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5日,山东大学文学院“以新焕兴”东营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调研团开展第二阶段的政府访谈与实地走访调研。在此期间,调研团秉承“承上启下、深度推进”的工作要求,承接上一阶段工作,继续与国家统计局利津调查队,利津县乡村振兴专班,利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领导进行深度座谈。

在该项工作结束后,调研团走访利津县北宋镇、盐窝镇、陈家庄和明集乡等地,开展实地全方位调研。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状况与农业发展现状,从整体到局部,从规划到落实,全方位多层次了解现状,总结经验,以期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路径优化提供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在与国家统计局利津调查队领导成员的访谈过程中,调研团了解到利津县农业的发展现状:整体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规模化经营逐步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模式有很大改变。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农民对土地流转价格期望过高,土地问题处理难度大等。以问题为导向,既能找到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施力点,问题的妥善解决也利于为农民培育提供良好的整体环境。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1)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国家统计局利津调查队开展调研

同日下午,调研团到访利津县乡村振兴专班,进一步了解高素质人才培育的背景和现状。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的科学推进需要“五大振兴”并重发展。这意味着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有格局意识与一体化思维,由此就体现出规划引领的重要性。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2)

图为乡村振兴专班领导发言

规划指导下的平台建设支撑着产业项目,在此基础上带动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的发展。乡村人才培养不仅是高素质农民的培养,还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党员的培育等。为了乡村能留住人才,要以项目为抓手,五大方面建立完善制度,严格落实上级规划,改变“轻农”、“贱农”的思想,才能激发农村的新时代活力,真正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农乡。

次日,调研团前往利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详细了解农民职称评定过程与多层次农民培育的相关政策。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人保局主要负责农民职称和农民技师评定。农民职称评定分为初、中、高三级,前两个等级的评定主要实行推荐制,而高级职称评定则需要现场答辩。每一等级都有相应的资金鼓励,旨在激励农民积极性,实现全方位转型。在职称评定之上,农业农村局还设有“乡村之星”的评定,是对职称评定体系的完善补充。2021年“农民技师”制度弥补了对从事植保无人机飞防、草柳编织、陶艺制作等农村二三产业这部分人才的评价手段,在全国率先形成完整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最大程度发挥乡村人才带动引领作用。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3)

图为调研团在利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调研

除了对人才进行分类评价,利津县注重为农民提供培训学习平台:“头雁引领”实施方案形成导师带动计划;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乡村振兴教育基地针对职业农民进行授课,创新培育内容,促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在经过一周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访谈,调研团明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政策背景与实施情况,同时融入乡村振兴宏伟的实践背景,了解政府方案、有所统筹把握。为接下来对高素质农民的访谈奠定坚实基础与政策支撑。

一方面,调研团队加快总结与整理政府政策实施情况;一方面,团队进入到基层乡村的走访调研阶段,走进田间地头。

第二阶段的第三日,调研团来到北宋镇的绿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该合作社创始人、山东省首批农民高级职称获得者代表佟福兴进行交谈。经过长期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积累,佟福兴研发出众多食用菌优良品种,于2010年成立生产合作社。近年来,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浪潮下,其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在政府“领头雁”政策带动下,山东省乡村振兴服务队与佟家村、南贾家村集体决策,出资提升合作社大棚设施,并出租给佟福兴,合作社将大棚第一年的租赁收益10万元交付给两村作为村集体收入。职称评定及相应的培训体系不仅为合作社发展带来了“智囊团”,还增强了佟福兴的内在动力。在提升自身效益的同时,佟福兴还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学习菌菇栽培技术。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4)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绿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

随后,调研团走访北宋镇高家村,领略乡村发展与治理现状。北宋镇创新治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村庄道路整齐,环境优美,乡村文化建设完善,在政府支持下发展中草药特色种植提升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实际民生反映政府服务情况。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5)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北宋镇高家村

22日上午,调研团前往利津县盐窝镇政府,与利津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农民农艺师王春儒进行现场交流学习,大体了解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方式、管理体系、政府补贴支持、专业培训组织与人才培育体系等方面的具体信息。随后,团队成员在镇团委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盐窝镇七一村的七龙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总经理事、也是陈庄镇最年轻的农民职称获得者张伟的带领下,调研团实地参观特色果蔬的现代化培育设施。据张伟介绍,七龙河公司通过“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运营方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益及水平,有效助推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动周边22个村超1000人就业,实现了脱贫共建“1 N”的良好社会效益。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6)

图为团队成员在七龙河田园综合体调研

下午,调研团来到春喜农机合作社,深入探访合作社的先进管理经验、高学历人才引进培育方式、机械化生产、先进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乡村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作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机采棉示范基地,春喜合作社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推行层次多样,覆盖面广,主体多元的实施体系。培育对象既有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也有周边农民;培训组织者包括政府和合作社自身;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内容则是理论与实践兼顾,因材施教,注重个人实践层面上“土方法”与“洋技术”的结合,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良好的示范样板。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7)

图为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棉花播种设备

23日,调研团前往利津县陈庄镇国丰家庭农场和明集乡皓月家庭农场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国丰家庭农场场主薄其爱积极参与课程培训,解放思想,创新技术,先后获得初级、中级农民职称。并成功打造富硒水稻,富硒蜜桃等特色品牌。在体会到农业学习的重要性后,她成立周边农民学习培训班,更大范围地带动大家共同发展,一起致富,积极推动周边地区发展进程,成为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8)

图为调研团在国丰家庭农场访谈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9)

图为调研团在广美家庭农场开展调研

广美家庭农场场主、中级职称获得者赵风华表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十分利于转变农民思想,但仍在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严格纪律等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而这也是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24日,调研团前往利津县党史教育体悟中心,参观党红色精神传承基地,身临其境学习红色经典,感悟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血脉,坚定初心使命。利津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离不开党的引领,离不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心怀群众的党员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重要保障,此次红色教育也再次激励成员们贡献青春力量,传承红色精神,投入伟大祖国建设事业中。

山东大学东营调研(山东大学文学院)(10)

图为团队成员在利津县党史教育体悟中心重温入团誓词

最后一天,调研团再次走访北宋镇高家村,探访当地土地流转、散户种植、农民养老等情况,了解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乡土层面的整体背景。

至此,山东大学文学院“以新焕兴”调研团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此结束,所有的实地调研工作也已结束。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每一步的推进都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此期间,调研团队看到了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看到了党员为国为民的责任体现,看到了乡土能人对乡村深沉的热爱……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仍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也是一个漫长艰辛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关乎农村的未来发展和国家民生。

作为青年学子,团队成员备受鼓舞,也感受到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使命。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年轻一代的精彩创造,这也是山东大学“以新焕兴”调研团全体成员的初衷和追求。调研团希望用脚步丈量中国乡村的土地,用青春力量书写强国有我的誓言!

文 | 冯裕婷 董映雪

图 | 刘宝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