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读经典悟人生

开卷有益吗/书必择而读/融通中外穿越今古/经典著作要一辈子反复读/人生必读两本书/整理笔记感悟精髓/舆论造势之作不要盲从迷信/奇文供欣赏异义相与析/经典的内涵/必读四本经典

人生必读两本书

人生必读两本书,一本“有字书”,一本“无字书”。

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大学》,描写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反映的就是作家本身读“无字书”的经历。阿廖沙16岁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直至参加革命活动。

1938年3月15日,毛主席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

人生经典10本书(人生必读两本书)(1)

他自己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不仅视书本为生命,直到临终前还坚持阅读;同时也特别重视社会实践,通过“走万里路”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吸收各方面活的知识,即所谓读“无字书”。

“有字书”,记载着古今中外,尽管卷帙浩繁,远不止“汗牛充栋”,毕竟还能以卷数计算。而“无字书”就是你每天接触的万有、万物、万人,则充塞宇宙、囊括古今、遍布社会、总揽人生,是任何手段、任何仪器也无法计量的。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红楼梦》上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有字书”是学习,读“无字书”是更深入的学习。把“有字书”学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无字书”中去应用检验,然后再学习“有字书”,丰富发展检验过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再深入“无字书”去修正其错误、缺陷,感悟其本质和精髓,进一步完善。这就是学习→实践检验→再学习修正→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指导实践,使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得到螺旋式的成熟完善。

所以,我对子孙讲,不论到什么单位或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它当成个深造的大学校,走进新课堂,汲取新的知识智慧和才能。结合学过的经典,注重研究一些新的课题,研究社会,研究自己。社会实践,是更为经典的大学!

人生经典10本书(人生必读两本书)(2)

然而,读经典传文明的兴趣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重要一点是心灵感应的兴趣。对所有人来讲,无论官员、商人、学者,都有个读书的问题。就是读书本知识,读自然和社会,读自己的心灵。如果你的心灵没有思考研究探索的需求,是不会有读书愿望的。只有有心关切人生,关切社会,放眼全球的人,才会亮开眼界,高瞻远瞩,不断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未知,激起如饥似渴披星戴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上个世纪的2017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人生的三本书”。许多人乍听到这个题目都忍不住要问:“哪三本书啊?能否开个书单?”当时我也在问:“哪三本书?”

后来见到一位教授的解释,我才明白,“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是三本大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当然,也可以是一本叫 '书本知识',一本叫'自然与社会',一本叫'自己的心灵'。”

一本在课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一本在工作岗位,在社会,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人在课堂上,重点学的是“有字书”;走出校门,要重点研究的是“无字天书”。我们在读“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这两本有字和无字的书之外,还要经常地、反复地、不间断地阅读“自己的心灵”。读“书本知识”的时候,必定会联系到“自然和社会”,读“自然和社会”时,常常也需要通过读“书本知识”来对自己的人生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世间万象之奥妙,均藏在“无字天书”,藏在我们的心里。也就是说,“无字书”需要“有字书”的指导,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专题进行深入探索研读。把这三本书都融汇贯通,才能学深悟透,这样的人生才是完备的。由此可见,走出校门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所以人们才说,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人生经典10本书(人生必读两本书)(3)

读三本书被高考选为作文题,至少可启发学子们将来进入大学以后要做什么,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使高考没有成功,走上工作岗位,对他们的人生也有启发。一个人的成功不一定是在课堂、图书馆,整个世界、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因为语言和文字是有局限性的,光读文字的书是不够的,所以还要读无字的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实践,就是所有书本知识的本源。

这两本书读通了,但还不够,还要读好自己。自己就是指心灵,包括你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等等。有很多人前两本书读得不错,但自己这本书却没读好。但丁在《神曲》里用上帝的口吻讲过:“我看到一条船航行在海上,又快又稳,但是临到码头的时候翻了身。”结果是行百里者半九十。通过十八大之后的反腐倡廉,让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多少人,没有读懂自己的心灵,结果丢掉初心,丧失共产党员的本色,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