两化实施策略:即课程化实施,一体化推进。

一 构建以课程化为主线的实施策略

做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4)

二 坚持“五个一”措施,全面扎实推进劳动实践教育

在构建课程顶层架构、推进课程化实施的过程中,天府七中全面扎实地推进劳动实践,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五个一”的劳动实践体系。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5)

三 一体化推进劳动教育教师资源发掘与整合

一专多能的劳动导师培养。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6)

聘请专业物业人员作为劳动课指导教师。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7)

邀请家长进入劳动课堂作为劳动课指导教师。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8)

四 打造精品劳动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学校积极开辟特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创新活动,形成了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双循环的劳动主题活动。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9)

校内劳动活动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0)

校外劳动实践

五 坚持一体化推进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共育

打通家庭、校园与社区壁垒,一体推进劳动教育实践与劳动教育科研协同发展。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1)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2)

“立身课程”即听见律动生命,倾听每粒种子破土萌动的微声;嗅到幸福生长,凝唤每株嫩芽拔节苗壮的味道;触到多彩生活,触悟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立足成长原点,激发生命跃动;积蓄成长力量,唤醒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焕发生命精神。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3)

劳动课——做青团

一 “身”课程体系六大特征

阅自然,悦心灵(走进自然,浸润心灵);

越学科,悦智慧(跨越学科,涵养智慧);

阅社会,悦行为(走入社会,行为表达);

越体验,悦实力(劳动体验,锤炼技能);

阅资源,悦视野(综合资源,开拓视野);

越融合,悦涵养(多方协同,提升素养)。

二 课程架构

大林小学劳动课程基于“立身达人,守望幸福”教育视野下,以“基础课程 拓展课程 研究类课程”的“三层六类”课程体系为导向。

三层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类课程、面向分层的拓展类课程、面向个体的研究类课程。

六类即指所有课程分属六个门类,分别是学生的知识视野(日常生活技能)、科学精神(生产 科技)、责任品格(职业体验)、审美情趣(生产劳动 艺术)、开放协作(劳动研学)、实践创新等。采用劳动必修 选修,校内 校外的组织形式,融入到学校的劳动课程及活动中,即劳动校本课堂、劳动延时服务、劳动周末服务、劳动社团、劳动周、劳动主题活动、劳动研学等实施路径,致力于培养知识视野、科学素养、责任品格、审美情趣、开放协作、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4)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5)

“立身”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图谱

天府四小基于《大中小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并依据《成都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试行)》以及遵循“天府模式”,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细化。

一 建立多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多维度设计,优化劳动技能课程新体系

生产课程: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简单的生产能力。

日常生活课程: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独立生活、自主调适的自理能力,获取知识与技能,提升创造能力,助力智育。

服务性课程:借助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让学生在家、在校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劳动和道德水平。

除了三大劳动教育的基础课程外,每个班级还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班级情况,开展特色的班本劳动课程“n”,使劳动教育更加深入与具体化。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6)

课程体系多维度设计

多途径实施,推进劳动技能教育新样态

日常生活劳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知识、熟练掌握劳动要领、学会创造性劳动。

服务性劳动:以不同学科的关键概念或能力为载体,指向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

生产劳动:以项目设计中的驱动性问题、探究性实践与社会性实践相关要素为内核,以学习为中心推动劳动技能教育变革。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7)

“端午节” 劳动日

多元化评价,激发劳动热情新高度

评价分为线上与线下,线上依托“我的云校”平台开发线上劳动过程教育服务和评价功能,引导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线下我们进行“三促进、三参与、三结合”, 开展多元化评价,及时激发和美少年们的劳动热情。期末闯关项目中,将劳动评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四小劳动多元化评价

二 创设三级联动的课堂体系

基础性课堂,是指纳入课表的劳动课,确保了全员参与的时间与阵地。纳入课表每周一节全员学习。

拓展性课堂,是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深化。

特色性课堂,是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8)

以博雅为理念的“汇”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必修课上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劳动必备能力;在劳动实践课中将劳动知识与技能投入实践,锻炼动手能力,促进劳动技能的快速成长;在劳动融合课中进行价值观引导,合作能力的培养,体验感悟劳动的美好,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9)

天府实小博雅“汇”劳动课程

其中,劳动必修课通过每学期的主题班会来激励学生想要去劳动,通过每周一课来培养学生学会劳动;劳动实践课通过“汇廊”劳动实践基地、“四季果香”采摘课程、“寻味·节气”课程和家社志愿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劳动、科学劳动、特色劳动、志愿劳动;劳动融合课通过春天项目式学习课程、蓝染体验课程、节日主题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用语言、艺术描绘劳动、用色彩渲染劳动、用心灵感悟劳动。此外,天府实小按照以下评价体系来全面评价学生,旨在激励学生的成长。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0)

天府实小博雅“汇”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1)

开展儿童社会化学习中的“园·滋味”劳动课程,即在“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充分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尽情体味“一方乐之味”“一亩田(甜)之味”“一室美之味”“一处融之味”。

一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通过“校园”“家园”

通过“校园”劳动教育课程,以自主管理涵养品格。

通过“家园”劳动教育课程,以持之以恒培育习惯。

生产劳动教育——通过“田园”劳动教育课程,以实践体验磨炼性情

“田园”(“元宝耕读园”和“微博村校外劳动基地”)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学生重要的生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田园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得以亲近自然、亲子互动、亲历生长。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2)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3)

“田园”(“元宝耕读园”和“微博村校外劳动基地”)

三 服务性劳动教育——通过“社园”劳动教育课程

以公益服务成就责任。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锻炼,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学校通过“社园”劳动教育课程,以联动参与发展学生素养,帮助儿童提前接受职业启蒙,培养社会责任感,为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4)

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助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为顺应新时代教育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的劳动素养,天府十小结合校情实际,初步建成了“三位一体,多向育人”的劳动课程体系,基于劳动教育课程框架,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劳动教育课框架,开创了劳动教育课程的新场域,以永不过时的南泥湾精神为指引,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并在校内开始积极尝试,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全新路径。

一 基于南泥湾精神,树立劳动教育目标

为弘扬和传承南泥湾的红色精神,结合学校“四园”劳动教育主题,挖掘和提炼南泥湾精神,并结合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逐渐形成了以南泥湾精神引领的具体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5)

“四园”劳动教育主题

二 基于南泥湾精神,打造特色“四园”劳动教育主题

十小从“校园、家园、田园、职园”四园出发,南泥湾精神为指引,探索和开展“四园”劳动教育的内涵。

校园小主人:传承南泥湾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6)

每学期的劳动技能比赛——叠衣服比赛,采用班级初赛、校级决赛的赛制,全员参与,并现场颁奖和评价

家园小帮手:培养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7)

孩子们在“梦田”种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田园小农夫:建立同心同德的合作精神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8)

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不仅习得劳动技能,还通过分享、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和探索劳动的方法

职园小助理:弘扬乐于奉献的服务精神

十小以培养“职园小助理”为手段,以不同职业体验为特色,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劳动岗位的价值,培养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乐于奉献、尊敬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在体验过程中,逐步明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己的信心,也为今后的职业启蒙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天府教育发布

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天府新区6所学校入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29)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