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及完整版在vx公众号糖葫芦式科普
万物皆可科普,
就像我大东北万物皆可糖葫芦
纵观《梦华录》全剧,男女主顾盼与“船”相关的桥段将这部剧的剧情推向一个个高潮,牵扯不清又信息量巨大。从心理学视角展开的跟剧情相关的小儿女戏剧冲突情感解析,将在下一期集中呈现,本文着重科普那些与“顾盼生辉CP”息息相关的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知识点。
(一)技术流解读
先来认个字吧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这是“舟”
当文明还在各自的迷雾中独自生长,地理上的距离成了绝对的区隔。少有的交通只能算作是文明间的孔径,一点一点的沟通着彼此的养分。有人说中国的舟起源于竹筏,中空的多节型竹腔即使有哪个破裂,整个竹筏也可以保障安全,也许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课本常说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小朋友的启蒙必读《劝学》中,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图源:《字从遇见你》
彼时的人们出行能驾车于大道之上几乎是一种奢侈(古代交通具体另文详述,敬请期待),而河流与水运的利用,是比道路更主流的迁移方式。中国的船,让人们在征服江河的斗争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千变万化,不断延伸着时光的脚步。在漫长的历史中,舟船已经深深渗透进人力的历史与文化,这也在文字中留下了痕迹。
夜半钟声的客船,载不动愁绪的双溪舴艋舟,独钓寒江雪的孤舟,门泊的东吴万里来船,夺得龙标竞渡的赛艇。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野渡自横的渡船。长风破浪会有时。主人下马客在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乃至于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同舟共济”,出门在外“舟车劳顿”,下定决心“破釜沉舟”,形容关系“友谊的小船”,这一切都源自于舟曾经的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整合下西洋,乃至我们问鼎长天的“神舟”都与这一叶轻舟的历史息息相关。
这里略略科普以《梦华录》为线索的,我知道的那些著名的“船”。
糖葫芦式科普:古代内河航运制度
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航运
1. 以“纲”为单位的物流业
展开《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图里有超过23条超过15米的大船,而且多数都是运粮的官船,这些船都是以“纲”为单位的。
提到“纲”,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水浒传里的“生辰纲”,常常让人联想到“会天大雨、道不行,度已失期”的陈胜吴广起义。与“纲”有关的著名概念还有“花石纲”,宋徽宗赵佶为修建宫殿园林“艮岳”,在苏杭设立“应奉局”,搜罗江浙一带民间奇花异石,用船运到都城开封。运送花石的船队称花石纲。
这里的“纲”其实是个量词,宋朝运输物资的船只众多,继承了唐朝开始唐玄宗管理漕运的制度,给每十条船编为一“纲”,纲代表了大宗商品运输,每一纲指定一个官员押送。由于帝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物资需求旺盛,加上宋太祖为巩固中央政权推出的“强干弱枝”政策,使得汴河的运力被极大地利用,到宋真宗时期,已经扩展为三十只船为一纲。汴河码头的盛世图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总之,就是公元 981年,每天汴河及周边河流要运550万石粮食,其中汴河占比73%。大中祥符年间770万石,后来有小幅回落,稳定在600万石左右。四条运河合计运粮800万石。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就是一石粮食,92.5斤,一个人年消耗3石粮食计算,到达都城的粮食可以供给267万人吃,其中汴河一条可供给200万人的粮食。汴河是毫无争议的生命线。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东京有那么多人口吗?
粮食供应量远远超过汴梁城的人口。这是因为不止是东京汴梁城的百姓,汴梁城周围还有80万禁军驻扎。军民保守估计最少的时候也超过两百万。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驻军?这要从东京的地理位置讲起。从现在的地形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开封的地形地貌缺乏山河之险,而北宋的君主由于是“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得来的江山,所以一直奉行“强干弱枝”的政策,所以都城要派重兵把守。加上北宋的富庶,所以北宋的汴梁城所需物资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都城,汴河日日夜夜运送给养。
漕运在各个陆路节点设置“转运使”,《梦华录》名场面“镖记”女友“双向救赎”的场所提供者,那位被灭门的杨运判就是在这个系统工作的,书画界如雷贯耳的著名大家米芾也长期从事这个“物流业”。
2. 漕运常规夹带私货,也能带“顾盼”
清明上河图中码头边上很多人在卸货,可以看出不都是粮食,也有其他杂项,这展示了宋朝的物流业很多官员利用漕运夹带私货。不过由于皇帝对经济的宽容,通常情况下只要任务完成,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剧中设定运送茶叶的官船运个把人也很合理。男女主的戏剧冲突由此升级。
靠岸休息店家开后门方便消费,两个人相邀去酒店。货船,客船有两侧窗户。船上生火做饭、打盹、闲聊。好像这些我们的顾盼生辉组合都有。
我是公主号糖葫芦式科普,关注我不迷路。
我们的男主名字“顾千帆”这里的帆就是一种动力船舶系统。后来郑和下西洋等一些列的航海技术都源自于这种技术。
限于篇幅这里只略讲解《清明上河图》,与剧相关的书画科普,《梦华录》镜头下的宋画“调性”,以及神仙姐姐刘亦菲的妆造《簪花仕女图》等等相关将另文专题详述,敬请期待。关注“糖葫芦式科普”,不迷路
刘亦菲陈晓婚礼名场面
顾千帆命里有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