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为什么说人人都可以做贤者?》中,孟子告诉我们要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便是我们从心选择的结果。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1)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鱼我所欲也》的下半部分内容。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2)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活着,得不到就会死。

但是如果你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别人,路上饥饿的行人是不会接受的;如果你用脚踢着给人,那么路上的乞丐也会因为觉得被轻视而不要。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3)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4)

高官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难道是为了房屋宅院的华丽,妻妾的殷勤侍奉,我所认识的贫穷人家感激我吗?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5)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6)

从前有的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接受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现在却为了华丽的屋舍接受了;

从前有的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接受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现在却为了能有妻妾的侍奉接受了;

从前有的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接受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现在却为了让认识的穷苦人家感激我接受了;

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可以停止了?这就叫失去了他们的本心。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7)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贤者:生死攸关之时,一点食物和水就可以活命,但是如果没有尊严,那么他们宁死也不愿意接受。

我也看见了不贤:曾经的贤者如今却为了华美的房屋,妻妾的侍奉,别人的感激,忘记曾经坚持大义。

孟子教你怎么安身立命(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嗟来之食)(8)

每个人都要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如果遵从自己内心本来的声音,做出选择,我们就是贤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全凭你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