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不怕迷失自我(有信仰就有光明)(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蔡相龙

如果你身处黑暗,走在漫长的路上,看不到丝毫光明,也不知光明何时来临,你还愿意走下去吗?

这个问题,是我在看《红岩》《革命烈士诗抄》等书籍时脑海里反复回响的一句话。当我合起书本后,内心获得了释然。无数革命烈士用从容坚定的神态、用以生命书写的诗句给出了答案,“我们将沉痛地熬过黑暗/迎接那霞光满天的早晨!”

光明不一定在天际,不一定需要用眼睛去寻找。光明就在内心之中,那是信仰的光芒,那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控制着其思想与行为。信仰的精神支柱屹立,就不惧怕任何危险与困难。翻开《红岩》,从许云峰在被捕后对敌人的蔑视嘲笑,日夜用手指为战友挖出秘密通道的坚韧不拔,到江姐看到自己丈夫头颅悬挂城头的悲痛隐忍,在狱中受尽酷刑也咬紧牙关的坚贞不屈;从成岗秘密刻印《挺进报》的热情似火,被拷打至昏迷时仍对敌人审讯横眉冷对,到龙光华与看守展开反迫害斗争的勇猛无畏,至死都梦想着战斗未曾瞑目遥视远方,英雄的群像永垂不朽。正是因为同一个信仰的存在,让他们成了“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做出了同一种选择,成就了同一番事业。

共产党人的信仰,充满着对组织的忠诚、对纪律的坚守、对未来的期待。在残酷的地下工作与监狱斗争中,组织工作是那么艰难,又是那么重要。在敌人面前,共产党的组织似乎无影无踪,但在共产党人之间却是无处不在。保护组织,这是红岩烈士们共同的心声。有了组织,就有了主心骨,不管在哪里,为革命的斗争永远进行着。在严密的组织下,纪律之弦每时每刻都须紧绷——不该说的秘密,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家人亲人也决不能说;不该做的事情,一步雷池红线也不能逾越。只有运行严明的组织纪律,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与战斗力,迎接最后的胜利。在面对光明、面对未来、面对孩子时,不论怎样的打击与摧残,红岩烈士们始终心存希望,对党中央、对革命事业坚信不疑。他们对于“小萝卜头”“监狱之花”的喜爱,是希冀于他们能够代替自己看到终将到来的美好明天。

《红岩》里的英烈基本都有真实原型人物,他们被囚禁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的白公馆、渣滓洞。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已然是穷途末路。也正是因为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斗争才格外残酷。革命者在狱中寻机交换意见、探究原因、总结问题,在即将就义前,形成了“狱中八条意见”: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经验和教训。纪律是党的生命线,连着党的生死存亡,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这些认识和嘱托无论到何时都不过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每一次向党史深处游溯,都是一场夯实理想信念根基的精神洗礼;每一次与革命先烈的凝望与交谈,都是红色基因的继承和发扬。战争的硝烟虽然散去,斗争的号角却从未停歇。面对新征程,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葆革命的信仰,亮出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步一步跨越急难险阻。在我们的身体里,流着红岩烈士们不屈不挠的血液,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这成为我们攻坚克难、善于胜利的动力源泉。

共产党人的信仰,永远保持着青春的姿态,涌动着诗意的浪漫。革命者以热血迸发出一首又一首革命绝唱。“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乌云遮不住太阳/冰雪锁不住春天”“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狱中的英烈们为此成立了一个秘密诗社,取名为“铁窗诗社”,先后创作了多首新旧体诗,甚至有的未完诗歌是革命者在赴刑场就义途中扔进荒草丛里,几天后人们在收殓殉难者遗体时才发现的。

“凯歌起,战云谢;恋容转,春闺热。”这是红岩烈士张学云写给妻子的诗歌。如今,张学云写的28封充满着浪漫色彩的书信静静地躺在红岩魂陈列馆中,传递着共产党人对生命的热爱。曾有人认为革命者不近人情,但其实他们有着浪漫炽热的情怀。革命者崇尚光明、崇尚爱情,却为革命献出生命,让爱情升华、使生命永恒。

用信仰迎接未来,用生命迎接黎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化作了纯洁的、耀眼的启明星。(蔡相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