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1)

《水浒传》中梁山泊上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为啥宋江是一把手?

论武艺,他比不上林冲;论文采,他比不上“圣手书生”萧让;论计谋,他比不上“智多星”吴用……可是梁山上的英雄就服他一个,对他言听令从。即便后来不满意他的招安路线,众人依然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哪怕到最后,断臂出家、毒酒穿肠,也没人对他心怀怨恨,这是为什么?

我想宋江凭借的就是他强大的人际影响能力。因为影响力的存在,各位江湖好汉,乐于接受宋江的领导,乐于遵从宋江的指示,乐于服从宋江的安排。

那么,什么是人际影响力呢?

美国《财富》杂志认为,影响力就是影响别人行动的能力,涉及范围从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经济甚至全球的经济。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2)

我认为,人际影响力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独特的个人魅力,这是一种无形的温和的力量,能够悄无声息地改变他人的行动、态度和信念,多表现为感染力、号召力、威信力、说服力等等。

比如,作为推销员,想卖出更多的产品,就得能够影响客户;作为项目负责人,想让工作出成绩,就得能够影响下属;作为足球教练,想打造一支常胜队伍,就得能够影响队员;作为员工想要升职加薪,必须影响他的上司......

职场中,为什么需要人际影响力呢?

想想看,你的日常工作有多少是凭一己之力完成的?答案应该是0。

的确,现代社会是团队合作的社会,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既然想要他人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团队工作中,支持你的观点,服从你的领导调度,那么你就需要提升自己的人际影响力。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3)

那么,日常工作中,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我们的人际影响力呢?

《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一书认为,可以通过用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来提升我们的人际影响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第一,从小处开始逐步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建立信任关系。

信任关系是人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提议的人是我们信任的,那么即便我们不了解内情,也会很乐意去遵从,如果对方是陌生人,那么哪怕他说的天花乱坠,我们也是心存疑虑,很难去付诸行动。

工作中亦是如此,如果某个领导或同事,不但自身业务能力强,工作态度好,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为他人考虑,这样的人大家都愿意跟他合作,乐意听从他的调度。相反,如果这个人,每次安排给他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超时才完成,而且出了差错喜欢推卸责任,让同伴背黑锅,大家就很不愿意跟他合作。

当然,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一点一滴地积累。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4)

比如,每次交到你手上的工作,无论大小,你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有余力的情况下还会主动帮助别人,时间久了,周围的领导和同事,就会越来越相信你的能力和人品。当你需要别人帮忙工作时,大家也就很乐意配合了。

这就是《周易》所说的,人之所助者信也。

第二,花费时间和精力,打造可靠的人脉圈。

人脉就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交关系。一般情况下,人脉多的人,机会也多,更容易获得帮助,如果平时压根儿不关心人际关系,事到临头才临时抱佛脚,获得帮助的可能性一般很低。

人脉分有效的和无效的,无效的人脉,就是平时说的酒肉朋友,可共富贵不可共患难。而有效的人脉,是指能让我们实现“自我成长”的人,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与之交流,寻求帮助;遭遇失败时,会为我们指出错误;行为堕落时,会骂醒我们,纠正我们……

此外,在建立人脉圈时,有的人经常会只关注到公司外部的人脉,而忽视了公司内部的人脉。实际上,公司内部的人脉推进日常工作十分重要。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我们部门组织会议,需要采购部和财务部的配合,因为平日跟采购部的同事混的熟,关系也好,他们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一路绿灯。但是到了财务部,就不行了,因为平时跟他们也没啥接触,很少打交道,只一个报销单,让我来来回回跑了三四趟……关键是,人家理直气壮地说一切按程序来,你也不能抱怨啥,只能认命地去修改。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5)

那么,如何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人脉圈呢?

一方面,平日注意多与同事沟通交流。我们要做的是,先让大家认识你,知道公司有你这号儿人,然后等熟悉了,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沟通,力所能地去帮助他人,提升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珍惜与领导、同事聚餐相处的机会,比如,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团建、聚会、活动。

第三,多渠道了解想要影响的人。

只有了解了一个人,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地去影响他,带动他。

这就像小张喜欢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小王喜欢从事按部就班的工作,你却想安排小王去做研发创新,安排小张去做平淡无奇的工作,这显然无法调动他俩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中,我们一般需要了解一个人工作能力、工作风格、爱好、意向和态度、性格、身体状况以及忙碌情况,并深入了解他的价值观和信念。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6)

获取这些信息可以从三个渠道着手:一是直接与本人沟通交流,二是日常的观察和注意,三是通过我们信任的人收集信息。

第四,事先做好沟通,达成共赢。

事先沟通,就是在正式带动别人之前的准备工作。事先沟通的目的是,不损害己方和对方利益,达成双方的共赢。

我认为在这个环节有三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注意分析厉害相关方。

这主要是因为,在公司内部,尤其是大型企业,可能会出现部门之间利益相左或者决策者之间意见不合的情况。

我在上一家单位,就经历过这种情况。投诉部有个重要案子,到年底了也没完成,害怕会影响到他们的年终考核,他们老大就找到分管领导想把这个案子转给我们。我们老大当然不同意呀,投诉部是脱身了,但是如果我们部门完成不了,就该倒霉了。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7)

其次,通过人脉进行事先沟通。

我们想要影响的人,有时候既包括做决策的关键人物,也包括跟我们同级的普通员工。

有决策权的关键人物,一般是公司的中层或高层,作为普通员工,想提前跟他们沟通,很多时候不现实,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平级沟通。换句话说,我们通过自己的人脉网络,找到与决策人同级别的人物,请他们出面去提前沟通,往往更出成绩。

对于跟我们平级的普通员工,相比不熟悉的人,如果是他们所信赖的人去沟通,也往往事半功倍。

最后,不要随口说大话,无法达成的事情别许诺。

在沟通中,为了推进工作的开展,为了让他人同意我们的观点,我们都会告知对方他能够获得的利益和好处,但一定要注意,做不到的事别随便许诺。

否则即便最后工作完成了,也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要知道,丢掉信任很容易,再次获得信任很难。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8)

第五,从取得小成功开始不断积累。

顾彼思商学院认为,当想带动他人在公司内做某件新的事情,或者想改变现存的制度或旧做法时,可以采取“积累小成功”的思考方法。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在于:新事物会损害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巨大的改变会引发他们的抵抗情绪,导致工作难以推进。

但是如果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每次只改变一点点,一方面既得利益者比较难察觉,抵抗心理不会那么强烈,另一方面其他人看到了已有的成功,对你的信任度就会越来越高。

因此,在推进某项计划时,不妨从最可能取得成果的小事开始,不断积累信任度,增加人际影响力,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

第六,用语言传达意愿,用行动展示自我。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凡是我能理解的,我都能接受。”

在团队协作中,如果成员不理解你的意愿,那么,你很难影响到他们,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工作中。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9)

因此,你必须用语言传达真正想传达、必须传达的信息,如果对方不能理解,就要不厌其烦地重复沟通和交流,以带动对方。

用语言传达了意愿,让对方理解你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付诸行动了。

这个很好理解呀,如果某领导一边号召员工以公司为家,主动加班,一边自己却天天迟到早退。员工们会怎么想,还会遵循这个领导的号召吗?

团队协作中也是这样,你要让大家看到你对这项工作的热情,比如,抢先去做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干活比谁都多,为了他人拼尽全力……

当他人看到你对这项工作的拼命姿态,影响他人去行动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这就像著名翻译家傅雷说的说:“世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第七,讲述故事,激发人们付诸行动的愿景。

通过故事性描述让听众想象出具体的场景,能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影响他人去行动。

怎样对付职场勾心斗角的人(你需要提升人际影响力)(10)

这好比如果告诉团队成员,这项工作完成后,大家都会有奖励,估计他们没啥感觉。但是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这个任务完成后,票子、车子、房子、美女……这些想要的统统都伸手可得,是不是更有冲击力,是不是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再比如,《破冰行动》中蔡永强为了让麻子和大虾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蹲监狱的可怕,他是这么说的:

“你们两个蹲过监狱吗?一蹲监狱,就没什么选择了。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理发,什么时候刮胡子,都得听从指挥。

说话也得讲规矩,这要在外面吧,别人碰你一下,他会跟你说不好意思,你会说没关系,在监狱里不行,在监狱里有人碰到你,你得开骂……如果不这样,你就会成为笑柄,甚至会挨揍”。

这赤裸裸的描述,彻底吓坏了麻子,让他迫不及待地吐露了线索。

总之,影响力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想要职场工作顺利,赢在职场,就得提高人际影响力,一起奔着工作目标去努力。

最后,一起回顾下提升人际影响力的7个技巧:

  1. 建立信任关系;
  2. 打造可靠的人脉圈;
  3. 多渠道了解想要影响的人;
  4. 事先做好沟通,达成共赢;
  5. 从取得小成功开始不断积累;
  6. 用语言传达意愿,用行动展示自我;
  7. 讲述故事,激发人们付诸行动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