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1)

最近,浙江大学有一出话剧火了,学生们像是不怕冻似的,在话剧开始前一个多小时就排起长队。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2)

说起来,这部话剧每年都演,校内校外、国内国外都演过,称得上是浙大的一张经典名片。

这部话剧叫《求是魂》,讲的是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教育和科研生涯,是浙江大学的原创话剧,演员全部由浙大39位学生担任,去过人民大会堂、武汉和西安等多地公演。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3)

但是今天我们不说这部话剧,说的是与这部剧紧紧关联的两个人——

一个叫桂迎,一个叫游弘毅;一个60岁,一个20岁;一个是女教授,一个是男学生。

桂迎1990年来到浙大任教,至今已经近30年,她开设的“戏剧知识与欣赏”、“现代戏剧精品赏析”等本科、研究生课程非常受学生们的追捧,甚至有不少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重复三四次上校园戏剧这门课。

她有一个坚信的观点:“不是戏剧需要大学校园,而是大学校园需要戏剧。”

大学并不天然是戏剧家的圣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诗心的回荡,不能激起年轻人对人类问题的思索,不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戏剧的舞台,那么,这所大学就是缺少感染力的。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4)

最近,她在忙另一部话剧,叫做《和氏璧》。为了能把它搬上舞台,她与台湾作家张晓风先生见面沟通数月,晓风先生才答应《和氏璧》被改编。这其中,卞和早期扮演者梁国庆也极大地促使了这出戏,30年前他扮演卞和,曾得到张晓风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这一次,他来到一群大学生中,见证30年后卞和的诞生。

《和氏璧》的故事虽然经典,但是年轻的大学生却很难理解卞和的匠人精神,桂迎因此在剧中添加了卞和女儿的角色,那个30年前不食人间烟火的卞和,也有了不能舍弃的亲情,但却依旧用生命守护一生的承诺。人活着,总会有执念、有坚守,这和这位60岁教授的人生哲学是一致的。

→为什么学生们会说她美呢,因为桂迎是个戏剧疯子?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5)

桂迎的座右铭是“时不我待”,她不允许自己在追求戏剧的道路上有所停歇。她曾自费两年完成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高级戏剧研修班课程。她曾获得日本兵库县HORN事业推进奖学金赴日本神户学院大学进行校园戏剧访问交流,2011、2012两度受邀至日本讲学。今年她又再次“东渡”,除了看戏以外,还和许多同样热爱戏剧的人交流对戏剧的理解,其中包括京都毛帽子剧团的门协导演、大阪太阳座剧团的岩崎导演和研究日本戏剧发展史的伊藤茂先生。

1997年,应浙大老校友们的建议,浙江大学话剧队复名浙江大学黑白剧社,黑白剧社在桂迎的带领下大步走向国内校园戏剧界的最前沿。她带领黑白剧社的原创剧目《辛迪•蕾拉》、《迷城》、《赵氏孤儿》、《太阳城》赴北京、上海参加大学生戏剧节,收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最具潜力演员”等奖项不计其数。许多人甚至“未闻浙大,先闻黑白”,以至于每年剧社招收新人的报名表中,总会有不少学子写到“我来浙大就是为了黑白剧社”。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6)

2007年黑白剧社原创剧本《辛迪•蕾拉》被中国戏剧权威杂志《剧本》刊登,标志着浙江大学校园戏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位被学生称为“浙大最美丽的女人”将戏剧守护在大学的舞台上。

→作为学生戏剧骨干,游弘毅演了十几次竺可桢?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7)

现在黑白剧社校史大戏《求是魂》校内公演正式开始了,在缓缓的音乐声中,竺老校长走上舞台,用深沉而沧桑的嗓音,将观众带入了他的回忆。舞台上的演员叫游弘毅,是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在话剧《求是魂》中出演了十多次竺老校长的。

在此之前,游弘毅曾在《油漆未干》中饰演达伦,在《赵氏孤儿》中饰演陈婴,在《求是魂》最初的版本中,他的角色是竺可桢校长的助手,张云峰教授。然而,一次突然的西安演出改变了这些,在距离演出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剧组决定,让游弘毅来出演新一版的竺可桢。

“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非常的紧张。”游弘毅知道,原来的扮演者为了演好竺可桢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他也知道,作为《求是魂》的核心与灵魂,这个角色意味着多么巨大的责任。“但是你不可能拒绝,当这么一个重大的责任落到你的肩上,你能做的就是担起它。”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8)

作为一名研一在校生,繁重的学业与演出任务,让游弘毅的排练显得格外艰苦,往往十分钟演出的背后都是六百多分钟的排练。

毅然接过重担的游弘毅开始了艰苦的准备。他去了解、去参加这个角色的创作、改进过程,秉着黑白剧社“以人性为根本”的主旨,游弘毅试着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去隔空对话。

→20岁的他如何做到与竺可桢隔空对话?

“因为人性,就是每一个人的共鸣点。”竺可桢校长在极为艰难的岁月里带着浙大前行,他也会有彷徨,有无奈,有苦恼。或许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坎坷的年代,但那种情感体验是共通的,作为演员,游弘毅努力地把握这种艰难处境中的内心活动。

在不断的排练与演出中,游弘毅也不断地见到了浙江大学众多的老教授,老校友。“某些时刻,你会突然感到,对面的这位老先生就是求是魂的传承者”这些见面让游弘毅更直观地体悟了角色。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9)

每时每刻都在琢磨角色的游弘毅,也终于渐渐地听到了竺校长与他对话的声音,而这声音,仿佛是从他自己的心底所传来。沉浸在角色中,游弘毅如临其境般在竺校长面对的巨大波澜中陷入困惑与斗争,他试图去冲破,去决定,也会感到彷徨,感到疲倦。可是在经历了反复的思想斗争,他发现自己要做的决定早已清楚,前行,带着浙大,带着希望,带着家国的理想,前行,他从来就不可能选择后退。

回忆起自己的求是魂之旅,游弘毅反复地强调,自己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的,是编剧和导演的悉心指导;是老一版竺可桢,都兴鸿同学以自己两年的表演经验尽相传授的帮助;是整个黑白剧社的默契配合。当然如此,每一出话剧都是全体剧组人员以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工作锤炼而来。但亦毫无疑问,当舞台上的竺可桢凝视远方,角色背后必然有个虔诚而坚毅的灵魂,那是属于演员游弘毅的。

谈及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幕,台前尚未熄灭的一束暖橙色的灯光下,他的眼里闪烁起光芒:“就是所有浙大师生在玉山的绝望之际,竺可桢找到车带大家走出了困境!”在扮演竺可桢校长期间,老校长规整严谨的作风给予他巨大的震撼。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10)

他曾非常苦恼缺乏人生阅历的自己如何表现出竺老校长历经沧桑的感觉。演一个角色,首先要理解人物,然后要体现人物。没有如此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游弘毅只能仔细斟酌台词,认真分析情节,从中琢磨、感受老校长的性格特质与当时的心理活动。人物的性格是多面的,不同的行为可以体现不同的人物特征,唯有在舞台下花费心思揣摩人物,并且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加深自己对角色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才能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形象更为立体的竺可桢校长。在舞台上,无论是声音,形体还是眼神,首先要做到让自己信服“我就是竺老校长”,才能让台下的观众有真实感。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11)

诸位在校,现在的你们,心中所想之事是什么?

“话剧创作过程体现了同学们对人生、对生命、对世界的思考,这种体验是极其珍贵”,这是桂迎对话剧队同学们常说的话,长久以来被年轻学生奉为剧队的信条。而可能也是我们在人生戏台上可以有的思考。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12)

竺可桢对浙江大学贡献最大(浙大有两个戏痴)(13)

部分来源:更杭州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黑白剧社

记者:项程凯、李金生、梁瑞殷、戴雨林

文案:戴雨林、李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