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不曾带来什么,也不曾带走什么,但世间的种种痕迹,都表明我们曾来过。婴儿降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老人去世,亲属悲痛万分。但是在传统习俗之中,老人离世,并非都是悲伤之事,相反,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将其看作喜丧,不仅不会悲痛,反而会将其看作是一种欢喜。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1)

对老人欢喜,对家人欢喜,对子孙后代欢喜。那么什么是喜丧呢,传统习俗之中喜丧又有着什么样的标准呢?

福寿兼备为喜丧

常言他家只有丧事,那是悲哀的事情,前去之人都是追悼纪念的,所谓喜丧,是很少见的。而且喜丧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就是年纪需要在八十岁以上;其次便要德高望重,福寿双全,家族人丁兴旺的老者,在死后才能够被称之为喜丧。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2)

如果老者符合这样的标准,在去世之后,才能够叫做喜丧,其子孙后代不仅不会悲伤,反而会在家中大摆筵席,邀请四方亲朋共同前来庆贺,共同祝愿家中老者寿终正寝,家族兴旺。人活七十古来稀,放在今日来看,已经没有什么稀奇了。在科学技术和医疗手段的支持下,活到七八十岁已经非常常见了。但在古代,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再加上天灾人祸的影响,能够活到七十岁实属罕见。活到八十岁的人更是万里挑一了,因此活到八十岁之后而离世,对于古人来说也是一种奢求。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3)

其次便是所谓的德高望重、福寿双全、人丁兴旺。在古代,尤其是地方乡镇之中,一个家族人口的多少,兴旺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之后强调的福寿双全和德高望重也是有着说法的,那就是要全福,全寿、全终。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4)

全福,全寿、全终

所谓全福,也就是使得家族之中人丁旺盛,死者大都是家族之中长者,甚至是当家人,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家族兴旺,乃是四代、五代同堂。这样的老者在死后才能够称之为全福。至于全寿,则较好理解了,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年龄至少要超过八十岁。一般来说能够接近百岁的老人在古代已经非常少有了,这需要很细致的照顾和看护。也就意味着一般都出现在大家族之中,小门小户因为家庭问题是较少有的。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5)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全终。全终之意也很明显,意味着死者能够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世的时候要能够在家乡做出贡献,德高望重,受人崇拜。能够广积善缘,成为乡镇之中的善人。再者就是去世的时候要无疾而终,不受病痛的折磨,也就是所谓的老死。能够符合上面这些标准,那么也就意味着老人的去世乃是喜丧,是好事,是老人在世间功德圆满之后,安然离世。所以说,能够满足喜丧的老人,其实很少,尤其是古代,如果是盛世还好,能够安度晚年;如果恰逢乱世,天灾人祸,喜丧几乎见不到。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6)

复杂的丧礼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礼仪体现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丧葬礼仪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丧礼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婚宴,红白之事,是传统文化习俗之中规格最高的礼仪。一场丧事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烦琐的。首先便是要请一个负责整个丧礼的总管,丧礼之上的大小事务都要由总管负责。再者就是设立账房,一般大家族的丧礼往来人员众多,各种开支都需要专门负责。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7)

其次就是刻棺木。由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信仰,中国的棺木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上的花纹、上漆等一系列的操作都要专门的人来说,都是一些熟练的先生来做。并且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棺木之上的花纹都各不相同,寓意不一。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8)

除此之外,丧礼之上由于要宴请前来的吊唁之人,也需要搭建专门的帐篷,其后去请厨师,订菜肴。虽然白事为悲,但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前来吊唁之人便是客,必须要好吃好喝进行招待。前来吊唁是客人对逝者的尊重;而宴请宾客则是代逝者答谢前来吊唁的人。并且在丧礼之上还要有着鼓乐班,在吊唁之时吹奏。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9)

因此整个丧礼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主要的人物便是总管,作为丧礼的主持人,他要熟知各项流程,将每一个流程都安排妥当。既不能够让丧礼失去了威仪,也不能够开销过大。虽然一些大家族在家中长辈的丧礼上从不吝啬,但一些小门小户,对于丧礼的花费是非常在意的。除此之外,死者入殓、祭祀、吊唁、出殓都非常复杂,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和习惯。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来负责,进行统筹,一旦哪一个过程出错,不仅仅是受到主家责骂这么简单。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10)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丧礼的复杂远远超过了婚礼。因为丧礼是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虽然逝者不知,但作为子孙后代,却一定要将其办得风风光光。这也是对逝者的一个圆满交代,说明家族子弟不曾忘记,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有人认为复杂的丧礼是陋习,很多人都倡导学习西方的葬礼。但我们要明白,西方和东方葬礼的形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文化内在差异导致的,而非是丧礼的简单繁复能够一言蔽之的。

喜丧规矩(什么是喜丧)(11)

总结

中国的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的基督文化,因此在丧礼之上的差异也较多。西方追求上天堂,寻福祉,寄托来世。而中国讲究入土为安,虽然也信奉来世之说,但显然没有西方的狂热。中国丧礼从形式上来看,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暗含了道家的阴阳之说,风水之说。属于本土文化的延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应该的,但是盲目推崇国外文化也是不可以的。

,