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上颌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点(3相右束支阻滞及继发性T波改变)(1)

图1心电图分析:

男,73岁。今天的5图是动态心电图片段。

P波(△型标记)规律出现,在Ⅰ、II、III、aVF、avL、V3-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心房率约60bpm,PR间期0.24s,由此可知其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阻滞。

R10宽大畸形,联律间期0.9s,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4s(小于窦性下传的PR间期),代偿间歇完全,是舒张晚期室性早搏,舒张晚期相当于P波起点至QRS起点、动作电位4相晚期,心室肌处反应期,此期发生的室性早搏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R4-8是以舒张晚期室性早搏为起点的加速的室性心律。

R7、R8后有蓝色△标记的P´(在II、III、avF倒置,在avR正向,和窦性P明显不同。),RP´间期稳定,约0.12s,提示是室房传导。

V1呈M型,时限<0.12s,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征性的改变。

二度上颌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点(3相右束支阻滞及继发性T波改变)(2)

图2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

R5宽大畸形,联律间期0.438s,其前无P波,有代偿间歇完,是室性早搏。

R6宽大畸形,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6s(小于窦性下传的PR间期),联律间期(前QRS起点至室性QRS起点的一段时限)1.445s,是室性逸搏。

二度上颌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点(3相右束支阻滞及继发性T波改变)(3)

图3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

R1-R8:V1呈M型,时限>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征性的改变。Ⅰ、II、avF、V4-V6导联的S波,avR的R波增宽有切迹。V1-V3导联T波倒置(考虑是继发性改变)。

R9-R12:V1呈M型,时限<0.12s,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征性的改变。

二度上颌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点(3相右束支阻滞及继发性T波改变)(4)

二度上颌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点(3相右束支阻滞及继发性T波改变)(5)

通过ST趋势图,可以看到V1、V2的ST下移时间段=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时间段,也和快心率高度一致,提示3相束支阻滞。

相关知识点: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发生于右束支传导系统内的阻滞性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传导中断,称为右束支阻滞(RBBB )。

心电图表现:

1,QRS波群时限≥0.12s;

2,V1、V2、V3导联QRS呈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Ⅰ、II、avF、V5、V6导联 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大于0.04s ; 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3,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4,V1、V2导联ST-T改变多为继发性的改变。

二、室性逸搏

当窦房结与交界区均处于抑制状态而自律性异常降低时,室性起搏点被动地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和复极,产生一个延迟出现的室性QRS波群,逸搏间期在1.5-3.0s延缓出现的室性搏动,称为室性逸搏。室性逸搏的发生表明窦性、房性及交界性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或发生了房室阻滞,这种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避免因较长时间的停搏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

三、3相束支阻滞

较早发生的激动到达病变束支时,产生3相束支阻滞。复极不全的程度决定出现束支阻滞所需的临界心率,有时心率稍有增加,即可产生3相束支阻滞。

伴发3相心室内阻滞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反复搏动、并行心律、室上性夺获搏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

1.3相右束支阻滞

心率不快时,心室内传导正常,心率快时出现右束支阻滞。

2.3相左束支阻滞

心率不快时,心室内传导正常,心率快时出现左束支阻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