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1日联合发布《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沉浸式体验怎么搞?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沉浸式体验怎么搞(沉浸式体验爆火)

沉浸式体验怎么搞

3月3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1日联合发布《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

关于沉浸式体验,报告认为沉浸式体验是当前文化科技融合的一种新业态,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前沿性和成长性的热点领域之一,具有广阔前景。

澳大利亚创意工作室Ramus Illumination

报告还指出沉浸式体验契合了人们追求震撼和刺激、爱好游戏和娱乐的天性,在文旅、传媒、娱乐等文化产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如今,不论是剧本杀、密室逃脱,还是、博物馆展览都开始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感,打造沉浸式体验,参与者如同演员般融入其中。沉浸式体验项目爆火难免令我们眼花缭乱,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出圈呢?

沉浸体验成新宠 故事情节下功夫

高速发展的技术为沉浸式体验提供了有力支持,各类绚烂的光影秀、星空秀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热门选择,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但目前众多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存在着艺术氛围不浓、文化内涵不足等诸多问题。

长远来看,沉浸式体验项目仍有迭代升级的空间,尤其要在加强故事情节设计、优化体验上下功夫,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旅游服务。

2020年12月26日,由朝阳规划艺术馆全程策划并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河北旅游数字体验展”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荣获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风云榜数字文旅创意发展案例,沉浸式体验板块如何设定故事情节的呢?

五彩河北数字交互长卷首创国漫“山海经”风格,将河北省丰富的旅游IP与数字艺术进行阵列化的融合,打造出生动鲜明的河北符号。

“山聚仙乃奇,海藏龙而神,关踞险为雄”,长卷开篇以苍茫渤海、日出东方为始,海的宽广、山的险峻、关的雄伟在这里浑然一体,在一天的时间线索内,形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合而为一的神奇故事:随着沧州铁狮子一声“镇海吼”,尚在沉睡的老龙头睁开双眼,将一幅河北山水人文画卷缓缓扯下——

老龙头风景区、大境门、草原天路、国际化滑雪场、承德避暑山庄、清西陵等旅游圣地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

契合参与者需求 互动性强成关键

麦肯锡2019年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从购买商品转向经历体验,人们不再执着于拥有多少物品,而更加看重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本身。“

沉浸式体验摆脱了传统“你展示我来看”的单向输出模式和“展馆就是展馆”这样的单一固定的场景,而是通过双向互动让游客更好感受其文化内涵,强化旅游的体验和记忆,这一点正契合了当代人们的需求。

在刚刚提到的交互长卷中共设置了三处长卷中设有三处交互点,金山岭长城雪景可跟随人影方向实时移动,姗姗走过白洋淀荷花盛开,大运河华灯初上,扫描二维码,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祝福语,并下载长卷动态壁纸。

五彩河北数字交互长卷

体验展的另外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便是印象河北沉浸体验空间了,开馆当天很多小朋友纷纷打卡。项目组将汉字艺术作为河北旅游意象的载体,在四季更迭、寒来暑往的数字场景中,提供多人同时交互体验。

印象河北沉浸体验空间

游客可通过触碰墙面的气泡触发动画,体会到河北景区与二十四节气结合的诗意之美。其中,设计有多个意象,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细雨蒙蒙,秋日蝴蝶飞舞,冬日银雪纷飞,触碰墙面,继而出现繁花似锦、阵阵涟漪、彩蝶金鹿、雪花簌簌的瑰丽画面。

印象河北沉浸体验空间

在信息时代,各种数字化技术与文旅的结合,催生文化旅游的新业态,推动城市文化基因的彰显和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馆妹认为科技为文旅赋能并非是强调科技的应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融入文化内涵,强化故事主题的沉浸式体验才能让旅游、娱乐更有记忆点。

来源: 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