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幅可以说是数码相机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了,在讨论画幅的时候,APS-C是我们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存在。除了4/3以外的各个厂商,都有APS-C画幅的相机,无论单反还是卡片,或者微单。那么APS-C到底打哪来呢?

apc技术缺点(说了这么多年的APS-C)(1)

其实与135全画幅一样,APS-C这一名称同样来自于胶片领域。相信大家都用过,起码见过35mm胶片。其实作为贯穿大半个摄影史的介质来说,35mm胶片在一些人看来并不完美:拍照需要上卷、过片,拍完还需要回片,而且在拍摄过程中还不能随便换胶卷,只能一个ISO拍下来,当然它还不能记录拍摄参数。除了操作上要求比较多以外,35mm胶卷还存在着底片面积的浪费和暗盒体积过大等缺点,总之就是太落后太不好。

apc技术缺点(说了这么多年的APS-C)(2)

而且与传统的35mm胶片不同,APS胶卷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除了感光乳剂之外,APS胶卷的片基上还涂有一层磁性介质,可以记录拍摄时的信息,如焦距、光圈、快门、白平衡和日期等。高级点的相机还存储有赠语和标题等,在冲印时可以直接印在照片的证明或背面。APS系统比传统的35mm胶片有更好的信息交换功能,也满足了当时大家信息化拍摄的需求。

apc技术缺点(说了这么多年的APS-C)(3)

APS胶片功能区布局

APS系统更加方便的一点还有,你在胶片未拍完的时候就可以中途退片,对胶片进行冲印,而重新装卷后,相机也可以识别出未曝光的胶片,重新进行拍摄。

APS系统采用的是24mm宽的底片,成像区域高16.7mm,可以记录H、C、P三种片幅的图像:

高清H(High Definitio30.2×16.7mm),长宽比为16:9

经典C(Classic 25.1×16.7mm),长宽比为3:2

全景P(Panoramic 30.2×9.5mm)长宽比为3:1

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熟悉的APS-C以及APS-H格式了。APS-H格式画面利用程度最高,APS-C以左右遮幅的模式达到了与35mm胶片一样的3:2的比例,而APS-P模式则是上下遮幅的模式达到了3:1的全景比例。

apc技术缺点(说了这么多年的APS-C)(4)

采用16:9的APS-H模式拍摄的APS底片

虽然APS系统提供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拍摄体验,但是专业摄影师对它的热情却不是很高,主要还是因为APS的底片面积太小,图像的解析力无法与35mm胶片相比。而且新系统与传统135相机并不兼容,更换成本太高。

在APS系统诞生之后,有众多厂家参与了这类相机的开发与生产。佳能、尼康和美能达都有APS格式单反相机的产线。

下图所示为尼康的Pronea S单反相机,卡口镜头经过重新设计,并支持F卡口镜头。这台诞生在1997年的相机未来感十足。客观的说,APS系统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影像系统。从拍摄方式来说,APS系统的操作也更加接近现代的数码相机,傻瓜的操作方式和换卷让它深受女性和入门用户欢迎。

apc技术缺点(说了这么多年的APS-C)(5)

而APS系统的卡片相机则更具魅力,下图所示的富士Fotonex 1000ix体积非常迷你,比烟盒还要小。

apc技术缺点(说了这么多年的APS-C)(6)

然而,就像MP3摧毁了MD一样,不是你不够好,只是生不逢时。现在看来也十分先进的APS系统终究没有抵挡得住数码浪潮的袭击。随着CCD和CMOS价格的下降和数码相机的普及,APS终于在本世纪初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技术上比APS落后的35mm胶片,却因为相机巨大的保有量和持久的消费惯性得以保留到现在。

实际上,由于数码相机诞生之初,135全画幅的传感器还非常昂贵,厂家们都采用了与APS-C格式接近的传感器尺寸用以大幅降低成本。而沿用APS-C这个名字命名数字传感器的规格,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我们下次再讨论画幅,再提起APS-C画幅的时候,希望大家还能回想起这个在当时领先的系统。


*本篇内容来自影像新势力原创,如转发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